➥【重點摘要】:Chloroquine (CQ)(氯奎寧)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抗瘧疾藥物,並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Hydroxychloroquine (HCQ) (羥氯奎寧)則是chloroquine的同類藥,但服用安全性較高,因此更常被使用來治療瘧疾及自體免疫疾病。
過去體外實驗發現HCQ可抑制SARS-CoV複製,近來同樣發現CQ可抑制SARS-CoV-2複製。兩藥物所具的免疫調節作用,也被認為可能可以控制武漢肺炎重症患者體內的細胞激素風暴。
為了進一步了解CQ與HCQ的抗SARS-CoV-2能力及臨床使用建議劑量,研究團隊除了進行體外病毒實驗,也使用生理為基礎之藥物動力學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 PBPK)分析方法,藉由輸入生理及藥物動力學的參數,預測人體組織可達的藥物濃度,並以實際臨床試驗所得的組織藥物濃度驗證模型正確性,藉此提出藥物的建議使用劑量、頻次及天數。
實驗顯示CQ及HCQ都具有不錯的抗SARS-CoV-2能力,但HCQ抗病毒EC50較CQ抗病毒EC50來得更低,表示HCQ更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PBPK 模型顯示,相較於CQ,HCQ可達到更高的肺部藥物谷濃度/EC50數值。
再者,第1天口服2次400 mg HCQ,第2至5日每天服用2次200 mg HCQ後,第10日時肺部的HCQ濃度仍可維持在治療目標濃度以上。因此,研究團隊認為HCQ是更為優先推薦的COVID-19治療藥物,建議療程則為上述的5日藥物療程。(「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莊淑鈞博士、吳綺容醫師整理)
📋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rojection of Optimized Dosing Design of Hydroxy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2020/03/09)+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Xueting Yao, Fei Ye, Miao Zhang, et al.
➥Link: Oxford Academ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linical Infections Diseases
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cid/ciaa237/5801998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in vitro中文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曙光了~
註一:本文中的奎寧為臨床常用的藥品俗稱,指的是chloroquine (氯奎)或 hydroxychloroquine (羥氯奎),並非真正的奎寧(quinine)。三種分子結構是不同的,目前認為可能有效的是chloroquine (氯奎)或 hydroxychloroquine (羥氯奎)這兩種分子式,並不包含部分酒精性飲料 (如Gin & Tonic) 所含的quinine。由於上述三種分子國內醫院只有毒性較低的hydroxychloroquine (羥氯奎)一種品項,法國Safoni藥廠的商品名為Plaquenil,醫院使用中文常簡稱奎寧,臨床上稱呼並不會造成混淆。但為避免有民眾誤會,特此說明。
註二:本文為整理相關近期科研資料的mini-review,屬個人審慎樂觀之觀點,其療效與不同適應症之副作用,如文中所述,需要進一步較大規模之隨機分派臨床試驗進行確認。
註三:本藥品為處方用藥,且治療區間較窄,使用不當具有一定風險,民眾需聽從醫師指示使用,切勿自行到藥局購買使用。
註四:本藥為風濕免疫科許多自體免疫患者慢性長期用藥,一般民眾切勿買藥囤積,以保障真正需要用藥病患之權益。
註五:本文不排斥媒體引用報導,但拜託各位媒體朋友們引用前務必先通知一聲,可以的話正式發稿前麻煩讓我簡單過目一下,以避免內容被誤解或過度解讀,感恩。
————————正文開始分隔線————————
【人類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是否留下了希望?】
今天新聞開始報導奎寧對抗武漢病毒的潛在療效(老藥新用2.0)。相信未來數週相關資訊應該會暴增,究竟能否證實療效,在幾乎傾全人類之力的情況下,結果應該很快就會揭曉。
簡單說明一下為何我對這一個古老抗瘧疾的藥物,在目前全球束手無策的新興疾病上會抱持著這麼樂觀的態度。
先說結論
最主要原因是一週前看到法國馬賽大學感染研究中心Didier Raoult釋出的臨床報告 [1]。此份報告相信國內很多醫學專家今天應該都看過了,是一份open-labeled,non-randomized 樣本數不高(n=36),但結果卻相當令人鼓舞的臨床資料。20位受試者接受每日600mg口服劑量的奎寧,與16位支持性療法進行比較,發現在介入第三天後,病毒轉陰率就有顯著差異,且差異一直持續擴大到第六天。而20位服用奎寧的其中6位額外服用Azithromycin (500mg->250mg/day) 病毒轉陰率效果尤佳,6位病人在介入第五天全部轉陰。
