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閱讀日 走讀臺灣🚶
🎥 『映畫時代——愛在臺中看戲』
跟著走讀路線按圖索驥,讓我們回到21世紀以前的臺中「映畫時代」,探索並講述過去百年歲月裡,臺中戲院和娛樂生活樣貌的發展。在此期間,世界的電影發展、臺灣的電影產業起落,影響著舊市區戲院地景的興亡,與越發豐富多元的臺中庶民娛樂生活交織在一起。
兩條走讀路徑分別從臺中舊市區的南臺中、北臺中出發,重現活動文本中記載的老戲院,以及它們所座落的城市空間,參訪營業中的老戲院和昔日的看板手藝人。
■ 主題一:「現代化娛樂的興起」
走讀路徑:南華戲院→羅氏廣告社→後站綠川→天外天劇場舊址→臺中車站→豐中戲院→臺中座舊址→娛樂館舊址→臺中公會堂舊址
活動時間:9/8(華語場)、9/11(臺語場)、9/22(臺語場)、9/26(華語場)的14:00-16:00
■ 主題二:「舊市區的戲院巡禮」
走讀路徑:臺中文學館→柳川→全球影城→日新大戲院→中華路夜市與戲院→樂舞臺舊址→萬代福影城參訪→臺中公園
活動時間:9/15(華語場)、9/18(臺語場)、9/29(臺語場)、10/3(華語場)的14:00-16:00
■ 延伸講座主題:「聲光音影間:談台中的電影發展」
• 時間:9/25(週六)14:00-16:00
•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資料中心
• 講者:林良哲(記者、資深文史工作者)
• 主持人:格魯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創辦人)
• 內容介紹:邀請資深記者、文史工作者林良哲先生,由其著作《臺中電影傳奇》出發,分享二十世紀裡臺中娛樂生活及電影院發展的興衰過往。
■ 活動主題:電影放映分享會——從1895《火車進站》到1930《張家訪問之一日》
• 時間:10/2(週六)14:00-17:00
•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資料中心
• 分享者:張凌文、李坤城
• 內容介紹:由收藏家張凌文先生放映並解說影片,分享1895年由盧米埃兄弟(Auguste et Louis Lumière)拍攝的《火車進站》、現存已知最早的家庭紀錄片1930年的《張眼科家族訪問之一日》紀錄片等影片,並且請李坤城先生現場以留聲機和唱片的現場放映為媒介,分享映畫時代的臺中娛樂生活。
# 報名網址
走讀臺灣官網(附走讀書單) :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activity/70186
⚠️考量防疫,每場限定20人參與,10名候補。詳細報名注意事項請見報名網址。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美術館
特別感謝:後驛冊店/ Statio Verso、時光運轉 / 顯影之時、時來運轉珠寶店、萬代福影城、興台彩色印刷、羅氏廣告社、余立先生、李坤城先生、林全秀先生、林良哲先生、張凌文先生、黃炳熙先生、黃慶聲先生、蘇睿弼先生(依單位、個人之筆畫順序排列)
主題及路線設計: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美術設計:謝佳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夫夫之道 FuFuKnow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真的非常重視平權與性別議題, 有很多人,致力於讓各種不同的性傾向與特質被看見。 在每一個不同的背後,傳遞出相互尊重與多元展現的面貌。 影像的傳遞,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走到第七年, 每年皆用電影與短片的方式, 呈現各種議題,讓你我了解不同的地方,, 有哪些LGBT的朋友,他們身...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觀後心得- 看板Metal_kids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首歌屬於你的流行歌 - Facebook 的評價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留聲機 ◎林禹瑄
⠀
也不過這樣愛過了:
乾涸的魚缸、漏水的牆
