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書房:《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文末一樣有新書抽獎活動唷
#新書傳送門 https://reurl.cc/A8Vj8p
#上週抽中《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的幸運朋友是23號
新書出版了,這週就請崇建來推薦我的新書《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吧。
我的兄長李崇建是我進入薩提爾模式很重要的關鍵人,我的起步是因為他看見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有著極大的困境,卻無法幫助我(當時我們的距離很遙遠,我對他是很本能的恐懼,因此不論他說什麼,我都本能的退縮與反抗,根本無法透過他的教導而學習),他因此頻頻建議我主動去上課(成蒂)學習。
而我能一直堅持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領域裡,也是因為崇建。因為他一直在前方,每次相見,總是一點一點的跟我分享他所遇到的故事以及許多家庭的困境,而他始終引導著那些人。
崇建的學習,直接也間接的不斷的影響著我。
過往,我總笑說,崇建沒有孩子,不知道家庭父母的困境,父母不容易在孩子爭執裡得到安定的心緒。然而今年2020的暑假,我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以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崇建這個始終在我前面做出示範的兄長。
今年暑假,崇建邀我長住台中,帶領姪子姪女,以及自己的三個孩子,讓我個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有相互影響提拉的互動關係。我一口氣就答應了,先生當時還非常困惑,五個孩子不是開玩笑的,我一個人能行嗎?
然而我的想法是,再怎麼著,也不至於差到哪兒,先生會陪在身邊,崇建也在,我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就這樣,暑假長達一個月,我長住台中,與五個孩子長時間相處,帶他們去學習、去玩樂。而崇建和先生,也各自忙碌著。
暑假的倒數第二週,崇建比較清閒了,他主動開車接送我與孩子去營隊。那一段路,不長,但對我而言,也不短,因為五個孩子在後座簡直吵翻天,尖叫、笑鬧、崩潰、嘶吼,各自發出本能的尖銳吵雜的聲音,按我的慣性,我會告知孩子,請記得控制自己聲量,我需要一點安穩的空間。
然而當時是崇建開車,我坐副駕,我靜靜的沒出聲提醒孩子該控制分貝些,因為開車的不是我,所以我只是看著眼前的一切。然而崇建面對高分貝高語調的吵鬧聲,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居然是:真好,真好,孩子就該有這麼歡樂的童年。
這句話,讓我見識了崇建的穩定,也讓我更深刻的體會了大人的寬廣開闊,接納孩子所有的可能,孩子是多麼幸福。孩子的童年,很多時候都被我們長大的人,給窄化與壓抑了,然而孩子長大的過程,必須透過身體去衝撞與冒險的歷練才能學會長大後的修練。
我將崇建開車時穩定的側影,與孩子吵鬧歡樂的童年,組構成一個畫面,那成了我珍貴且美好的家庭圖。
感謝崇建為我的新書,作了細緻的序,裡面有著他對我學習歷程有著強大的欣賞與愛。
「同理彼此的情緒,攜手走上和諧之路」
/文: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二○二○年暑假,儀婷全家回台中住,方便與家人相聚。她帶著三個寶貝,還有兄弟的兩個孩子,一起參加暑期營隊,讓孩子們玩在一起。儀婷一個人,帶著五個孩子,早出晚歸接送,她告訴我生活的感動,一種幸福的感覺洋溢。
五個小孩各有個性,爭執吵鬧在所難免。五個孩子經常「爭寵」,搶著和儀婷分享,也搶著向她抱怨。
有帶孩子經驗的人應知任務並不簡單,但儀婷從容應對,絲毫不顯得局促。
我看她與孩子互動,彷彿如來的神掌,自在又自由的狀態,不禁回憶她初為人母:她常常說自己累翻,幾乎忙不過來了。加入姊妹的爭執,要如何排難解紛呢?自己都快要煩躁透支了。
尤其三三陷入憂鬱,父母幾乎動輒得咎,那段日子儀婷疲累,仍不斷的學習。這些狀況成因何來?要如何修正與應對?
