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蕾
梁文道形容趙廣超:「如果你要我列一張對中國文化最有貢獻的港人名單,趙廣超的名字一定排在前頭。」翻開他的書,就會明白,《不只中國木建築》、《筆記清明上河圖》、《一章木椅》、《大紫禁城》……古典的文化落入他的手裏,鮮跳活潑,圖文互動巧妙有趣。
怎能想像一個香港人寫故宮,亦令故宮的專家另眼相看?不但找他製作官方的導遊手冊,還和中央電視台合作策劃紀錄片《故宮100》。近年打電話給趙廣超,電話總是內地的響聲,過年後一試,難得地接通了,他不但在香港,並且計劃一系列的本地的保育製作。
作品甚至無聲無息間已經面世──原來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蹟辦事處,委託趙廣超介紹香港的古蹟,他選了兩個地方荷李活道和大埔碗窰,製作成一大兩小的摺叠式冊子,去年已經免費派發!
看着趙廣超用處理《清明上河圖》手法,描繪《荷李活道》,處處都是驚喜。荷李活道是香港歷史最早的一條街,華洋混雜,大量重要建築和歷史事件,被他微微細細地畫出來,再點點滴滴寫下故事。
「我那時的工作室就在荷李活道附近,決定方向前,先用了一個月時間去研究。」趙廣超說。一條本來已經熟悉的街,不過一公里長,深入再研究一個月,仔細到怎樣的程度呢?他在工作室廁所的窗外,看到小鳥,馬上就能說出名字:紅耳鵯啊!
人人看見Hollywood,都想起美國的電影城,他找到另一個說法:「這裏曾經種了好多冬青樹,Holly woods。」
「荷李活道好有趣,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這樣密質質組合在一起,警察拉人,法官判決,馬上就坐牢!這很可能是全世界最緊密的懲教管治結構。可是不過五百米,就是文武廟,承載着華人的信念和倫理。中西方,就在這小小的灰色空間對峙,互相包容,只要你能夠妥協、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就能好好地共存。」他說完,忍不住得戚:「這麼『宏大』的西方建築群,現在卻需要保育,但小小的廟宇仍然有香火,燈一日點起,一日就活着。」
這時再細看兩組建築群,更覺莞爾:警署、監獄,又有希臘柱又有巴洛克風格,架勢到不得了,連窗框的「海軍藍」,都在落力經營權威。文武廟廟脊上可是熱熱鬧鬧的佛山泥塑,趙廣超形容:「像一層浪花那樣活潑可愛。」
還有,荷李活道當年非常時髦,啟蒙了一代年輕人:29號曾經是《循環日報》報社;77號的雅麗氏利濟醫院,是當年孫中山先生在港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文武廟旁的樓梯街上望,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香港興建的第一座會所,1927年魯迅應邀來港,就是在青年會舉行兩場演講,當時5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非常熱鬧。
當年西學東漸,集中先進思想和醫學等技術的荷李活道,現在反而以古董店聞名,滿滿的懷舊情調。教堂、報社都沒有了,而是酒吧林立的「蘇豪區」。
趙廣超說:一條街,本來是一個「空」出來的空間,但把這些歷史意義都找出來後,香港就在這裏。
今天中區警署、警察宿舍……都在翻新,不斷辦展覽、又說要變成設計師工作室,趙廣超不無擔心:「現在的保育方向,有點茫然。用途當然可以變,但是否要先看清楚,這些建築究竟帶了甚麼給香港,至少要把這些意義挽留。社會是向前走的,我的電腦都不斷升級,但這些器材升級了,不會摧毀我在做的工作啊!」
「可否冷靜少少,小心少少?」他不禁說:「羅馬鬥獸場,都不會變成遊樂場!」香港幾棟舊樓啫,這樣嚴重?「這樣拉人、判監、坐牢的緊密管治架構,簡直是人類景點啦!」他一句駁過來。
他搜集資料時,去香港藝術館看西方畫香港的畫,總是有兩三個華工在鑿石仔,「的的的的的……」他輕輕哼起歌來:「曾經,整個香港島是個大雕塑,就是華工一下一下鑿出來的,這聲音,好得意。好感人,要講出來。」
中國文化的研究,仍然會繼續,但趙廣超希望可以拿更多時間留在香港,包括策劃一百條關於香港歷史的短片。
(請去蘋果按個LIKE支持更多這類文化報導,雖然不知這有沒有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cultu…/art/20130223/18173701
文:陳曉蕾
梁文道形容趙廣超:「如果你要我列一張對中國文化最有貢獻的港人名單,趙廣超的名字一定排在前頭。」翻開他的書,就會明白,《不只中國木建築》、《筆記清明上河圖》、《一章木椅》、《大紫禁城》……古典的文化落入他的手裏,鮮跳活潑,圖文互動巧妙有趣。
怎能想像一個香港人寫故宮,亦令故宮的專家另眼相看?不但找他製作官方的導遊手冊,還和中央電視台合作策劃紀錄片《故宮100》。近年打電話給趙廣超,電話總是內地的響聲,過年後一試,難得地接通了,他不但在香港,並且計劃一系列的本地的保育製作。
作品甚至無聲無息間已經面世──原來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蹟辦事處,委託趙廣超介紹香港的古蹟,他選了兩個地方荷李活道和大埔碗窰,製作成一大兩小的摺叠式冊子,去年已經免費派發!