一些對白離開彼此,各自蜷曲
瑣碎,成為片段
開始疊積日子如疊積杯盤、
信件、報紙、鞋印
都依序有所編號,有所席位
而顯得惶惶不安
⠀
開始學習原地打轉,明白重複是遺忘
停下是離開,過多的計數
是謊言和深夜愈加清醒的站牌
在第十次相遇的路口
偶然是互相碰撞,不意傾其所有
交換了口袋,在人群之中
試圖只擁有一個影子,試圖牽手
受困於同一個夢境,試圖往復
曾為你設想的花園裡
枝條未剪,春雨遲遲未來
對面的長椅新上了漆
從此不再相見的人
還端坐在彼,不肯離開
⠀
⠀
-
⠀
◎作者簡介
林禹瑄,台灣台南人,自由撰稿人,寫詩、散文,亦兼報導。著有詩集《夜光拼圖》、《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現暫居比利時。
⠀
-
⠀
◎小編 #品嫺 賞析
⠀
本次選的詩出自於林禹瑄的《夜光拼圖》。在《夜光拼圖》中,日常成了一片片散落的拼圖,被詩人輕輕拿起、拼貼,最後書寫。
⠀
讀到本詩,作者選擇了代表著舊時光的「留聲機」作為詩題,也於首句寫下:「也不過這樣愛過了」用看似輕描淡寫的語氣,帶著讀者一起來到「日常」的空間。在第一節,排列著的意象成了特寫鏡頭,對準每個生活的碎片:「乾涸的魚缸、漏水的牆」詩行放大了破損的細節,似乎呼應著逐漸崩毀的心理狀態;「一些對白離開彼此,各自蜷曲/瑣碎,成為片段」也帶出了漏水讓事物受潮、蜷曲最後破碎的潮濕狀態,暗示著兩人不再友好的關係。「開始疊積日子如疊積杯盤、/信件、報紙、鞋印」即便所有物品都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日子卻還是得一天一天地過。每多出現碗盤、信件、報紙,就代表時間又過去了一些,然而這些不斷堆疊的事物,明知有其歸宿,卻無人清掃。
⠀
第二節開始,「原地打轉」對應著第一節提到的狀態,但讀者已經被帶離上一個空間:「開始學習原地打轉,明白重複是遺忘/停下是離開」這裡的徒勞,就像是留聲機上不斷旋轉的黑膠唱片。必須不厭其煩地重複同一首曲子,藉此遺忘其他事物;而只要一停下來,就像是從未存在一樣,一切寂靜無聲。在接下來的詩行「過多的計數/是謊言和深夜愈加清醒的站牌」、「在第十次相遇的路口」也隱約有著不斷重複之感,而兩人的互動也終未帶來結局──「試圖只擁有一個影子,試圖牽手」中的「試圖」,似乎表示一切都尚未完成,卻已經成為「愛過了」的過去式,再也沒有劇情可以發展。
⠀
在最後,「受困於同一個夢境,試圖往復/曾為你設想的花園裡/枝條未剪,春雨遲遲不來」把讀者拉進了只有對方的,靜止的時空。可能是留戀、可能是執著,這樣子往復相同的夢境,彷彿是靠著留聲機而保存,只要唱針落下,記憶便會帶我們回到那個想像世界,看見「從此不再相見的人/還端坐在彼,不肯離開」。
⠀
-
⠀
美術編輯:林宇軒
⠀
-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14.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情詩 #林禹瑄 #夜光拼圖 #留聲機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百年回首》,原名《Looking Backward》,是本標準的烏托邦小說。不同於《1984》、《美麗新世界》和《我們》等作品已經火紅,《百年回首》在台灣的知名度尚低。說來奇妙,齋主初次接觸本書,並非是在任何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書籍,而是在 田園城市 出版,由Edward Relph撰寫的《現代都市地景》中讀及,並相當幸運的發現 堡壘文化 有出版繁體中文。這本充滿烏托邦色彩的《百年回首》,沒有出現在任何政治或社會理論書籍,反而在建築都市規畫理論中被提及,對我來說神奇得很。
《百年回首》,作者為Edward Bellamy,雖同樣為烏托邦小說,但其最大的特色是出版於1888年。故事敘述居於1887年美國波士頓的主人公,因睡眠問題而求助於醫師的特殊療法,導致主人公陷入深眠,直至2000年方被喚醒,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祥和且高速運作的烏托邦社會。
事實上,出版年代的差異至關緊要。《我們》出版於一戰結束後1920年的蘇聯,想當然爾這本書並未順利在蘇聯境內出版。《美麗新世界》於戰間期1932年出版,蘇聯已經崛起、納粹在德國蠢蠢欲動、汽車等重工業成為全球主流。《1984》最晚,出版於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那一年經濟學家統計出,蘇聯的國力將於1984年正式超越美國,故以此為名。三本書諷刺的體制和對象雖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皆是針對某一看似完美的烏托邦體制。
