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談台鐵在台灣交通中的定位問題】
我們徵得3Q 陳柏惟同意,轉載今天他發表的文章,這篇用意不在揪出事故元兇,或是高唱「系統性問題」,而是很實際的提出一個問題:台鐵在台灣交通體系中,定位極為尷尬。
西部遠距離:被高鐵打趴
西部短距離:捷運化轉型失敗,地方都想要捷運不要台鐵
東部長距離:平假差異過大,假日運力不足
東部短距離:完全的賠錢貨
貨運:西部滅亡,東部有水泥業
理論上,都會圈中短距離運輸,和東部長距離運輸,應該是台鐵兩大獲利來源,但在決策無法尊重專業,多種勢力角力,以及「台鐵什麼都得做」的政治力要求下,台鐵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台鐵本業開門就虧,但又不能不開車。你要罵台鐵企業文化爛透,要求台鐵改善服務、改善工安、引進各種先進設備,當然都可以。問題在於,不論公司化或民營化,如果不讓台鐵找到獲利的利基,怎樣組織改造都沒有用,甚至在拼命cost down之下,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要求台鐵改革的同時,政策上必須營造一個「#軌道與大眾運輸發展優先」的環境。以下,我們就來看3Q的分析: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1977年起,台鐵運量陷入長年低迷,大量往公路運輸流失。
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改善落後,無法吃到通勤市場,被捷運新系統取代;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三連敗,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政策,但強調的是「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而不是以「#台鐵捷運化」優先考量。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91年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平假日落差極大,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或其他機電更新方向),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找蔬食Travegg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我們有個有趣的體悟 某次打算騎乘共享電動機車時發現車廂內提供拋棄式頭套 這次經驗讓我們深深陷入兩難的囧境 衛生起見必須得使用 vs. 為了環保拒用一次性用品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影片裡有分享我的作法喔) 隨著日漸便利的生活,總是有些小細節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 若這些小細節也能注意到,是不是能更加...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東森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找蔬食Travegg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新聞] 捷運新車廂每節6600萬- 看板MRT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我們所熟悉的雙北捷運 列車各是幾節車廂嗎 #文湖線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捷運列車造價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捷運列車造價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新聞] 北捷板南線「數位列車」明啟動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台灣高鐵台北車站出站轉乘捷運淡水信義線動線路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烏日文心北屯線(綠線)MRT列車規格比較表(自行整理)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問題] 為什麼高捷就是給人「比較窄」、「比較擠 - PTT 問答 的評價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408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待調查責任與事故原因,必定持續監督。
而今天想談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台鐵的定位?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
在貨運方面,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設備改善落後,客運支線不是廢線改公路,就是改為系統不相容的捷運,也未增加通勤路線或列車,在台灣都市化最快的年代,台鐵完全分不到這塊市場;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台鐵的優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在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 連吃三拳,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往往打著「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交通壅塞」的理由,已經完全是以公路的思維著想了。儘管後來推出「台鐵捷運化」政策,但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當然,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80年完成北迴鐵路,1991年完成南迴鐵路之後,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存在平假日落差極大的問題,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等機電更新),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東森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何捷運文湖線車廂不相通?內行人點關鍵:沒辦法
#領口的荷葉編:用"香腸"比喻秒懂啦!
#文湖線 #車廂 #捷運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找蔬食Travegg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近我們有個有趣的體悟
某次打算騎乘共享電動機車時發現車廂內提供拋棄式頭套
這次經驗讓我們深深陷入兩難的囧境
衛生起見必須得使用 vs. 為了環保拒用一次性用品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影片裡有分享我的作法喔)
隨著日漸便利的生活,總是有些小細節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
若這些小細節也能注意到,是不是能更加減少自身的碳排放與垃圾製造
因此,我們這次整理了 #5個你容易忽略的環保小細節
來看看自己做到哪幾項吧✌️
這次也很開心與 #國泰金控 合作(好感動🥺)
一起分享電子保單、帳單的好處,以及國泰在減碳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國泰人壽獲得保險業的第一張減碳標籤
國泰產險獲得了產險業的第一張碳標籤,並建立PCR規則
國泰世華銀行在各分行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減碳行動
讓注重環保的朋友不是孤軍奮戰
而是能跟大公司有相同的理念,一起創造更低碳排的世界🌍
最後還是呼籲大家「落實環保不是隨口說說而已」
也不是看到其他人或大企業有所表現就能鬆懈的
畢竟 #每一個小改變累積起來都會是很可觀的成果
大家一起加油吧💪
00:54 自訂你的購物SOP
03:05 帳單電子化
04:08 向名片和DM說不
04:59 飯店拖鞋及備品
05:45 過節如何環保送禮
#國泰金控 #國泰愛地球
#國泰減碳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蔬食Traveggo無肉全植簡單提案》
10/30(五)00:00開放預購 11/6(五)正式出版
少吃肉不會犧牲享受美食的權利、聰明理性購物也不會降低生活品質
環保極簡生活入門實踐 X 90道超簡單全素食譜 X 10家極推全植外食店
兼顧美味與愛護動物的飲食生活方式
一起實行顧環保、顧美味也顧營養的簡單初心Vegan純植生活
🔸網路書店限量預購贈禮
✔︎博客來、誠品網路書店贈品【Sproutee小豆芽-彈力QQ矽膠保鮮膜L】
減少傳統pc保鮮膜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前提下開發可以重複使用的液態矽膠材質,保鮮膜通過SGS標準檢測,FDA食品檢驗標準,矽膠保鮮膜可以安全又環保!