這個結果對熟悉臨床研究個體變異性的人來說,是好到不可思議的數據,因為在n值接近動物實驗數目的情況下差異居然能如此明顯,表示effect size應該相當大。因此只要數據足以採信,進行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剛好公開發表這篇數據的作者是我敬仰已久的Didier Raoult (最近幾年都在追蹤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相培養體研究),也是一位歐洲微生物學界相當知名的感染醫學泰斗,其提供的研究數據通常具有指標性,因此法國政府才立刻啟動30萬人規模的臨床試驗 [2],美國FDA也同步跟進全面展開研究 [3]。
事實上,奎寧對COVID-19的療效已經在前一波中國和韓國疫情爆發的使用經驗釋放出訊息 [4],也持續納入這兩國的治療指引 [5,6],只是正式臨床研究還在進行,還未有正式發表的文獻 。歐洲國家因為疫情爆發,也紛紛納入治療指引開始大規模使用 [7]。前幾天中國已在NEJM發表 lopinavir/ritanavir的結果 [8],相信奎寧的正式臨床數據應該很快就會公布,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至於奎寧為何會對COVID-19有效果呢?
除了大家熟知的免疫調節之外,事實上在15年前SARS時期,就有人拿來進行抗病毒機轉的探討 [9]。 包括可能增加胞內體的酸鹼值,阻止病毒的融合去殼與複製,或透過干擾細胞接合病毒受器的醣基化,來抑制病毒感染細胞。今年以同樣的model用在COVID-19上也獲得成功,陸續發表在兩篇Nature子刊 [10, 11],雖然都是in vitro study,但有效劑量是過去臨床使用奎寧很容易達到的血中藥物濃度[12]。
當然機轉還有很多值得探討,不過臨床上有沒有效應該還是大家最關心的,因此奎寧治療COVID-19的討論度正式大幅攀升,主要還是來自於Didier Raoult的這篇小規模臨床研究 [1]。
再來講副作用
人對未知都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次的COVID-19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奎寧是一個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抗瘧疾老藥,但現代醫師有使用經驗的真的不多,幾乎只有風濕免疫科醫師拿來當作免疫調節劑,治療各種免疫疾病使用 (老藥新用1.0),所以風濕免疫科的醫師,應該最有資格來回答此藥副作用。我自己是腸胃科,從未開立過此藥,但詢問風濕免疫科的前輩們,都說這是一個藥性蠻溫和的藥。
事實上,這幾年我也偷偷觀察這個藥一段時間 ,因為風濕科用的很廣泛,我身邊不少疑似輕症自體免疫疾病的同事都有在吃奎寧,多半反應不錯,且確實是鮮少聽到有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
此藥因歷史悠久,副作用也很清楚,短期可能造成心電圖QT延長,須留意心律問題,長期使用可能有視網膜病變風險,需定期眼底檢查,還好副作用發現時早期停藥多半可逆 [13]。
因此,相對於目前還未上市,風險還許多未知的藥 (如瑞德希韋),奎寧相較之下其實安全多了。
價格
價格就不用講了,一顆2.26元佛心價,如果有效真的是全人類福音
方便性
口服吸收率高 (瑞德希韋目前好像只有針劑)
預防
這點爭議性比較大一些,因為雖然目前in vitro study有顯示預防效果,但還沒有臨床數據支持,而預防性的臨床研究也不會像治療性研究那麼快完成,所以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揭曉 [14, 15] (不過速度應該會比疫苗快就是了)。
如果最後真能實現預防效果,屆時就是人類帶著希望,吹起反攻號角的時刻了。
[1] https://www.mediterranee-infection.com/…/Hydroxychloroquine…
[2] https://www.arabnews.com/node/1643141/world
[3] https://www.fda.gov/…/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conti…
[4] https://www.jstage.jst.go.jp/…/1/14_2020.01047/_pdf/-char/en
[5] https://www.chinalawtranslate.com/coronavirus-treatment-pl…/
[6] http://www.koreabiomed.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7428
[7] https://epidemio.wiv-isp.be/…/COVID-19_InterimGuidelines_Tr…
[8]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282
[9]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10.1186/1743-422X-2-69
[1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282-0…
