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日子, 阿滴英文 、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路路LuLu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都紛紛公開自己過去罹患心理疾病或者是相關症狀的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讓大家重新正視情緒疾患的污名化、標籤,還有我們可以怎麼和這些情緒疾患的當事人、甚至是這樣的自己相處。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聲明憂鬱跟焦慮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到形成心理疾病,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會是單一原因。這裡所講的內容,也不是援引自心理學文獻,更沒有要試圖解釋「其他公眾人物為何容易得到焦慮跟憂鬱的症狀」,這裡我只想要講一個我最近體會到的事情;然後這裡指的焦慮跟憂鬱,並不是指焦慮症和憂鬱症,而是指焦慮和憂鬱的情緒。
#好了我要開始講了
不知道是因為論文,還是耳鳴這個陳舊的疾病困擾我已久,前陣子資格考結束之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漫長的人生無望感的時期(我老闆說這個是榮格心理學裡面的「創造性的退化」,然後就再也什麼都沒說了😂)。
大概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討厭自己,覺得好像做什麼都沒用、做什麼都沒意義(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雖然還是會寫正向的內容,還是會錄音,但在陪伴大家的過程當中,那些話好像也是在鼓勵我自己。
當然,這段時間我也沒有終止繼續接受榮格分析治療,但是幫助都很小,我就連打開論文的檔案都不想,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也沒有心情打電動,血源詛咒、薩爾達傳說擺著都不想玩。沒錯,就是那種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
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是有一次在整理BDI-II(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類似「過往讓我感覺到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讓我提不起勁」,我嚇到尿都要噴出來了!趕快拿起筆來填寫,只可惜我做完了整份量表,大概只有14分,連輕度憂鬱都不太算;於是我又去做了貝克焦慮量表(BAI),也不符合焦慮症的診斷水準。講雖然是這樣講,但是那種無望的感覺,還是很明顯。
其實我已經吃SSRI吃了(用來調節大腦血清素藥物,通常用來治療憂鬱,但當初醫生是因為我的耳鳴開給我的,據說有幫助?)一段時間,情緒上面稍微有改善一點點,但是沒有很明顯,就這樣子持續了一個多月。
突然有一天,雖然論文還是沒有動靜,但不知道為什麼,那種無望、覺得自己沒用的感覺,突然就消失了。我想起心理師小D十年前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改變不會憑空出現,一定是這段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情。」;左思右想了好久好久,後來我終於明白,那是因為我開始給自己一個生活空間(我弄了一個可以讓我寫論文、工作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不只是物理上面的空間,也是心理上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我找到可以依靠、陪伴我的時候讓我覺得心安的朋友,這些朋友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他們就只是在旁邊而已,光是那個「在」本身,就會讓我覺得心安。而且,這樣的朋友不能隨便亂找,還要讓你覺得「你不會造成他的麻煩」。
當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他就會為你開一扇窗——休蛋及咧,這是講給正向積極的人聽的。在我們這種悲觀的人眼裡,解釋的路線應該是反過來:當上帝幫你開了一扇窗,他也會幫你關一扇門。
沒錯,好景不常,雖然無望感不見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每天會有滿多明顯的焦慮湧現,可能是會坐不住,可能是會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過來等等,抗焦慮藥通常就只是像頭痛藥一樣的效果,吃了之後有一段時間會覺得舒服,但藥效退了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一般而言我的經驗大概是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至於我一天到晚夾在耳朵上的CES,有一些效果沒錯,不過幫助並沒有很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我的Medium看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
一直到這幾天,我的分析師跟我在治療上有一個巨大的進展,細節我就跳過不說了,我想要分享一個很關鍵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忙到和我有類似狀況的人。
先講結論:有些時候你的焦慮跟憂鬱只是用來提醒你,過去一直以來你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已經不能夠再支撐你現在的日子了。那些你所擅長的技巧,對過往的你可能有用;這些「技能」可能是防備、可能是穿盔甲、可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錯的樣子⋯⋯老實說,這些方法以前真的很有幫助,也讓你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歲月,但現在不行了,所以焦慮跟憂鬱就像是「使者」一樣,來敲你的門,跟你說:嘿,親愛的陛下,該換個方法囉!
