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看板方法的相關書籍]
對於想要學習看板方法的朋友, 常常問到有哪些書籍可以參考,
他們總覺得市面上好像很少書籍介紹 Kanban method
因此, 我特地整理了相關書籍出來.
另外, 也附上一本我翻譯的書籍的 link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英文
(1) Kanban: Successful Evolutionary Change for Your Technology Business
(2) Kanban from the Inside: Understand the Kanban Method, connect it to what you already know, introduce it with impact
(3) Kanban Maturity Model: A Map to Organizational Agility, Resilience, and Reinvention
(4) Fit for Purpose: How Modern Businesses Find, Satisfy, & Keep Customers
(5) Essential Kanban Condensed
(6) Real-World Kanban: Do Less, Accomplish More with Lean Thinking
(7) Kanban in Action
(8) Kanban and Scrum - making the most of both (Enterprise Software Development)
(9) Lean from the Trenches: Managing Large-Scale Projects with Kanban
(10) Making Work Visible: Exposing Time Theft to Optimize Work & Flow
繁中
(1) 看板實戰:用一張便利貼訓練出100分高效率工作團隊
(2) 揪出時間小偷的看板管理法:微軟、Zara、HP……這樣精實流程,免做虛工、省時有餘裕,部屬被動變主動
(3) 精益開發與看板方法
(4) 如何把看板和 Scrum 發揮到極致
https://www.slideshare.net/ssusere62027/scrum-238018873/ssusere62027/scrum-238018873
簡中
(1) 看板方法:科技企業漸進變革成功之道
(2) 看板實戰
(3) 精益開發實戰:用看板管理大型項目
(4) 精益產品開發:原則、方法與實施
(2021/10) JKD 流看板方法 – 以視覺化和持續改善來管理開發流程
日期: 2021/10/30-31
時間: 09:00-17:00
課程介紹
https://kojenchieh.pixnet.net/blog/post/556961212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E2dtrvfUtTRVp7Sk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通勤十分鐘 On The Way To Wor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Kim Ng 回應原文 “After decades of determination, it is the honour of my career to lead the Miami Marlins,” Ng said in a statement. “When I got into this b...
lean精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lean精實 在 iiiNNO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創翻轉教室》
今天和大家分享 ##股權 ,
#技術股 是甚麼? #估值 是甚麼?
如果對股權結構和股權的轉移一竅不通的話,
很有可能會導致很多不可逆的損失!
創業之路上,不妨慢下腳步停看聽,
和我們一起閱讀打好基礎吧!
以下推薦三本好書給新創圈的夥伴們!
📖〈台灣創投攻略〉:本書推薦給想了解創投、正在投資的天使及想要募資的創業者。希望讀者們能透過了解投資的共同語,降低創業者與投資者溝通障礙。
📖〈創新的兩難〉:本書探討科技新創的成敗,找出面對突破科技創新實導致企業失敗的原因。
📖〈Running Lean精實創業指南〉:從初始計畫化為有效計畫,避免浪費寶貴時間金錢和心力打造錯誤的產品。精實執行是一套簡明扼要的工具,並且可施行明確步驟。
lean精實 在 通勤十分鐘 On The Way To Wor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Kim Ng 回應原文
“After decades of determination, it is the honour of my career to lead the Miami Marlins,” Ng said in a statement. “When I got into this business, it seemed unlikely a woman would lead a major league team, but I am dogged in the pursuit of my goals. My goal is now to bring championship baseball to Miami.”
-
書名: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原文名稱: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書名: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原文名稱:The Lean Startup
書名: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原文名稱: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
YouTube 分享
諾菈 Nora
https://www.youtube.com/user/kaochiawenn
-
💬合作邀約: onthewaytowork2020@gmail.com
💬IG: http://bit.ly/otw2020
💬FB: https://bit.ly/34JYjyg
💬Youtube:https://bit.ly/36WsNQk
如果喜歡的話 歡迎幫我們分享和訂閱🙂
lean精實 在 精實創新LEAN Product Development 的推薦與評價
精實 創新LEAN Product Development 。 132 個讚。比對手快一倍,成功機率提高400%的創新戰略。 精實創新2大主軸:客戶理念;A3思維。 ... <看更多>
lean精實 在 【開發管理】EP04. LEAN PRODUCTION(精實生產) 的推薦與評價
三分鐘讓您快速了解一個PM專有名詞及術語,歡迎收聽產品學院術語通單元。 各位PM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 Lean Production( 精實 生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