[1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0-0156-0
[1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pii/S0924857920300820…
[13] http://www.cth.org.tw/…/0b32f983978d029cdf9cdc1e50a0748e.pdf
[14] https://mrtopstep.com/elon-musk-says-maybe-an-effective-tr…/
[15] https://docs.google.com/…/2PACX-1vR1adodKPhWalV9djnerI2…/pub
in vitro中文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揪團小旅行
**0413更新:19/20都滿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私訊留下可參加日期,我看情況幫你們湊團。**
**0412更新:19號出發的團已經額滿了,導遊20號也能出車,想要參加20號團的請重新留言並註明「20號團」。謝謝!**
柯茲窩位在巴斯與牛津之間的山谷地,中世紀因羊毛貿易致富的小村子各有不同特色,是我最愛的度假地之一!因為交通以及當地居民強烈的社區意識,一直保有濃厚的英格蘭田園風(至今仍拒絕星巴克入侵)。
有興趣前往柯茲窩又擔心交通不方便的倫敦朋友,現在有個好消息,下週六四月19日有個小團體將前往柯茲窩一日遊,附中文導遊的六人精緻旅遊團現在開始揪團,湊滿六人的話一人費用約50鎊,有興趣的人請在16日前報名。行程如下:
* 庫姆堡鎮 (Castle Combe)-被喻為”英格蘭最漂亮的村子(The prettiest village in England)”, 據說也是英國古老街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小鎮。小鎮歷史悠久,由於歷史上位於古羅馬福斯路(Fosse Way)的要道上, 前後曾被羅馬及諾曼底人佔領。小鎮的顯要地理位置使之後來成為英國羊毛產業的重鎮之一。
* 拜伯里(Bibury) - 為最有英國鄉村風格的小鎮,著名的天鵝酒店,和百年曆史的鱒魚養殖場,還有中世紀紡織技師住過的阿靈頓路的小排屋,是上鏡率最高的鄉村小屋。
* 科茨沃爾德的“威尼斯”--水上博爾頓,此地可用小橋流水人家來形容,古老房屋的模型村也值得一看。
車型: 賓士7座Vitro
導遊: 專業華語導遊
價位: 300英鎊一車 (最多可容下6位大人)
平均每位50英鎊
集合出發地點:19日上午9點倫敦橋車站附近
報名請在下面留言
in vitro中文 在 Re: [討論] in vivo 和in vitro 定義- 看板Biote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inker0726 (悶熱天氣)》之銘言:
: 這兩個的定義 我看paper好像定義都不一樣
: 我的想法是
: in vitro 指的是操作DNA RNA PROTEIN等細胞外的實驗
: in vivo 操作細胞 (死或活) 或者是動物實驗
: 其中操作細胞 兩者都有人定義...
: 請問哪個會比較適當呢
: 謝謝
in vivo 的拉丁文原義是指在活體內的意思,也能指單細胞生物.
in vitro 拉丁文指得是"在玻璃中"的意思, 延伸指在人工環境中.
不過一般使用的細胞株因為是自活體中分離出來,
精確來說是 ex vivo, 不適用 in vivo.
但是現在許多分生研究中, 會以 in vivo/in vitro 區分活細胞實驗與細胞外模擬實驗,
雖然嚴格來說, 這不是十分精確的定義.
--
偶滴部落格: https://www.wretch.cc/blog/wchienka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88.85
回頭參考一下 wiki 相關的描述:
"In molecular biology 'in vivo' is often but incorrectly used to refer to
experimentation done in live isolated cells rather than in a whole organism,
for example, cultured cells derived from biopsies. In this situation,
the correct term is 'ex vivo'.
Once cells are disrupted and individual parts are tested or analyzed,
this is known as 'in vitro'"
原文出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_vivo
一般自動物活體移出的 organ, tissue, cell, 適用於 ex vivo 來描述"移出活體實驗",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若要描述其"在人工環境培養"時, 以 in vitro 亦無不可.
這就要看寫文章的人要選用那一個角度去描述了.
※ 編輯: wchienkai 來自: 125.231.132.192 (11/03 01: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