我看她一路學習,一路成長走過來,自我與家庭應對的修正,從慌張不安的面貌,到如今的自在安定,我有太多的讚嘆。
儀婷成就如今的自己,如今的家庭樣貌。她寫了幾本教育書,一本比一本細緻,也一本比一本精采。
翻閱儀婷新的教育書,我看得津津有味,不只是我熟悉書中孩子,而是她落實薩提爾模式於家庭,諸多細節的脈絡與講解,相當精采且實用。
我也常講情緒教育,因為情緒教育是核心,是生命向內外擴展的關鍵,但是情緒教育困難,在於學習者如何應用,聽者常心有戚戚焉,卻不易在生活中操作。
我綜觀儀婷的新書,發現她講解精闢到位。我不如儀婷講得深刻,也不如儀婷講得實用。
家庭裡談情緒教育,最困難之處在於情境,父母該如何應對呢?情緒的發生有其歷程,消解情緒亦非一蹴可幾。用簡單的語言陳述,就是:情緒不是你說了什麼?就能解決了什麼?
儀婷在這本書中,展現了衝突的事件,展示了處理的歷程。這個歷程不只有孩子的歷程,還有自己的內在歷程,更有伴侶的歷程。若是三代同堂,可能還有爺奶的歷程。
比如書中一一刷牙,孩子與先生「較勁」,惹得先生施壓力於孩子,這類衝突常讓旁觀者暴衝、沮喪與無奈,因而引發更大的問題。
儀婷以一個旁觀者,一個母親的角色,一位妻子的角色,示範了如何介入其中,不是指責任何一方,而是展現了對孩子的愛,也展現對伴侶的接納與愛。
這個過程在一般人身上,往往衝突變得巨大,很難以善罷干休,或者內心耿耿於懷。儀婷與自己深刻連結→所以才能連結孩子→讓孩子與自己連結→進而讓父子之間連結→再讓夫妻之間連結→也讓先生與自己連結。
我在上述幾句話,用了粗體字,刻意以箭頭取代標點,俾便讀者清晰看見目標。亦即目標不是解決問題,目標是彼此的連結,這個目標的開始,來自於運轉的自我。
讀者可能會提出問題:孩子沒有那麼好溝通!伴侶沒那麼容易談……
家庭的應對與和諧,乃一步步走來,不是一次就成功。
即使一一刷牙的事件過去了,還有先生教川川學騎車,父女之間的衝突;先生教三三英文,父女兩人的應對。儀婷同理彼此的情緒,連結了親子的渴望,攜手走上和諧之路。
這些都是儀婷實踐的歷程,不因一次問題解決,就永遠不會有問題。因此,對於現狀就有了接納,那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人永遠可以選擇應對。
在應對孩子個別的狀態,一一因不是媽媽叫起床,因此有了情緒;川川覺得自己不被愛,而有了傷心的眼淚;三三的小動作,卻不願意承認犯錯……
儀婷的處理程序,不執著於問題本身,而是看孩子內在,還有孩子行為成因,她進入了孩子感受,並且善用回溯問句,讓孩子的情緒沉痾流動。這是最困難的部分,也是薩提爾模式的精神,落實在關係裡、教養裡的圖像。
書中還有三三的功課,對於考六十二分的女兒,儀婷互動非常細膩。長久以往的應對,三三有了大轉變,從早期害怕面對失敗,常有退縮的狀態,到如今勇敢參與比賽,考前自動複習。這說明美麗圖像的形成,父母的應對是關鍵。
我從小覺得儀婷魯鈍,學習落後常人甚多,教她也聽不懂。但是儀婷非常真誠,是努力的學習者,從踏入文壇成為作家,文學成就超越我,進入教育領域亦然。她細膩的應對,還有真誠的自省,在這本書裡所呈現,不僅止於精采好讀,更讓我有所學習,定會讓閱讀者大有收穫。
暑假期間看家人互動,我由衷發出讚嘆,不是看見儀婷長大,而是儀婷更豐盛了。她帶動自己的家庭,也讓原生家庭靠近,這是一幅太美的圖像。
===============
「週末書房‧贈書活動辦法」/文:小編
1. 參加資格:所有粉絲
2. 參加辦法:
Step1:留言「我想獲得《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Step2:留言時tag三位好朋友
Step3:公開分享本文