✔︎MOMO、讀冊、三采贈品【和諧生活 愛布棉厚款護墊】
特選無任何化學纖維及藥劑添加,僅用高溫熱水定型100%有機棉特製毛巾布料。附有塑鋼釦可輕易固定於內褲底部,棉布吸濕性佳、不會有回滲黏膩悶熱感,可以重複洗滌易洗易乾,也不易破損,妥善保養可循環使用3~5年以上。
🔸各大網路書店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xjf2n58
金石堂 https://bit.ly/31r6Wg7
三采 https://tinyurl.com/y3cv9ots
誠品 https://tinyurl.com/y3exlt32
讀冊 https://tinyurl.com/y56rewyj
MOMO https://bit.ly/3ksNI1n
🔸其他詳細資訊FAQ
https://is.gd/WfqRA7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邀約 | CONTACT
traveggo@gmail.com
▋追蹤找蔬食 | FOLLOW TRAVEGGO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gg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ggo
Taipei Vegan Map 台北捷運純素地圖 https://reurl.cc/yZ4Yr8
#素食 #蔬食 #找蔬食 #環保 #極簡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業是建築跟都市設計的陳尚平,到50幾歲時,回顧自己的人生,發覺到生命中有些錯過的事物,其中包含攝影,他說自己再不做,可能很快就老去了,有急迫感在內心作用,乃決定重啟攝影創作。
從2013年開始,陳尚平花去5年的時間,每年大概有200多天都會在台北走動,做街頭攝影。一個人走出去,看自己所身處的這個世界,重新認識世界,與之對話,是陳尚平對街頭攝影的定義。
而街頭攝影也是一門面對不確定性的藝術,從主題、場景到解讀三方面,皆充滿不確定性。於是,拿起相機的他,時時刻刻都在直視無常變動的世界,都是對自身與所處世界的重新定義。他必須接受、適應眼前的環境,與台北街頭磨合,找出偶然與巧合的種種奇妙機遇,按下快門,以局部的視角切切片,埋下影像線索,逼近城市的整體景觀。
陳尚平自言,攝影是一門放框框的藝術,關於如何在無邊無際的此一世界,放下屬於自己的框框,以及如何在框框內產生創造性的觀看,發覺新的意義與意象,進而擺脫框框限定性的觀看。
《那些無人的所在》系列,陳尚平認為有沒有人存在於相片,並非重點,實際上就算照片中沒有人,但仍舊是人為的環境,到處都存在人的痕跡。這組照片,對他來說,是讓人留下的痕跡靜靜地說話。
陳尚平將自己視為在台北街上捕夢的夢遊者,是以誕生《另一個世界》系列,鏡頭下是種種疏離而奇異的台北夢境與超現實場景。《地底奇遇記》是在台北捷運所見所思,試圖展演車廂乘客間的特別氣氛與輕微騷動。
對西門町抱持強烈的興趣,生性好靜的陳尚平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己個性的巧妙平衡。有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他會定期去西門町晃走拍攝,每次進出都覺得像是洗感官的三溫暖。那是充滿人造夢境、所有人都在集體夢遊的場所。
早期,陳尚平覺得台北是一個混雜的城市,因為建築是治理環境的觀點在看待城市,因此他不自覺地會抗拒台北。但攝影讓他去接受台北的多樣性與混合風,近年來他反倒覺得台北是有趣而奇妙的場域。陳尚平表示,台北人跟台北其實是一體的,台北人總會在一些小地方出格,不會持續性地整理自己,比如穿得光鮮亮麗的上班族,但家中環境是混亂的,如同遊走於秩序與混亂的台北樣貌。是以,他直言,台北是台北人造成的。
小檔案
陳尚平在台灣長大、受教育,後來到美國留學,住了幾年。回台後,從事建築與都市設計,也當了老師。他嗜聽古典音樂,頗收藏了些CD,有時也寫東西,不寫長,也寫不長,他相信好的文字會結晶。他很喜歡拍照,開過二次攝影展,近年更是熱衷街頭攝影,預計2019年4月出版攝影書《我台北放框框》(暫定書名)。