這幾天被分析之後,我突然有個體會是,原來 焦慮跟憂鬱有時候背後真實的原因是來自於背離自己,背離那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因為別人的要求、因為他人的期待、因為想要活成別的模樣,因為武裝,而把自己弄成其他的形狀,可是個背叛,對於內心那個被縮得很渺小的自己來說,是很心疼的,所以他用各種方式來提醒你——這樣做不對喔,你快點過來過來看看我,你怎麼會放棄真實的我呢?
有了這一層了解之後,我才突然懂得,前陣子我覺得很無力,而後來覺得很焦慮,是來自於我一直在跟「那個自我」對抗——我內在的自我一直想要航向某個地方,但行為上的我一直跟他抵抗。我用我過去所習慣的方式在生活,但就像前面所說的,以前我習慣的那個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日子了。
什麼是我過往所習慣生活呢?以網路上面的創作者來說,就是大家喜歡的樣子。這些創作者很多時候會面臨內心裡面的眾多情緒,是來自於廣泛的外在眼光和壓力。由於點擊數、追蹤數、討論數都來自大量的其他人的眼光,有喜歡你的人就會討厭你的人,所以心情會變得非常複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房間裡面,裝了很多台攝影機,你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你所做的事情都要考量別人喜不喜歡,雖然你也有鏡頭以外的生活,但你的心靈空間終究有一大部分被這些評價給佔據——想一想,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worth),意思是說,你對自己的好惡、完全建立在你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中,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是你的伴侶、身邊很重要的人,或者是別人對你的眼光——簡單地說,就是當大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就覺得自己有價值,讓大家討厭你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公眾人物經常面臨這種心理上面的波濤洶湧,如果心理強韌性不夠,就很容易被拉入這種起伏的漩渦。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原來前陣子我一直有種焦慮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早就過了臉書的時代,現在ig 與 YT才是大家習慣看的東西,有時候去大學演講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年輕人都不認識我,我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然後這種焦慮會讓我很想要再抓住多一點東西,多貼一點文章(因為我不習慣拍影片,只習慣寫東西)、多錄一點Podcast,但卻忘記了,抓住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虛幻的,就像浪花一樣,退潮之後就會變成空氣。過往的我習慣跟隨著這些浪花的生活,但現在的我,似乎更適合坐在岸邊,觀看潮起潮落。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是來自於我的不習慣,我還習慣著在浪花上面馳騁,但我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其實很想坐在石頭上面休息(這一段有點困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
#找到你不可取代的東西
所以治療師說了一段話,我也想送給大家:「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是,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取代,但是你這個人本身,一定有什麼是無法被別人取代的東西。去到找到這個閃閃發亮的東西,把它當作你最珍貴的寶藏,花時間在上面深耕,就可以拓展出屬於你的一整片森林。」
什麼是對我來講,屬於我自己不可取代、又很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是在跟個案工作,或者是在接觸自己的情緒上面,我發現我都不是那麼擅長跟情緒一起合作,因為我的理性大腦太明顯了,就是喜歡整理步驟、因果邏輯跟推論,硬是要去處理那些模模糊糊的情緒,好像是要拿腳去踢石頭一樣。
但是,我很喜歡閱讀知識,從知識裡面得到的快樂,常常會讓我快樂很久很久(真的是很久),也很喜歡整理一些我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大家,這才是我喜歡的、而且相對於其他人不可取代的部分。這個就是我的寶藏。
這也是我這段時間,
一直背離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呢?你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屬於你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的部分,是什麼呢?如果你胸口有一小把的火焰,這個火焰在提醒你,好久以來都沒有好好的看見他了,那個珍貴的火焰,會是什麼呢?
「每個人各自擁有某個特定年代才能得到的特別的東西,彷彿是些許的火焰。小心謹慎的幸運者會珍惜的保存,將它培養大,當作火把般照亮著活下去。」——村上春樹。
承認自己的有限,允許自己有些事情真的無能為力炸醬麵,是我們一輩子都要不斷練習的課題。
願我們在今年夏天,都能夠找到心中的那把火焰,一起坐在篝火旁邊,煮酒烹茶,彈著吉他,跟星星許願,然後重新,和真實的自己靠近。
#憂鬱 #憂鬱症 #焦慮 #焦慮症 #耳鳴 #自我厭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90的網紅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聽過振動頻率嗎? 美國精神科醫師 - 大衛霍金斯曾發表的「情緒能量表」 以透過科學的方式驗證 宇宙萬物間,那可見與不可見之所有 凡是可以想像的都是一種 #振動頻率 越高的振動頻率:勇氣/ 滿意/ 積極/ 寬恕/ 理智/ 愛/ 喜悅/ 平靜開悟 越低振動頻率:憤怒/ 慾望/ 恐懼/ 焦慮/ 悲傷/...