《百年回首》的出版背景截然不同。1888年的美國波士頓,電燈與留聲機都尚未普及,沒有汽車,沒有抗生素,沒有哈伯法製氨,更沒有飛機。那年代的美國剛結束內戰。世界最強的國家是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大英帝國,德法在大戰一場之後持續工業化,沙皇積極推動工業化卻鮮有成果,而奧匈與鄂圖曼帝國垂垂老矣。整個歐陸與美國,都籠罩在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經濟快速成長。童工、黑工、暮年工處處皆是,資本主義所主導的工業化,雖帶來產業高速成長,帶來的卻是勞工種種的不滿,以及被工業污染所破壞的環境保育。1848年,Karl Marx《共產黨宣言》中的那句名言,幾可明白敘述這個時代,「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著」,甚至幾乎可說在那急劇工業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工業國都瀰漫著共產幽靈。
《百年回首》所敘述的烏托邦社會,與共產大同社會的相似程度極高。在這個虛構的公元2000年,人們用國家取代了企業,企業彼此的競爭不再,人們彼此以團結先於己身,貨幣已無意義,國家彼此之間以物資交換取代了貿易,戰爭已然不存在。人們普遍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並能更晚投入職場,還能於45歲時退休,享受將近45年的退休生活。因為工作權益的提升、戰爭的不存,以及產檢技術的提高,人類已經沒有身心障礙者,就連疾病也透過培育相當數量的醫療人員,而漸不成為社會問題。這個烏托邦甚至沒有監獄,因為犯罪者會被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改善自我的機會。
很多人最好奇的問題,應是閱讀一本19世紀末期所撰寫的烏托邦小說,能帶來甚麼啟發? 畢竟我們在科技及人文成就上,已然超越1887年太多,書中構築的共產烏托邦社會,也被蘇聯大型實驗所證實失敗,那我們閱讀這作品還剩下甚麼意義? 我想最大的意義,便是省思100多年前所幻想的烏托邦社會,與我們今日的差距有多遠。
如今的我們,可從《百年回首》中得知,19世紀末的人們最在乎的問題有三,戰爭、勞運以及教育。這些問題於當代社會中解決了嗎? 以本書的觀點來說,若一個19世紀末的人穿越到當代社會,他肯定會認為這類問題都已經被解決。自二戰後,透過民主化及全球化,絕大多數的國家彼此合作密切,戰爭的陰影早已遠離了當代社會。勞工權益問題,雖然時不時還能聽聞大型工會的罷工事件,但相較於100年前,勞工所享受的福利和保障已經遠超想像。
最後則是教育,19世紀末期的美國,義務教育才剛剛普及,多數人民僅有小學的就學機會,中學學歷在當時來說已能算高知識份子。當時的人們於十多歲可能就得出社會工作,從事工廠製造業下的一環。但如今別說是美國,就連更晚發展的台灣,全體人口中已有將近一半擁有大學學歷,應屆生選擇就讀碩士繼續就讀也並不稀奇。進入社會工作的年齡比之100多年前更是增長了10多歲。除當代社會尚未能讓退休年齡降到45歲之外,我想社會文明的進步,對1887年的主人公來說,應該已稱得上是烏托邦了。
《百年回首》形塑了完美的共產社會。如今的我們在歷經蘇聯的失敗後,加上《1984》等作品對極權國家的省思,加上好萊塢等科幻戲劇的推波助瀾,當代人們早已對此種由國家主導的烏托邦感到厭煩,甚至無人認為此類烏托邦有實現之可能。但對於19世紀的人來說,共產主義代表的意義,絕非當代的我們能想像。人類在見證工業化所帶來的福祉後,便開始反思將資本主義的概念反轉,用於照料全人類的福祉而非是將財富集中於資本家,那人類的生活將會何等幸福? 那時的人們尚不理解,文明進程來自於資本的競爭意識,若世界少了競爭和殘酷,可能再也沒有創新;就連我們現在能以低廉價格購買必需品,都來自於資本家的競爭。這些概念對於當時全球化尚未徹底的19世紀社會來說,體會的難度遠比今日為大。
時至今日,《百年回首》早已被世人遺忘。可想而知最大的原因,便是其中的烏托邦社會理論,早被真實實驗過蘇聯共產政體的失敗給摧毀。據聞《百年回首》於1888年出版時曾引起相當回響,只因其中敘述的烏托邦社會,與共產主義烏托邦極為相似。如此作品後來也被用於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畢竟比起艱澀的共產主義理論,一部描繪共產主義成果的小說,更能有效說服別人共同為共產理想而努力。