看着趙廣超用處理《清明上河圖》手法,描繪《荷李活道》,處處都是驚喜。荷李活道是香港歷史最早的一條街,華洋混雜,大量重要建築和歷史事件,被他微微細細地畫出來,再點點滴滴寫下故事。
「我那時的工作室就在荷李活道附近,決定方向前,先用了一個月時間去研究。」趙廣超說。一條本來已經熟悉的街,不過一公里長,深入再研究一個月,仔細到怎樣的程度呢?他在工作室廁所的窗外,看到小鳥,馬上就能說出名字:紅耳鵯啊!
人人看見Hollywood,都想起美國的電影城,他找到另一個說法:「這裏曾經種了好多冬青樹,Holly woods。」
「荷李活道好有趣,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這樣密質質組合在一起,警察拉人,法官判決,馬上就坐牢!這很可能是全世界最緊密的懲教管治結構。可是不過五百米,就是文武廟,承載着華人的信念和倫理。中西方,就在這小小的灰色空間對峙,互相包容,只要你能夠妥協、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就能好好地共存。」他說完,忍不住得戚:「這麼『宏大』的西方建築群,現在卻需要保育,但小小的廟宇仍然有香火,燈一日點起,一日就活着。」
這時再細看兩組建築群,更覺莞爾:警署、監獄,又有希臘柱又有巴洛克風格,架勢到不得了,連窗框的「海軍藍」,都在落力經營權威。文武廟廟脊上可是熱熱鬧鬧的佛山泥塑,趙廣超形容:「像一層浪花那樣活潑可愛。」
還有,荷李活道當年非常時髦,啟蒙了一代年輕人:29號曾經是《循環日報》報社;77號的雅麗氏利濟醫院,是當年孫中山先生在港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文武廟旁的樓梯街上望,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香港興建的第一座會所,1927年魯迅應邀來港,就是在青年會舉行兩場演講,當時5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非常熱鬧。
當年西學東漸,集中先進思想和醫學等技術的荷李活道,現在反而以古董店聞名,滿滿的懷舊情調。教堂、報社都沒有了,而是酒吧林立的「蘇豪區」。
趙廣超說:一條街,本來是一個「空」出來的空間,但把這些歷史意義都找出來後,香港就在這裏。
今天中區警署、警察宿舍……都在翻新,不斷辦展覽、又說要變成設計師工作室,趙廣超不無擔心:「現在的保育方向,有點茫然。用途當然可以變,但是否要先看清楚,這些建築究竟帶了甚麼給香港,至少要把這些意義挽留。社會是向前走的,我的電腦都不斷升級,但這些器材升級了,不會摧毀我在做的工作啊!」
「可否冷靜少少,小心少少?」他不禁說:「羅馬鬥獸場,都不會變成遊樂場!」香港幾棟舊樓啫,這樣嚴重?「這樣拉人、判監、坐牢的緊密管治架構,簡直是人類景點啦!」他一句駁過來。
他搜集資料時,去香港藝術館看西方畫香港的畫,總是有兩三個華工在鑿石仔,「的的的的的……」他輕輕哼起歌來:「曾經,整個香港島是個大雕塑,就是華工一下一下鑿出來的,這聲音,好得意。好感人,要講出來。」
中國文化的研究,仍然會繼續,但趙廣超希望可以拿更多時間留在香港,包括策劃一百條關於香港歷史的短片。
(請去蘋果按個LIKE支持更多這類文化報導,雖然不知這有沒有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cultu…/art/20130223/18173701
古物古蹟辦事處 架構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難得的趙廣超訪問!!!!!
蘋果報紙版排版極靚 ,網上版一箸菜.......)