「自我概念量表」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王奇的星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王奇的星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心測的田納西測驗解釋- 看板NCCU03_PSY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概念量表 在 政治大學身心健康中心- 【活動訊息】紙上觀心術 - Facebook 的評價
自我概念量表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醫生的思考模式】作者:楊濬光醫師
疫情當前,轉貼我的一篇文章,增加科學的觀念,看完更懂疫情
如果觀念正確,便可以貼近醫生的思維。先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為什麼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
(0)沒興趣知道;(1)沒想過這麼多;(2)因為廣告這麼說;(3)科學家的研究證明的結果。
二、以前說女性荷爾蒙會讓人青春永駐,保護心臟,為什麼現在吃會增加心臟病的機會?
(0)沒興趣知道;(1)藥物成分不同;(2)環境的改變造成;(3)研究方法不同。
三、聽說胎盤鈣化對胎兒很危險嗎?
(0)沒興趣知道;(1)聽起來就很危險;(2)我的朋友告訴我很危險;(3)危不危險應該要聽醫生怎麼說。
請完成這個自我評量表,如果三題總分低於4分,那就別往下看了,這對你來說太艱深了。如果高於8分,那你也不用看了,因為應該早明白這觀念了。如果分數是4-8分的人,就不妨花一點時間往下看吧,應該會讓你有興趣的。
在進入主題前,我先提出三個概念,那就是:1.很多病不吃藥不治療也會好;2.「安慰劑」的效果;3.「因果」與「相關」。
很多病不吃藥不治療也會好,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這樣的說法,畢竟在大家的生活經驗中,打噴涕流鼻水的小感冒,多喝開水過兩天自然就好了;扭傷了腳踝,簡直痛不欲生,但幾天後,大部份也就不知不覺痊癒了;被美工刀畫到手指頭,傷口不深,很快也就復原了……不勝枚舉。可是,其實呢,這個事實有時會被忽略的。所以,當民智未開時,香灰神符有時候就變成了所謂的仙丹妙藥,其實,吃香灰會好的病,就是那些不治療也會好的病。
再來提到「安慰劑」。什麼是安慰劑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理作用」,各位也許不知道,心理作用其實有時候也可以治療疾病的。拿最簡單的例子:威而剛,當它剛問世奇貨可居時,世面上有多少仿冒品,根本只是塗上藍色外衣、沒有療效的維他命丸,可是很多人吃了,還是驍勇善戰銳不可當,這就是安慰劑的效果。
至於第三個觀念,「因果」與「相關」,就比較難懂一點,這是邏輯上的概念。我舉兩個事實:「肥胖的人容易罹患心臟病」,肥胖就是心臟病的原因,這是「因果」關係。「住在鄉下的人比較容易罹患癌症」,其實有這樣的統計結果,是因為住在鄉下的人口,年齡普遍較大,才導致這樣的結果,那「住鄉下」與「得癌症」就不是「因果」,而只是「相關」。搞清楚兩件事到底是不是「因」與「果」,十分的重要,不然大家看到那樣的結果,豈不是不敢住在鄉下了!
明白這三個概念後,我們就要進入正題,先看第一題,為什麼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呢?
在這裡先略去前面一大段過程,包括藥品如何被化學家合成,如何在動物實驗中確認療效與安全性等等,我們直接跳到「一顆藥丸問世,我們怎麼知道它可以治療頭痛?」
「因為昨天頭很痛,吃完藥以後半個小時後就不痛了,所以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這樣就可以確定了嗎?
當然不是,大家已經有了「不吃藥也會好」與「安慰劑」的觀念,一定會馬上質疑:「也許本來頭就只會痛半個小時啊?」「搞不好吃維他命丸頭也會不痛啊?」
「如果有一萬個人頭痛,吃普拿疼後都不痛了,那是不是可以更確定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
是的,當不只一兩個人有這樣的經驗,而是成千上百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或許,可以讓我們比較肯定是藥物治療了疾病,而不是疾病本來就會好。你想,哪有那麼巧,這一萬個人都恰巧只頭痛半小時嗎?