最後齋主想說,烏托邦離我們無比遙遠,但以歷史廣闊的視角思考,雖然人類文明進步的速度不快,我們仍有種種內耗和紛爭,但總的來說,人類依舊是步步向前進的。至少相比於1888年來說,2021年的我們,早已身處於烏托邦之中。
齋主非常感謝堡壘文化。曾與堡壘文化合作過《人類憑什麼》的推廣,當時齋主便毛遂自薦表示,願意為已經出版年餘的經典之作《百年回首》作文推薦。堡壘文化一口答應,並表示《百年回首》是部經典之作,也希望社會能有更多的認識,於是便有了此次的文章,以及贈書活動。
沒錯,感謝 堡壘文化,讀完本文的齋友們,歡迎參加本次的贈書活動,堡壘文化為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7/25(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真的非常重視平權與性別議題,
有很多人,致力於讓各種不同的性傾向與特質被看見。
在每一個不同的背後,傳遞出相互尊重與多元展現的面貌。
影像的傳遞,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走到第七年,
每年皆用電影與短片的方式,
呈現各種議題,讓你我了解不同的地方,,
有哪些LGBT的朋友,他們身上又有哪些動人的故事。
從電影看人生,從他人的人生再回看自己。
第七屆TIQFF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這次依然萬中選一,從各種優秀的作品中脫穎而出,
有非常刻骨銘心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改編自日本BL漫畫的《性之劇藥》,
或是題材多元的短片《獨白留聲機》、《真愛有戲唱》等等。
很開心能夠邀請到策展人Vita姊與我們一起聊電影。
想知道這次有哪幾部精采的電影嗎?
想知道酷兒影展的選片可以怎麼選擇嗎?
一起來看我們聊電影吧!
【第七屆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 酷兒・台灣 】
9.5 —10.18 @ 台北|桃園|台中|台南新光影城
▻ 單場票8/26新光影城&APP全面開賣
▻ 完售查詢|https://reurl.cc/VXEO4n
▻ 影展手冊|https://reurl.cc/qdy3v0
🙏字幕英文翻譯:Amos Pai
🙏歡迎訂閱我們頻道並把這支影片分享給更多人吧!
😍歡迎關注IG
夫夫之道➡️fufuknows
Leo➡️heyitsleo_kai
阿凱➡️eyo_wang
#2020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酷兒台灣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市,排行老二的楊鎮遠,父親是一位機械技工;而母親是位樸實的家庭主婦,影響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美術的薰陶。童年沒什麼機會購買玩具的楊鎮遠,從國中開始自己動手製作手工玩具:以文具店常見的鐵絲為材、偷偷使用父親的機械工具,將鐵絲凹折成各種人型與動作,加上路邊撿到的免費現成品 - 充滿台味的皮帶鐵鍊、金屬十字架和骷髏頭,將之合成於自己的作品中,開啟了對於金屬加工的喜好與基礎。
到了大學就讀台藝大雕塑系的鎮遠,發展出鐵絲人偶的進階版,他將金屬雷切為人型,加上精細的配件:刀、弓、矛,把象棋和棋盤立體化,可謂東方版的西洋棋,尺寸有整個桌面的棋盤十分壯觀生動,彷彿人型將會於夜間開始活動。
藝術家楊鎮遠覺得自己個性執著、在創作與待人處事上十分有耐性。雕塑系分組時,從小與金屬便有淵源的鎮遠,想當然爾選擇了金屬造形為他的分組第一志願。進入金屬造形組後,對於創作很有自己的想法與期許,學校的金屬組的教學導向於意象與抽象性的、並且需配合上完整全面性的理論,在他表達出自己所想要創作的方向時,指導教授適時給予意見了,並且尊重於他的理念與思想,因此大學四年慢慢造就了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