1996年《樹影》黑白攝影個展,台北後院畫廊。2003年開始拍攝台北西門町,成為迄今仍在進行的《混亂天堂》系列。2014年《街巷甜美》攝影個展,台北大稻埕保安捌肆。2014年開始協助觀止堂策劃「攝影小聚」演講,迄今已舉辦十多場。2016、2017與2018年,連續三年進入邁阿密街頭攝影節(MSPF)比賽決選。
相關新聞 https://goo.gl/ptBXKh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我們所熟悉的雙北捷運 列車各是幾節車廂嗎 #文湖線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有觀察到,我們所熟悉的雙北捷運 列車各是幾節車廂嗎❓❓ #文湖線-每列車共有4️⃣節車廂#高運量板南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每列車由2️⃣組 ... ... <看更多>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捷運列車造價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捷運幾節車廂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捷運時速多少、捷運列車造價、捷運幾節 ... 合約完成VAL256電聯車的改裝,就是違約,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會進行罰款。 ... <看更多>
台北 捷 運 幾 節車廂 在 [新聞] 捷運新車廂每節6600萬- 看板MRT 的推薦與評價
捷運新車廂 每節6600萬
2010年06月05日蘋果日報
https://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564595/IssueID/20100605
捷運新款車廂近日陸續抵台,外觀採流線型,內裝將新增液晶螢幕播新聞。
北市捷運局提供
https://tw.img.nextmedia.com/images/twapple/640pix/20100605/LA32/LA32_006.jpg
【蔡亞樺╱台北報導】北市捷運局耗資91億元採購最新款列車,預計後年起供捷運信義線
、松山線等路線通車使用,電聯車近日陸續運抵台組裝測試,將新增液晶螢幕顯示器,可
在車廂內播新聞、動畫,另專設單車架,方便單車族固定單車,是捷運列車最新一代功能
,但每節車廂造價高達6600萬元。
捷運局機電工程處副處長周湘魁表示,現有電聯車外觀較方正,車廂只配備2具監視攝影
機,也未設置液晶螢幕、單車架等設施,最新一代電聯車外部採流線型設計,和傳統電聯
車風格不同。
信義松山線使用
周湘魁說,信義線和松山線列車的最前及最後一節車廂改變最大,新增液晶螢幕,將可播
放即時新聞與動畫影片,類似公車的BeeTV,共6具供乘客觀看;並會增設4個腳踏車固定
車架,且在輪椅區設置折疊式座椅,彈性使用車廂空間,未來不排除擴及到其他捷運路線
。
捷運局在2007年採購信義、松山線共23列電聯車,委由日本川崎重工承造,經費高達91億
元,平均每列車造價約6600萬元,比其他高運量捷運車廂貴2成,預計在後年組裝完成。
信義線從中正紀念堂經愛國東路、杭州南路到信義計劃區,預計後年底完工通車。
松山線接續捷運西門站經中華路,再接南京東路、八德路到松山火車站,訂2013年通車。
捷運族黃百芊說:「搭捷運時常無聊跟人家大眼瞪小眼,看看電視或影片,能紓解無聊,
但我單車架會干擾其他旅客,應設專用車廂,才能雙方互利。」
捷運松山、信義線 新式電聯車資訊
改裝項目
.車廂外觀,車頭改圓弧流線,增加下緣護裙板
.車廂內部,每節增設4組閉路攝影機,新增腳踏車固定車架、摺疊式座椅、液晶螢幕顯
示器,改設扶手為環形與多柱式立柱
造價
.採購23列車(每列車6節車廂)、138節車廂,經費達91億元,每列車造價6600萬元
通車時程
.捷運信義線預計後年(2012年)通車;松山線預定2013年完工通車
資料來源:北市捷運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93.2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