「那如果讓一萬個人吃普拿疼,讓一萬個人吃不可能有療效的維他命,結果吃普拿疼的大部分有效,吃維他命大部分都沒有效,是不是更能證明普拿疼有效?」
沒錯,這樣連「安慰劑」這個因素都排除了。其實這些,就是醫學上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實證醫學的精義:排除干擾因素,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剛剛的問題再延續下去,如果我們選一萬個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吃普拿疼,選一萬個老頭子吃維他命丸,得到同樣的結論,這樣還是可以證明普拿疼有效嗎?在知道答案前,先來看看下面的例子,婦產科近代史上最大的誤會: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的過程。它代表體內女性荷爾蒙降低,會造成熱潮紅、失眠、情緒起伏不定等等障礙,而女性荷爾蒙療法的問世,讓這些障礙得以緩解。更大的驚奇,是發現補充女性荷爾蒙的女性,得到心臟病的機率,比沒有服用的女性還要低,於是,標榜著「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荷爾蒙療法,在大約二十幾年前蔚為風潮,回家問問您的媽媽阿姨姑姑,一定有人補充過一陣子的女性荷爾蒙。
可是,一段時間後,發現情況並非如此,補充荷爾蒙的人,得到心臟病的機會似乎不減反增。於是,我們試著去了解,為何以往的研究的結果,與實際不同。
幾乎所有的研究方式,都是醫師在門診的時候,把那些來拿荷爾蒙的病人蒐集起來當第一組,另外再找一群沒有服用荷爾蒙的人當第二組,這兩組人在五至十年的追蹤過程中得到心臟病的機率。
乍聽之下,這樣的方法相當的科學、也相當的合乎邏輯,可是,這樣的編組方式,其實是充滿誤差的。怎麼說呢?會來門診要求醫生開立荷爾蒙的人,她們閱讀健康雜誌、醫學期刊,發現了這樣的資訊,可見得這些人對自己身體健康比較重視。很合理的推論,她們也應該會知道其他保健之道,比方說上健身房、吃健康養生餐、甚至是規律的健康檢查。其實,並不是荷爾蒙讓第一組的人降低了心臟病的機會,而是第一組人原本就比較健康!也就是說,「荷爾蒙補充」與「降低心臟病」,其實是沒有因果關係的。
所以在幾年前,美國做了一個非常有名的研究,同樣的,他們安排幾萬個婦女服用女性荷爾蒙,當然也安排了幾萬個婦女服用了所謂的「安慰劑」,做為比較。可是,他們選取的方式,完全是「隨機」的,儘量讓這兩組人有相似的年紀、相似的健康狀況,再去比較。結果出來,出乎大家的意料,「補充女性荷爾蒙,雖然可以緩解更年期障礙,但卻會增加心臟病、中風、乳癌的機會。」這不但推翻了以往大家的認知,更一度讓補充好幾年的婦女驚恐不已,甚至有些團體要求藥廠賠償,甚至國家賠償。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科學要建立出因果關係,是需要非常嚴謹的,稍一不慎,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實證醫學」的觀念應該相當的清晰了。要回答「胎盤鈣化會不會對胎兒有危險」這個問題應該就會有較為正確的思考模式了吧!沒錯,就是要找一萬個胎盤鈣化和一萬個胎盤沒有鈣化的孕婦,詳細的評估胎盤的功能,寶寶出生後,也要比較兩組的健康狀態是否不同。其實這早有答案了,其實兩組並沒有不同。這其中,當然會有胎盤鈣化的寶寶出生後不健康,但是,胎盤沒有鈣化的寶寶,也有相同比例的寶寶不健康啊!
同樣的邏輯,用在「打無痛分娩會不會比較容易腰痠?」「胎兒解胎便有沒有關係?」「剖腹生產會不會比較安全?」來尋找答案,應該會更接近事實的。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不斷的在孕婦中流傳,希望讀完這一篇冗長的文章,能讓大家建立一套更符合邏輯的思考模式。
自我概念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孤獨焦慮:朋友很多卻依舊寂寞?你是否在被動等待他人的愛?