雖沒有各式商業玩具充斥童年,但電視卡通倒是沒有少看,可說是各類型皆有涉略,例如日本的海賊王,美國迪士尼的《亞特蘭提斯-失落的帝國》長篇動畫等更是能啟發他的想像力。說到DC美漫與日漫就侃侃而談的楊鎮遠,與筆者討論起2016年3月在台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英語: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分析起蝙蝠俠與超人的故事背景,以及雙方對立的原因。而另外一個影響楊鎮遠創作頗深的為日本動畫公司GAINAX出品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福音戰士》想必為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此部動畫描述在洪荒時代之後,因物理化學反應,地球上開始生長生命之樹,人類因『心的屏障』而產生隔閡,生命間冷漠而悲哀,孤寂充滿心靈,使得人類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原創的歷史與神話發展出福音戰士的新世界。其中動畫劇情結合了許多元素:宗教(ex.諾亞方舟、基督教的使徒)以及機械、生物科技等,加以縝密的細節設定與充滿科幻的劇情發展,引發楊鎮遠對於人類的未來的想像,創造出飛行系列。
根據考古學家提出的研究,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分化始於500至700萬年前,古代人的遺骸指出人類某些生活特徵是近期快速演化而來,例如人類的狩獵與採集生活大約於1萬1千多年前,轉變為農耕與生火熟食;同時生理構造也跟著改變。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漸漸演化出現代人的外貌與身體構構造,例如隨著人類開始農耕,其後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酵素利於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西元1837年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回到英國倫敦便有了生物並非不變的想法,之後所提出的演化論思想更影響了人類對於自身物種的探索,更成為近代生物學的主流學說。
如果要想像,何不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與世界?此次個展的主打系列作品-飛行系列,就是楊鎮遠對於未來世界的異想。
18世紀,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被發明且應用於各式機械上:紡織機、蒸氣機車(蒸氣火車),使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與人力勞動的時代,更造成社會的變革。19世紀中後期~20世紀初,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船、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愛迪生發明燈泡與留聲機等…都在此時期出現,便利了人類生活,同時開始高速生產、進入電力時代,強調速度與效率的時代來臨了!
當人們習慣了這些便利與高效,心態也隨之改變。楊鎮遠認為當未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已進步至一個極致時,即便人類仍不斷地在演化中,或許人將不再滿足於當前的演化速度,開始藉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把自身改造成賽博格,加快演化速度。(註:來自英文Cyborg,即為生化人或是機械化有機體)因此基因不再是人類演化的唯一條件。同時在未來世界,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有可能因為汙染嚴重而不再適合生物居住,比起飛到外太空,也許離開陸地往天空或是往海底發展是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在高空生存?在楊鎮遠腦中的演化日誌:人類將保有原本的形體,卻有著巨大的金屬翅翼,穿過平流層在空中飛行與自由行動,彌補人類發明的空中載具所缺乏的機動性。
