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藝人因產檢時發現子宮頸變短,在社群上善意提醒媽媽們要少抱大寶、不拿重物避免子宮頸變短,意外引起不少媽媽群組的騷動,擔心家裡沒人協助育兒,根本只能一打一,該如何是好?雖然我有即時發一篇短文回應,但又深怕不夠完整產生誤會,決定再寫一篇長文講清楚。
孕期子宮頸變短有兩種情況:1.無預警的子宮頸閉鎖不全。2.規律宮縮導致的子宮頸變短。雖然成因不同,但不論哪種狀況,實務上都無法預防,當然也和抱小孩、提重物無關。
**常見原因1:無預警的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閉鎖不全通常發生在孕期四到六個月,主因是子宮頸先天結構發育較脆弱,隨懷孕週數越來越大,漸漸支撐不住變重的胎兒和羊水,被撐開變短,最終可能會打開,使得羊膜膨出而破水,引發早產。
雖然理論上變短的子宮頸可以靠縫線做子宮頸環紮手術補救,但醫師極難預測誰會發生,以及會在幾周發生,因為子宮頸脆弱程度無法透過檢測預先得知,變短時也未必會有出血、腹痛或分泌物增加的狀況,因此很多案例發現時,子宮頸已完全打開,根本無法縫合,只能待下次懷孕時做預防性縫合,避免再次早產。
我也曾遇過好幾個媽媽前一週產檢子宮頸長度正常,這週檢查時就發現子宮頸全開,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超音波檢查如此普及,卻只有少數案例能在子宮頸變短早期發現,成功靠緊急環紮手術安胎到足月。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鄉野流傳,孕婦肚子用力、便秘、咳嗽會讓胎兒掉出來,據我推測,這些案例很可能就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因為當子宮頸完全打開,肚子只要稍微出力,胎兒就會毫無預警掉出來。只不過過去產檢未常規檢查子宮頸,無法做診斷,才會被以訛傳訛,過度延伸成肚子用力導致早產。
**常見原因2:早期宮縮引發子宮頸變短。
這種狀況較常見,且和子宮頸閉鎖不全無警訊不同,孕婦通常會發現有腹痛、規則宮縮、陰道出血等症狀。因此當出現上述情形時,醫師都會檢查子宮頸的長度是否有變短,如果有,早產機率會大幅提高,需要給予安胎藥,有時也會需要把產婦轉診至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學中心。
相反的,如果僅有宮縮但子宮頸長度正常,其實早產風險則大幅降低,醫師並不會看到黑影就開槍,一味的給予安胎藥或限制媽媽活動。
不管是哪種狀況引起,醫界目前尚無法找到方式預防。當發現子宮頸變短時,醫師會給予安胎藥物(抑制宮縮、黃體素),並依據個人子宮頸和宮縮的狀況建議產婦減少活動量,當然也不適合繼續運動。
**減少活動不代表要24小時臥床
不過除了子宮頸已完全打開、羊膜囊都已經膨出的狀況外,我不會建議產婦二十四小臥床。
首先,各項研究已清楚指出,臥床並不會降低早產發生率,再加上躺著不活動會導致產婦肌肉流失、血栓風險增加、產後憂鬱症比例提高,因此我認為臥床完全就是弊大於利。
而減少活動量、停止運動的臨床建議也常被錯誤連結成子宮頸變短的原因。每次只要有類似經驗分享,下面就會有許多媽媽留言表示「我也是抱小孩後才早產」、「孕婦還是多休息,不然早產兒好難照顧」、「拿太多重物真的會早產」,更強化了這個錯誤連結。
每次我看到類似留言,心情總是很複雜。一方面深知早產的辛苦不好意思反駁媽媽的個人經驗,二方面又擔心引發其他孕婦的焦慮,日常起居變得綁手綁腳。更令我無奈的是,這些討論串最終還常會變成其他人指責或規範孕婦的武器。
另外要說明的是,標準的子宮頸測量應採用陰道超音波,且因每個人天生子宮頸長度就不同,判斷的標準應該是有沒有「變」短,子宮頸的內口形狀有無改變、有無打開,而不是單純比長度。不過,一般來說各大醫學會共識是短於2.5公分就會明顯增加早產風險,須特別留意追蹤。
最後還是要強調,即使醫學進步、產檢普及率極高的狀況下,我們仍沒好的方式預防子宮頸長度變短,這也就是爲什麼早產的發生率在健保實行二十多年來無法下降的主因。既然如此,就不需要為了那個未知的恐懼,犧牲媽媽的活動權,徒增早產媽媽的罪悪感,讓我們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吳鳳Ri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新單元系列從老婆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關於女性的議題。首集我們要討論的是產後憂鬱。生完孩子的媽媽因為很多因素的改變,加上適應新的生活,很大比例都會產生產後憂鬱的狀況。連我妹妹也經過這條路。生孩子對女生來講不只是生理也是心理很大的改變。這個系列希望用我們真實的故事帶給大家更正面的態度。 #產後憂鬱 ...