梁文道形容趙廣超:「如果你要我列一張對中國文化最有貢獻的港人名單,趙廣超的名字一定排在前頭。」翻開他的書,就會明白,《不只中國木建築》、《筆記清明上河圖》、《一章木椅》、《大紫禁城》……古典的文化落入他的手裏,鮮跳活潑,圖文互動巧妙有趣。
怎能想像一個香港人寫故宮,亦令故宮的專家另眼相看?不但找他製作官方的導遊手冊,還和中央電視台合作策劃紀錄片《故宮100》。近年打電話給趙廣超,電話總是內地的響聲,過年後一試,難得地接通了,他不但在香港,並且計劃一系列的本地的保育製作。
作品甚至無聲無息間已經面世──原來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蹟辦事處,委託趙廣超介紹香港的古蹟,他選了兩個地方荷李活道和大埔碗窰,製作成一大兩小的摺叠式冊子,去年已經免費派發!
看着趙廣超用處理《清明上河圖》手法,描繪《荷李活道》,處處都是驚喜。荷李活道是香港歷史最早的一條街,華洋混雜,大量重要建築和歷史事件,被他微微細細地畫出來,再點點滴滴寫下故事。
「我那時的工作室就在荷李活道附近,決定方向前,先用了一個月時間去研究。」趙廣超說。一條本來已經熟悉的街,不過一公里長,深入再研究一個月,仔細到怎樣的程度呢?他在工作室廁所的窗外,看到小鳥,馬上就能說出名字:紅耳鵯啊!
人人看見Hollywood,都想起美國的電影城,他找到另一個說法:「這裏曾經種了好多冬青樹,Holly woods。」
「荷李活道好有趣,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這樣密質質組合在一起,警察拉人,法官判決,馬上就坐牢!這很可能是全世界最緊密的懲教管治結構。可是不過五百米,就是文武廟,承載着華人的信念和倫理。中西方,就在這小小的灰色空間對峙,互相包容,只要你能夠妥協、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就能好好地共存。」他說完,忍不住得戚:「這麼『宏大』的西方建築群,現在卻需要保育,但小小的廟宇仍然有香火,燈一日點起,一日就活着。」
這時再細看兩組建築群,更覺莞爾:警署、監獄,又有希臘柱又有巴洛克風格,架勢到不得了,連窗框的「海軍藍」,都在落力經營權威。文武廟廟脊上可是熱熱鬧鬧的佛山泥塑,趙廣超形容:「像一層浪花那樣活潑可愛。」
還有,荷李活道當年非常時髦,啟蒙了一代年輕人:29號曾經是《循環日報》報社;77號的雅麗氏利濟醫院,是當年孫中山先生在港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文武廟旁的樓梯街上望,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香港興建的第一座會所,1927年魯迅應邀來港,就是在青年會舉行兩場演講,當時5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非常熱鬧。
當年西學東漸,集中先進思想和醫學等技術的荷李活道,現在反而以古董店聞名,滿滿的懷舊情調。教堂、報社都沒有了,而是酒吧林立的「蘇豪區」。
趙廣超說:一條街,本來是一個「空」出來的空間,但把這些歷史意義都找出來後,香港就在這裏。
今天中區警署、警察宿舍……都在翻新,不斷辦展覽、又說要變成設計師工作室,趙廣超不無擔心:「現在的保育方向,有點茫然。用途當然可以變,但是否要先看清楚,這些建築究竟帶了甚麼給香港,至少要把這些意義挽留。社會是向前走的,我的電腦都不斷升級,但這些器材升級了,不會摧毀我在做的工作啊!」
「可否冷靜少少,小心少少?」他不禁說:「羅馬鬥獸場,都不會變成遊樂場!」香港幾棟舊樓啫,這樣嚴重?「這樣拉人、判監、坐牢的緊密管治架構,簡直是人類景點啦!」他一句駁過來。
他搜集資料時,去香港藝術館看西方畫香港的畫,總是有兩三個華工在鑿石仔,「的的的的的……」他輕輕哼起歌來:「曾經,整個香港島是個大雕塑,就是華工一下一下鑿出來的,這聲音,好得意。好感人,要講出來。」
中國文化的研究,仍然會繼續,但趙廣超希望可以拿更多時間留在香港,包括策劃一百條關於香港歷史的短片。
(請去蘋果按個LIKE支持更多這類文化報導,雖然不知這有沒有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cultu…/art/20130223/18173701
古物古蹟辦事處 架構 在 古物古蹟辦事處架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許勝發所指導李曉彤的 澳門「唐樓」的形成與發展(2020),提出古物古蹟辦事處架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澳門、唐樓、公寓、 ... ... <看更多>
古物古蹟辦事處 架構 在 古物古蹟辦事處架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許勝發所指導李曉彤的 澳門「唐樓」的形成與發展(2020),提出古物古蹟辦事處架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澳門、唐樓、公寓、&nbsp;... ... <看更多>
古物古蹟辦事處 架構 在 古物古蹟辦事處架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許勝發所指導李曉彤的 澳門「唐樓」的形成與發展(2020),提出古物古蹟辦事處架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澳門、唐樓、公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