此次展出作品以不鏽鋼為主材,輔以其它金屬作銜接或點綴。楊鎮遠之所以會選擇不鏽鋼,是因為其明亮光潔的表面材質帶有未來科技感,本身強烈的反光明暗對比、銳利的線條,也讓人類對未來的人類多了一層期許與想像。鎮遠的作品在造型上線條簡約,充份彰顯出堅韌材質的美感,他相信只要材質、造型配合能相得益彰,並且不間斷學習、進修,增加自身技能,終有一日將可應用於創作上。(文:金車文藝中心)
楊鎮遠簡歷:
2008 霧峰國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豐原高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就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首歌屬於你的流行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留聲機特展 系列活動: 線上紀錄片限時播映 10月09日(六) 2:30pm 「再見李雙澤」紀錄片10月16日(六) 2:30pm 「阿美族歌后盧靜子」紀錄片10月23日(六) ... ... <看更多>
台灣 留聲機 特 展 在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觀後心得- 看板Metal_kids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AyrlZj
## 展覽資訊
### 地點
地點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靠近忠孝東路。原來北流有兩個館,我一開始還走錯
,誤以為在靠南港路上的表演廳。
### 預留參觀時間
如果只是一般粉絲的話,就如同看一般展覽走馬看花,大約兩小時足矣。如果你像我一
樣是頭號粉絲,建議要留三個小時以上。我實際停留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初頭,覺得不夠
,願意再訪。
第一區即是重點區域,有滿滿的文件與密切合作人的訪談影片,全部駐足看完的話,時
間會流逝得很快。--意思是這區就會佔很多時間。在這之後策展人瑪莎設置了一個聆
聽區,預期閱聽眾可停留一整張專輯(10 首歌)的時間,展覽最後還有雨生留聲機的部
分,每段談話都聽的話,大約也要 15 分鐘以上。
## 展覽心得
### 策展關係人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統籌)、瑪莎(音樂)、陳德政(文本)與王宗欣(數位)
,加上北流董事長黃韻玲。
我先注意到陳德政在名單裡面,就知道這展覽穩了。陳德政跟馬世芳都是知名樂評人,
他們也是雨生的大粉絲,有認真專業的粉絲參與其中策展,我就相信這展覽會好看,因
為認真龜毛的人,在各個面向都會要求完美,或者該說這人會不好相處,所以最後產出
的展覽品質,會有一定的水準。
### 展覽收穫
可以看到手寫文稿、和弦稿、家書,特別的感動,你會覺得確實有這樣活生生的人存在
過,而且手書很美,成語用典很文人,但文字間也有些調皮詼諧,很是生動、活靈活現
的呈現他身為一般大學生這一個面向。
### 不同閱聽眾的觀展取向
身邊剛好也有兩個人去看展覽,我發現不同人的聽歌與觀展重點不太一樣,我是都尊重
。有一人就只聽過有名的幾首,例如口是心非、天天想你,聽歌就聽音樂旋律有沒有洗
腦而已,不會去聽歌詞內容,就像我開頭所提的一般粉絲,看展走馬看花的看,不會每
個展點都要完整看完。另外一個人一樣只聽雨生熱門主題曲/K 歌,但更愛聽近期樂手
如陳綺貞如何重新演繹雨生的經典。
## 額外心得
### 創作者的典範
張雨生真的是創作者們都要學習的典範,在商業化與個人創作取得還不錯的平衡。雨生
在世的時候就極為火紅,當然也伴隨著成功帶來的財富。多少藝術、音樂、文字、繪畫
等創作者,都要在人死後,才讓後代子孫坐享名利雙收,而作者本人沒福份即時嘗到成
功的滋味。
五月天則是成功的從非主流打入主流市場後,願意持續的以自身資源去提攜後進,並且
感念前輩們的提拔。瑪莎雖然跟張雨生無直接的交集,跟我一樣是被雨生跨時代的被影
響著,但我們都一樣感念雨生留下這麼美好的音樂,深深的影響當代與後代。
### 20/80 長尾理論
雨生大約 20%的歌,產生最大的 80%效益。換句話說,80%的人,就聽雨生那 20%的
歌。而只佔 20%的頭號粉絲如我,才會去尋找 20%以外的歌,也會喜歡他那 80%的歌
,但我也不是每首張雨生的歌都喜歡。
### 善變的歌手?
真正的創作者常會有很多風格嘗試、轉變的階段。我喜歡 Bob Dylan 60 年代的民謠
風格,但之後拿著電吉它轉搖滾風我就不行,2006 年的專輯 Modern Times 變得輕