網路交友、社群媒體如此發達的現代,似乎認識人,與人產生關聯變得輕而易舉,但詭異的卻是孤獨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即使社群媒體上有眾多好友,依舊感到自己的孤立。
《愛無能世代》作者米夏埃爾在書中曾談到人群裡的寂寞,他被一個社交活躍的朋友邀請到派對上,大家看似熱絡的交談,但其實除了主人之外,他一個人也不認識,主人要與會者開始介紹自己,大家略為尷尬地說起自己的職業,最後是主人自己開始介紹起他認識的每個人。在這場活動中,他感覺十足的寂寞,而這股寂寞卻是,他不認為有任何人想要真正認識與瞭解彼此,他們渴望的,似乎只是我在這群體裡,我是個還不錯的存在,在歡笑聲驅除心中的孤獨感。
也許現代人的孤獨感,正隱藏在許多派對的歡笑裡、美食與美圖的按讚數後,多數人在乎的,已經不是我關懷我身旁的人,而是透過社群的連結,想要知道這個人混得好不好,以確保自己混得還不錯,或更甚的是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混得好,以此獲取更多眼球與稱讚。
那份與人的連結,有時候成為一種需要證明自己夠好的存在,而連結也因此失去真正重要的意義而變得單薄。
現代人孤獨,但並不孤立。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覺得自己沒人理解與關心,但孤立是一種客觀事實,是被物理上的隔開不得接觸的狀態。而當人的連結與接觸變得容易,友誼卻也變得表層與速食,每個人企圖在快步調的環境中生存,好友與關注變成一個個扁平的數字。
消除孤獨感在於與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
因此破除孤獨,有一個重要的內在歷程,是能夠敞開自己,讓他人感受與看見你真實的狀態,因此對於自卑的人,就容易陷入孤獨的困擾中,因為跟人連結會恐懼被拒絕、被嘲笑,而敞開自己又會感到焦慮與羞愧,因此總在連結與失聯之間、敞開與封閉之間痛苦的擺盪。
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談到,當人遇到危機、困頓時,會陷入孤獨與無助的狀態裡,而此時人們會有「再交往動機(reaffiliation motive,RAM)」與他人建立聯繫,因為孤獨帶來的痛苦會令人想要修復社會關係,也是一種尋求生存機的機制,但有些人RAM機制會失靈。當一個人RAM失靈時,會錯誤的解讀自己與環境,對外在有敵意的反應,這也許是一種自我保護不受傷害的方式,卻也造成長期孤獨的狀態。
因此不受孤獨困擾的人,通常對自己也有正向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可以去愛。因此他們往往能「主動」給予關注,注意到他人的不一樣,與人互動有很多「不重要」的small talk,當然,他們也能「主動」尋求協助,這種適時call for help的行為,也能創造周圍的人產生價值感/有用感的一種方式,因此你不需要總是一個人想破頭的解決問題。
越是孤獨的人,在人際互動中越是「被動」,他們不確定自己給的關心是不是有人想要,更害怕尋求幫忙會被拒絕,因此他們會在行為上表現得可憐,「等待」他人看見自己,期望他人連結自己,如此他們不用品嚐被拒絕的羞愧感,卻也容易在無助中陷入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不像其他人擁有很多資源。
說到這裡,你可有發自內心關懷身邊的人,還是希望藉由關懷來換取肯定或陪伴?
當你越是孤獨,你可以越回到自己內在詢問,你花多少的時間關注你內心的痛苦了?你關注的時間已經讓你消耗去愛與付出的能力,成為在人際中飢渴且乾旱的狀態,久而久之,你就容易成為真正的孤島。
也許現在正是時候,去用心關懷身旁的人了。
也許你想測測你的孤獨指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創用的孤獨量表 (UCLA Loneliness Scale):內容、計分
UCLA 孤獨量表(第3版),共有十題,讓受試者針對每個個別題目在“1從來沒有” 、“2很少” 、“3有時” 、或“4常常” 共四個答案中選一個。以下是這十題的譯文和原文:
你多常常會因為需要單獨做很多事情而感到不快樂?How often do you feel unhappy doing so many things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沒有說話的對象?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have nobody to talk to?
你多常常會覺得目前處境如此孤獨而難以忍受?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cannot tolerate being so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沒有人真正理解你?How often do you feel as if nobody really understands you?
多你多常常發現自己在等待別人打電話或寫信來?How often do you find yourself waiting for people to call or write?
你多常常會覺得自己是完全地孤單?How often do you feel completely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無法與你周圍的人接觸和溝通?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are unable to reach out and communicate with those around you?
你多常常會覺得渴望能有伴侶?How often do you feel starved for company?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很難交到朋友?How often do you feel 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make friends?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被他人排擠或拒於門外?How often do you feel shut out and excluded by others?