Step4:填寫抽獎編號(請依序參照前面編號排列),例:#100
3.名額:二名
4.得獎通知:一週後將會於「週末書房」公告得獎者,請得獎者務必「主動私訊」粉專小編,約兩週內就會收到好書囉
☆公告:上週得獎者編號23的朋友
#上週贈書名單出爐囉
#恭喜編號23號獲得一本叢非從的好書
#請得獎者七日主動和粉專小編聯繫逾時不候唷
🔥送自己最好的聖誕禮物《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2021最佳的新年禮物《許榮哲的故事課》線上課https://reurl.cc/N6vl2Q
🔥 2021年3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bRDayM
分貝英文簡寫 在 奧地利山邊小屋裡的Zero Waste樂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表哥家的姪子姪女們,都是讓人如沐春風的孩子。
體貼善良有禮貌,非常懂得禮讓。上次他們來訪時,我自製黑糖年糕,並裹粉油炸。其中一塊焦黑了,只好放在一邊。年糕一上桌就引起轟動,一輪輪地炸,也一輪輪清空,到最後只剩下最後一塊。
姪子姪女們看見只剩一塊,無論再怎麼喜歡,照例兄弟姊妹互相推讓,到最後,碩果僅存的那塊與炸焦的那塊相依相偎地躺在廚房的盤子上,沒有人去碰。
過了一陣子,我看見二姪子起身,走到廚房去,捻起一塊年糕,一臉滿足地走出來。一看,他拿的是炸焦的差點被我扔掉的那一塊,而把賣相與滋味好的,留給別人。
這只是其中一個小例子,還有好多不斷發生的細節,都讓人深切感受孩子出自天性的善良單純與好教養。
雖然全都很有主見,但是談話中絕對留餘地,出口都是善意包容的詞句。
但他們不是純粹的溫良恭儉讓乖乖牌,而是各方面都超脫世俗,觀念特立獨行的。
大侄子自明星中學畢業後,不想升學,在製作木質弓箭與手工傘這兩個領域徘徊。
手工傘已成為凋零的行業,政府甚至廢棄了這個職業的證照,併入另一個匠人執照裡,因此當學滿出師後,拿的執照上頭寫的會是別的行當。
一聽到手工傘已是幾近後繼無人的技藝後,大侄子覺得這麼美好的東西怎麼能沒有傳承?就此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成為手工傘學徒,立志成為職業匠人。
他也是滿懷熱情的業餘料理者,對中式日式料理更是心醉神迷。平日不是玩樂團做手工,就是做菜。
而二姪子已確定自己要報考藝術大學,成為爵士樂演奏家。除此之外,對語言有高度興趣且非常有天份的他,在學校的第一外語英文之外,也自學法文、西班牙文、土耳其文、日文,這幾個月開始自學中文,每次與我們相聚時,總是抓著迪安一句句討教,目前已經能用簡單的中文問好與表達。
而兄弟兩也組了一個搖滾樂團將近十年,在比賽中獲獎,錄了CD,目前固定有演出邀約,發展前景良好。
像天使般的大姪女,已決定不繼續念一般高中,而走職技路線。她目前在當木工學徒與手工樂器學徒,還有室內設計之間考慮。她說,雖然喜歡室內設計,但因為要常靜思動腦,還要監管協調諸般繁雜細節,與她喜歡動手敲敲打打鋸木磨木的喜好不甚投合。她是熱愛在作坊裡埋頭苦幹手作甚於靜態設計或管理工作的,所以更趨向成為木工匠人或手工樂器師。
若是選擇了去做樂器,就要離家住進離我們二小時車程的宿舍。
她笑得一臉燦爛,「如果真的住校,我就可以常常來拜訪你們了!到時候,週末放假我要一週來妳家,再一週則回家!每個禮拜這樣輪替著,太棒了啊!」
聽到她把與我們相聚,排在跟回返自家一樣的位置,內心感動無比。
而小姪女年紀尚小,對未來還沒有具體想法。但因為有真的百分百做到尊重與支持孩子獨立思考抉擇,且從未試圖灌輸任何世俗價值觀的父母,日後肯定也會走上無怨無悔的人生道路。