快我就又很喜歡了。台灣歌手也滿多單飛或改名的例子,就怕聽眾把他們定型在某一個
類型,那就糟了。
張雨生有音樂魔術師或音樂精靈的美名,意思是他可以在不同音樂風格間,自由變化萬
千。因此聽眾們即使為數眾多,各有各的偏好,總是能從中找到各自喜好的青菜或蘿蔔
。喜歡流行曲風的,喜歡K歌的,喜歡飆高音的,喜歡搖滾樂的,喜歡愛情主題的等等
包羅萬象的需求,張雨生都可以滿足你們,可以說真正的雅俗共賞。上一張專輯靠著流
行樂賺錢後,下一張專輯就有本錢繼續搞小眾搖滾,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取得一個美好的
平衡。
### 雨生的真誠
張雨生,之所以無可取代,是他的坦率真誠特別容易感動人,而且他的發聲基本上是他
個人經驗的延伸與所思所想。英文用語會是 authentic and relevant。你可以想
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大男孩,就應該唱符合他年齡的那些歌。血氣方剛的青壯年,就應
該讀講義氣的《水滸傳》,而不是以老人觀點看世態炎涼的《紅樓夢》。所以我聽張雨
生的歌特別契合,可能也是因為我聽歌時的年齡,正值大學時期,人生經驗與歌曲所寫
,正好搭得起來。
我們包括雨生,都同時聽著很多歌手唱歌,也常被許多歌曲感動。但有些歌對我而言,
雖然演繹的很好,但大概是自身生活經驗不足,難以引起我的共鳴。大概像以下這首歌
唱的心得。
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
《The Smiths — Panic》
雨生跟很多其他歌星不同,他的歌是有靈魂的、有故事的,他的音色與高音是特別的,
他詞曲的編排是很細膩的,當然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他跟很棒的音樂人合作,包括 Koji
桑編曲與 K哥 混音師,所有的音樂人一起用很認真嚴肅的態度在製作音樂,所以才可
以輕輕鬆鬆的就唱到我的心坎裡,唱入我的內心世界。
摘錄黃舒駿《雁渡寒潭》的部分歌詞:
多少人曾經輕輕掠過我的眼簾
多少人曾經闖入我的內心世界
也像張雨生《不亮的燈》寫的,我能打開心門與雨生交流,正是因為雨生也是掏心掏肺
的傾訴他的赤子之心,。
## 台灣音樂全盛時期
### 時代背景 1990–1997
當時 90 年代台灣群星閃耀,唱片銷量很好,實體唱片業欣欣向榮。香港有 Beyond
、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王菲,日本有 X Japan。時代背景
可參考黃舒駿神曲《改變 1995》。1997年全世界最大的歷史事件是《鐵達尼號》上
映,打破多項影史票房紀錄,紀錄直到阿凡達才再度被刷新。
當時的台灣群星們實在是太多太優秀,我只能主觀的列出幾位我的私心名單:伍佰、陳
昇、周華健、張信哲、陳淑樺、潘越雲、東方快車合唱團、濁水溪公社等。單看張雨生
確實是很耀眼亮麗沒錯,但當他站在一群資優生裡,嗯……,可能拿起麥克風唱歌時可以
小勝,尤其是唱他擅長的高音歌曲時。就像 Messi拿到足球,你就不會懷疑他是超級
巨星。
### 90 年代台灣唱片業的榮景,考古
90 年代為唱片業的鼎盛時期,我個人臆測有以下原因(未紮實考據):
一、資本市場的繁榮。當時台股正要往過去的歷史高點 12682 衝,美股科技股估值也
在往上衝,千禧年的網路熱潮.COM 泡沫還沒破,因此可以想像當時的企業與個人都夠
有錢,有錢去發展演藝事業與購買唱片。
二、數位音樂浪潮尚未到來。MP3 尚未普及,Apple iPod 還未問市。當時的轉型在
於高音質的CD取代音樂卡帶,音質的提升對唱片業是利多。廣播電台開始式微,大眾眼
光轉向更吸睛的電視節目上,因此相貌好的、造型有特色的、能舞足蹈的,會特別受到
青睞。請參考這首歌:The Buggles — 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
三、民歌時代的養份積累。這部分我很不熟不多提,但像殷正洋、費玉清等實力派歌手
,唱著很清新空靈的雋永小品,給我感覺就像古代的《詩經》韻味深長,或是像營隊、
童軍、團康歌曲單純卻又有力量,聽這些歌長大的歌手,想必已經儲藏足夠的創作能量
,得以在90年代爆發。
四、80 年代豐沛的西洋音樂溢注。私心要來偷渡我最愛的 80 年代,每次聽 80 年
代都是從 A-ha 合唱團的 Take On Me 開始聽,因為字母開頭為 A 排序的關係。
90年代被80年代影響,不是很合理嗎?BJ4。