產後憂鬱症比例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開支持修法:將產假從8週延長為14週、新增伴侶陪產『檢』假】#友善生育對策
By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生動盟呼籲產假從8週延長為14週,並且新增伴侶陪產『檢』假。
生產不只是分娩那一刻就結束,新生兒照顧才最讓產婦感到疲憊與煎熬。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的母親保護公約,建議女性勞工的產假至少要14週。在185個會員國家中,有53%的國家(98國)提供至少14週的有薪產假,因為過短的產假會讓產婦在身心尚未準備好的狀況下,被迫回到職場,反而容易因育兒、工作兩頭燒而導致日後快速離職,甚至可能增加罹患產後憂鬱的風險。
Postpartum disorder 不僅影響母親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嬰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較易出現因為長期互動不足所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同時也影響與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因此母親的憂鬱影響的不只是他自己,而是全家人。
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產後無論是休6週、12週、6個月的婦女,比沒有產後立即回到職場的婦女的憂鬱指數低。
隨著社會型態改變,陪產知識的普及,伴侶已成為女性生產時的主要陪伴者。在台灣,女性在懷孕期間享有五天的有薪產檢假,可用來作十次的產檢。但是由於伴侶沒有產檢假,懷孕的女性通常必須因應伴侶的工作,選擇晚間或週末產檢;更多的情況其實是因為伴侶無法請假,很多懷孕女性必須獨自一人去醫療院所,讓伴侶無法全程參與產檢。
換言之,台灣的健康照護與勞動制度面並不鼓勵伴侶參與產檢、得到更多生產教育知識。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陳玫儀指出,台灣婦女的產後憂鬱症比例高達34.5%,近來也有研究顯示產假長短與產後憂鬱呈現正相關,希望未來性別工作平等法能夠修法,將現行8週產假延長至14週,並增加伴侶的陪產『檢』假5天。
產後憂鬱症比例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個新單元系列從老婆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關於女性的議題。首集我們要討論的是產後憂鬱。生完孩子的媽媽因為很多因素的改變,加上適應新的生活,很大比例都會產生產後憂鬱的狀況。連我妹妹也經過這條路。生孩子對女生來講不只是生理也是心理很大的改變。這個系列希望用我們真實的故事帶給大家更正面的態度。
#產後憂鬱 #媽媽的分享 #真實故事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產後憂鬱症比例 在 |產後憂鬱| 本來迎接新生命是很喜悅的,但是為什麼我開心不 ... 的推薦與評價
... 產後憂鬱情緒,而每十位媽媽約有一位 產後憂鬱症 , 比例 相當地高! 未來或是現在已經是爸爸媽媽的你,跟著旻珊醫師一起來了解產後憂鬱吧! 擺脫不開心,讓 ... ... <看更多>
產後憂鬱症比例 在 【認識產後情緒障礙】之②產後媽咪患上「產後憂鬱症」比例 ... 的推薦與評價
【認識產後情緒障礙】之②產後媽咪患上「產後憂鬱症」比例高達10-20% 甚至會有輕生念頭!務必給予最大支持 讓媽咪知道她不是獨自面對#產後憂鬱#情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