但表哥表嫂雖然看似開明得不像話,卻不是以尊重為名,事事順著孩子,無條件放寬許多標準的父母,相反地,他們在很多方面卻有鐵打的嚴格原則。
我們二家的教養理念和人生態度非常近似,因此生活諸事方面每每心領神會,在相處時也格外有默契。
今天姪女提到一件往事,說是小姪女幼稚園時期,有次想要一件給洋娃娃穿的衣服,卻因為沒有好好說話,有禮貌地問爸媽「請問可以買給我嗎?」而是對著爸媽大嚷,「我!要!這!個!」
本來很容易達到的心願,瞬時被拒。小姪女絕望地哭鬧尖叫,整整二個小時。
這二個小時,簡直度日如年。兄姊們因為難捱的高分貝噪音,與撕裂情緒般的猛爆氛圍,紛紛躲起來,至今講到仍餘悸猶存。
而爸爸這當中有幾次過來緊緊抱著小女兒,以防她失控受傷。但發現孩子刻意跟爸媽耗上的意志,與沒有察覺到自己那裡做錯後,就離開了,全家人冷靜地該幹嘛就幹嘛。
哭滿兩個小時後,數度被爸媽告知,「本來只要好好問一句就讓妳買了,因為妳的態度,所以現在不能買了。」最後,清楚知道,這個事件自己要學到什麼。
雖然最後停止哭泣,也道歉認錯了,但那件不過幾百元的娃娃衣服,還是沒有買給她。
這件事讓幼小的她,清楚知道,什麼事,是絕對不能做的。而什麼態度和禮貌,是鐵打不動非要有的。
藉由此事,我也更明白了,表哥家的孩子,為何如此懂事、獨立、貼心、有想法與讓人真心喜愛。
而細水長流地在每日的狗皮倒灶繁雜瑣事裡堅持原則,是如何不易。而教養,又是一件多麼需時間心神多年投入,心教身教,才能慢慢開花結果的事。
*無意間捕捉到這一刻,四個孩子相依相偎且其中三個默契觸手,覺得真是太可愛了!❤️且看安雅一臉的幸福平靜啊!
分貝英文簡寫 在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城市與社區的互動來自於公共空間輕鬆自在的服務
致力於創造老屋翻修的鼻祖 Ace Hotel
這家1904年的老旅店
有人說他像老爹的厚夾克,簡單、有點老舊卻溫暖
長時客滿的大廳酒館、咖啡廳,坐下十幾人的長條大木桌
原先的計畫是每天在公共圖書館寫書
可鴉雀無聲的大堂,太像研究所慘痛回憶的寫論文
反倒在旅店的大廳,成了效率最高的地方
喜歡這裡穩定輸出的低分貝噪音
英文為主軸所以不需要刻意去理解
左邊在剪片,右邊在準備給業主的提案,設計很decent
突然咻的一聲,電腦收好、根鞋穿好,皮衣披上
右邊已經自信滿滿,似乎要去跟業主報告了
不過30秒,下一個研究生已經接替入座
配上布魯克林IPA,今天感覺可以多一個章節
很喜歡這裡的安全感
在同個屋簷下,高密度的創意工作者混雜
靈感似乎就飄盪在空氣中,彷彿大口呼吸都能得到
You stay true to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do,
and every couple of years, the world catches up with you
— Justin Strauss, he’s probably Doing in the Lobby
(節錄自旅店說明指南) @ Ace Hotel New York
分貝英文簡寫 在 38-- 為什麼噪音值是「分貝」? (3:35)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簡寫 Pa ,帕斯卡,簡稱帕。 Pref 是「聲音壓力參考值」,20μPa, ... 英文 唸法:decibel with respect to 20 micro Pascal。中文說法:以20μP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