總分在 15 和 20 之間,被認為是一般人正常的孤獨經驗。總分在 30 以上,則表明一個人正在經歷嚴重的孤獨感。
自我概念量表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聽過振動頻率嗎?
美國精神科醫師 -
大衛霍金斯曾發表的「情緒能量表」
以透過科學的方式驗證
宇宙萬物間,那可見與不可見之所有
凡是可以想像的都是一種 #振動頻率
越高的振動頻率:勇氣/ 滿意/ 積極/ 寬恕/ 理智/ 愛/ 喜悅/ 平靜開悟
越低振動頻率:憤怒/ 慾望/ 恐懼/ 焦慮/ 悲傷/ 冷淡/ 內疚/ 羞愧
你屬於哪種頻率呢?
而當我們頻率低時,容易吸引到低頻的人事物
頻率高時,越是能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蹟
這就是 #同頻相吸 的道理
也是吸引力法則的原理
所以想要擺脫小衰鬼
就一起來看:提升振動頻率必看的10個方法
成為好運吸鐵🧲+天然發電機吧!
❗️影片目錄❗️
00:00 你要看下去的理由
01:21 提高振頻方式1~5
08:35 提高振頻方式6~10
16:20 核心概念
立即分享給朋友,了解什麼是 #振動頻率
一起成為好運吸~~鐵,並收看
下集的「吸引力法則Zoom in版」
喜歡影片,別忘了幫我按讚/訂閱/開小鈴鐺~
15幾款魔法精油推薦 (歡迎私訊詢問):https://reurl.cc/9rpYKn
我與內在小孩和解文章:https://reurl.cc/Dg3Q06
===================
►超Easy抽好書活動!!
1. 公開分享此貼文---- https://reurl.cc/3aY2MM
2. 為臉書粉絲團按『讚』
3. 活動貼文寫下:「我想提高振動頻率」
FB+IG共抽【#好事吸引力結界】2本,送給幸運兒🙋♂
得獎公告時間:6/25(五) 15:00
►購書傳送門 (更多小撇步在書裡)
好事吸引力結界:https://reurl.cc/Q9bkMO
===================
❗️上一部精彩影片❗️
‣‣吸引力法則Zoom in加速版!破解訂單「到不了」4大迷思:https://youtu.be/Yj6bRZmlGhE
‣‣ 什麼是多維體驗?如何從第三維度到「第五維度」(一起加速新地球形成🌍):https://reurl.cc/qgDYgy
===================
‖ 服務項目 ‖
➢ 塔羅讀牌占卜 線上
費用:$350 NTD/ 1個問題
方式:視問題大小抽5-7張牌
個人報告書:過去、現在、未來預測
建議 + 贈天使及高我卡指引
解牌方式:24時內文字回覆,若有問題可問會盡量補充
需提供:西元生日/ 簡述問題 / 若可以提供1張大頭貼作連結
-
➢ 高我牌卡諮詢 線上
費用:$580 NTD/ 1個問題
方式:7張高我牌陣+靈擺or 阿卡西紀錄解讀
解牌方式:24小時內以文字回覆,若有問題可問會盡量補充
會提供一份個人報告書!
需提供:西元生日/簡述問題/若可以提供1張大頭貼供連結
PS:
算牌前可先聊聊,討論問題設定喔 :)
-
關於 文字書寫|影片合作|演講邀約|塔羅讀牌
歡迎與我聯繫與追蹤 aprilning0412@gmail.com
▎ YouTube:https://reurl.cc/kZNnNK
▎ IG帳號:https://reurl.cc/O17pv3
▎ FB粉專:https://reurl.cc/0zbgrb
▎ 波波黛莉專欄:https://reurl.cc/VEpYpQ
▎ 個人出書:https://www1.gamepark.com.tw/2enJ1
♡ 找出心靈盲點,做出更「高」的選擇 ♡
(( 也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為你創造更有質量的內容 ))
💲PayPal斗內:paypal.me/aprilslifestyle
💲台灣斗內:https://p.ecpay.com.tw/7570333
#吸引力法則 #高我 #身心靈 #身心靈平衡 #小我 #內在 #神性
#自我 #高我連結 #靈性 #塔羅 #愛情 #感情 #靈魂
#宇宙 #靈魂伴侶 #雙生火焰 #覺醒 #開悟 #源頭 #幸運
#神秘學 #關係 #顯化 #靈修 #神通 #好運吸引力結界 #方智
#第三眼 #聖靈 #意識 #潛意識 #新地球 #振動頻率 #結界
#量子力學 #宇宙法則 #四維度 #五維度 #三維度 #舊地球
#4D #3D #5D #三次元 #四次元 #五次元 #伊甸園 #新地球
#人間天堂 #疫情 #祝福 #靈修 #靜坐 #冥想 #內觀 #碇典子
自我概念量表 在 王奇的星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眼淚的人」簡直要改名為「人生轉運站」了,沒想到在駱安安來到我們節目坦然面對人生的挫敗之後的一個月,竟然出現曙光解決了她的難題,你是不是也想來我們的節目轉個運呢?快來FB粉專:「有眼淚的人」 找小編報名!https://www.facebook.com/%E6%9C%89%E7%9C%BC%E6%B7%9A%E7%9A%84%E4%BA%BA-104064518043306/notifications/
小時候父母的離異在她的心裡埋下了不安的因子,從此跟著父親過著單親的生活長大,而最愛她的父親某天在為她做隔天上班要帶的便當時,忽然心肌梗塞離開了她;你以為她的人生的考驗只有這一次嗎?接下來她更遇到了詐騙集團,讓她的人生跌到谷底……,這是個屬於「駱安安」的故事,也是你我身邊發生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學習聆聽故事,一起感動,一起交心。 如果你認同我們做這個節目的概念 請幫我們多分享也揪親朋好友訂閱喔!! 幫我們加油打氣 !!
「有眼淚的人」不只是一個節目,更是一種能量表述;不只是訪談,還是一種另類交心;不只是故事,也是一種自我療癒。 人生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名人的故事聽太多,為什麼不來聽聽平凡人的故事? 歡迎認同我們的理念的朋友多多訂閱、多多分享,也多多報名來我們這裡分享心事喔! 王樂妍和王奇在有眼淚的人等你喔!
自我概念量表 在 王奇的星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眼淚的人」讓我們一起學習聆聽故事,一起感動,一起交心。
道玄的笑聲其實很有感染力,要讓他留下眼淚的確不容易,他喜歡帶給人陽光歡樂的氛圍,但眉宇之間也透顯出些許哀愁;追求夢想的路上並不如預期的平順,從自己喜愛的街舞跳到表演舞台上......
出身並不富裕的家庭,肩負著夢想和現實生活的拉扯壓力,道玄毅然決然地當個名符其實的背包客,告別台灣隻身前往北京,想要闖出一片天;可惜事與願違,遇人不淑,身無分文地被人趕出門流落街頭,努力地接戲演出,完全無法想像自己的明天有沒有飯吃?有沒有戲拍?
這樣有一餐沒一搭地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努力生存下去;就在一次拍戲中因過勞,一場病找上了他,差一點無法在呼吸明天的空氣......
道玄的故事告訴我們,經歷過生死交關,才知道生命的可貴……也因此才知道父母家人的相處是多麼地值得珍惜和可貴,這是個屬於「道玄」的故事,也是你我身邊發生的故事。
「有眼淚的人」不只是一個節目,更是一種能量表述;不只是訪談,還是一種另類交心;不只是故事,也是一種自我療癒。 人生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名人的故事聽太多,為什麼不來聽聽平凡人的故事? 歡迎認同我們的理念的朋友多多訂閱、多多分享,也多多報名來我們這裡分享心事喔!
王樂妍和王奇在有眼淚的人等你喔!
FB粉專 : 「有眼淚的人」
https://www.facebook.com/%E6%9C%89%E7%9C%BC%E6%B7%9A%E7%9A%84%E4%BA%BA-104064518043306/?modal=admin_todo_tour
如果你認同我們做這個節目的概念
請幫我們多分享也揪親朋好友訂閱喔!! 幫我們加油打氣 !!
歡迎想跟我們分享故事的人
來粉專找小編報名!
自我概念量表 在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本研究自我概念之操作性定義,係指受試者在周玗霈(2006)所編製「自我. 概念量表」上所獲總分而言,其中包括「學業我」、「生理我」、「家庭我」、. 「社會我」四個層面。 ... <看更多>
自我概念量表 在 政治大學身心健康中心- 【活動訊息】紙上觀心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活動訊息】紙上觀心術-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藉由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的測驗結果,看見自己的獨特; 同時,講師也將分享如何將自己的獨特性拓展到生活中,將自己的特質 ... ... <看更多>
自我概念量表 在 心測的田納西測驗解釋- 看板NCCU03_PSY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上次由於作業疏忽,有好些部份沒有放在ppt上
現在把完整版整理好放上來給大家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對測驗更加了解,也可以方便寫報告
有點長喔~~
特色
簡單、廣泛、可描述多向度自我概念
適用對象
具國中以上教育程度18~49歲成人
所得分數
四個效度分數:不一致反應、自我批評、故意表現好、極端分數
兩個摘要分數:自我總分、衝突分數
六個自我概念量尺:生理、道德倫理、心理、家庭、社會、學業/工作自我概念
三個補充分數: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
常模
成人版以大學及在職人員為對象,選取1077人為樣本
信度
田納西採用的信度考驗
內部一致性
重測信度:中文版未做此考驗
效度
內容效度-以兩方面資料進行考驗:量表題目取自大批患者及常人所作的自我描述,
發展出自我概念的兩個向度
專家效度-由七名臨床心理學家判斷各題的歸屬。專家均同意各題所屬之分量表
測量標準誤
原版測量標準誤以重測信度係數為計算基礎,中文版學生的部份也依重測信度計算,成人
部份由於未能進行重測,依內部一致性係數計算。結果如下:
INC: 1.99 RD: 5.13 PHY: 3.28 FAM: 2.97 IDN: 3.43
SC: 2.52 TOT: 8.17 MOR: 2.77 SOC: 2.82 SAT: 4.20
FG: 2.39 CON: 7.94 PER: 2.70 ACA: 2.98 BHV: 3.61
分數解釋
T分數高於60~70為高分,小於40為低分,分數若落在側面圖上灰色的區塊表示其反應和一
般人差不多。
1.效度分數
-->找出具防衛性,刻意符合社會要求,不常見或被扭曲的反應模式
也用來檢查受試者作答是否有效
(1)不一致反應(INC):反應受試者在作答時是否亂答或粗心。高分通常表示
在內容相似的一組題目上反應有很大出入
(2)自我批評(SC):檢視受試防衛性及對自我批評的態度。低分代表防衛性高
且特意呈現令人喜愛的樣子,可能使測驗結果無效。高分可能反映實際上
的不適應行為。
(3)故意表現好(FG):量尺代表的是個人傾向於傳達不真實的正向自我形象。
若此量尺得分高,而自我批評也低,則測驗可能無效。
(4)極度分數(RD)-->測量受試者對自己看法的確定性。
分數高代表受試描述自己非常肯定,反之則表示不肯定。值得注意的是,
此量表得分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整份測驗的可信度。
2.摘要分數
(1)自我總分(TOT):最重要的分數。反應個人自我整體概念及自尊高低。
高分-認為自己有能力,喜歡自己,感覺自己有價值,對自己有信心,
認為自己有很多正向特質。
低分-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不誇耀自己的長處,感覺焦慮,缺乏自信,
不願意冒險,避免承擔責任,對自我有關的負面訊息很敏感,
(2)衝突分數(CON):反應受試者在同意即否認正、負向自我描述上的比例。
高分-對自我觀點的平衡,或矛盾和衝突
低分-較具防衛性
3.自我概念量尺
(1)生理自我概念(PHY):代表受試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
的看法
(2)道德倫理自我概念(MOR):從道德-倫理的觀點來描述自己,檢查道德觀,
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或是「壞人」。
(3)心理自我概念(PER):反映出自我價值感,個人的勝任感,及對自己的性格
或與他人關係所進行的自我評估。
(4)家庭自我概念(FAM):反映身為家中的一份子所感受到的勝任感及價值感代
表受試目前對自己與週遭家人間關係的看法。
(5)社會自我概念(SOC):評量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家的關係,反映一般情形下,
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中自我的勝任感及價值感。
(6)學業/工作自我概念(ACA):評量受試對自己在學校和工作場合的表現抱持
何種看法,及認為在這些場合中,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表現。
4.補充分數
主要傳達三種訊息
(1)自我認同(IDN)-這就是我
(2)自我滿意(SAT)- 我對自己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接納程度
(3)自我行動(BHV)- 這是我所做的事、我的行為方式,反映對自我行為、自己讓
日常生活方式的看法
錯了...應該是非常長... :p
大家加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43.1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