## 再論張雨生
### 張雨生聽什麼?
話峰一轉回到張雨生,他音樂啟蒙多是硬式搖滾,例如:Aerosmith, Bon Jovi,
Deep Purple, Europe, Ozzy Osbourne, Queen, Van Halen,某些搖滾樂曲
目對大眾而言會覺得很吵。更精確的說,張雨生喜歡有高超技巧的電吉它演奏、厲害的
Vocal 唱功,與情緒奔放的搖滾樂特性。雨生也聽抒情搖滾,包括:
Dennis DeYoung/Styx, The Beatles, The Eagles。整體而言,我感覺雨生最
喜歡70年代的硬式搖滾樂,其次是50年末至60年代有一派Blues/Jazz轉型至搖滾樂的
時期。
雨生全職當歌手後,雨生傾向去聽符合大眾口味的歌,包括當代流行音樂與西洋老歌,
例如:Air Supply, Céline Dion, The Cranberry, Whitney Houston,就
跟一般人聽歌一樣,流行什麼就聽什麼,西洋、國語、台語都是他的守備範圍。他必須
妥協,他要能抓準多數人音樂的喜好,才能掌握唱片公司想要的流量與財富密碼,上通
告才接得上話。
張雨生待過政大吉它社,加入重金屬樂團metal kids,更醉心於鑽研吉它技巧,練琴
練得很勤,可以說自我要求很高。簡言之,他西洋音樂聽得挺多的,他心中永遠有個搖
滾熱血的靈魂。張雨生將他華文創作的目標,錨定在跟西洋經典音樂同個等級,所以他
必須苦苦追趕,才能接近那些國際巨星;另外一方面,對國內歌手而言,張雨生那麼年
輕就已經跑那麼前面了,還繼續努力向前衝,會有難以望其項背的感慨。
另外一方面,張雨生又聽了很多古典樂,在他的很多歌曲都有融入古典樂在內。什麼,
同時喜歡古典樂與重金屬?!這對我而言,有點跳 tone 不能理解。但我想了想就懂了
,他大概是喜歡有技巧的音樂,不要太簡單的,這樣不同變化、不同音色的聲音推疊的
音牆,會很有魅力。而古典樂、搖滾樂雖然一個偏溫和內斂、一個偏慷慨激昂,恰巧都
是有難度的演奏,而且兩者若搭配得宜,剛好可以詮釋歌曲情緒中的起承轉合。
再來我相信張雨生也受教堂 Gospel 靈魂樂影響,張雨生老家在梨山原住民部落,去
教堂多少會聽詩歌,這部份是我臆測。而且張雨生選唱 Chuck Berry的歌,這人可是
將節奏藍調(含福音音樂)轉化成搖滾樂的始祖。雨生靈魂樂代表作為《後知後覺》。
最後我再來一個猜測。我猜張雨生還被合唱團影響。首先,靈魂樂本來就有很多合音天
使的成份,再來,雨生在小大一時,理應經過政大文化盃(合唱比賽)的洗禮
(ㄊㄨ ˊ ㄉㄨ ˊ)。最後,當時的社會氣氛,也滿流行群星合唱的,包括《明天會更
好》、《快樂天堂》、《最好的聲音》。雨生親自參與的有《奧林匹克風》、《把愛找
回來》、《永遠不回頭》、《烈火青春》。所以雨生應該是有意無意的讓自己的歌,譜成
適合被合唱、吟詠的樣子,youtube 上可找到合唱團選唱張雨生的歌曲。
### 膽識 Guts
不得不說,張雨生堪稱文青的祖師爺。他為《沒有煙抽的日子》譜曲,悠悠的唱出他「心
底對中國人的悲憫」。以他當時的年齡,有這樣的社會與人文關懷表述,實屬了得。要說
社會寫實派的詩聖杜甫,在年輕時也還沒開始憂國憂民、針砭時事。憑良心而論,差別在
杜甫青年時是在盛唐,無重大社會事件;而雨生恰巧目睹一場時代的眼淚,有題材得以
發揮。
跨時代的比擬,是扯遠了,難道能叫張飛打岳飛嗎?同時代的社會寫實派才子,毫無疑問
要算上羅大佑、黃舒駿。若要論輸贏,客觀比較下,才子們想必互有所長;但主觀意識下
,在 metal kids 版問,就是張雨生勝出。原因上面說了,就是贏在真誠與個人生命的
連結。
### 挖不盡的寶藏
我個人聽歌的習慣是,喜歡一首歌後,我會再去找同作者其他首歌來聽,如果其他首歌也
好聽,那就加分。而張雨生厲害的是,愈廣泛的去找尋其他歌曲,總是能找到對味的歌,
而且冷門歌竟然還比熱門歌好聽好多倍。有趣的是,冷門歌過了十年,也還是冷門歌,看
youtube 上的播放次數就很清楚可證。
### 相關人等
更進階了解張雨生,你會知道他的背景,包括:他的大妹、家人、感情史、事業上的貴人
張小燕,提拔過張惠妹、陶晶瑩等人;阿妹如今的成就不在話下,陶晶瑩轉戰金鐘主持人
;但別忘了陶子,順帶一提吳宗憲等人雖然職涯選擇當主持人,但他們本身可都是實力派
歌手出身,唱起歌來可是一等一。
## 私心評論
### 前三名的歌
光禹長期在他的廣播節目《夜光家族》,都有紀念張雨生的節目。
https://reurl.cc/6LOWOV
似乎在最近一次的張雨生特集,他問大家前三名喜歡的歌,這我之前就選好了,不過是
主觀的愛歌:
1. 這一年這一夜《卡拉 OK‧台北‧我》
2. 後窗《兩伊戰爭 — 白色才情》
3. 隨你《口是心非》
若是考慮客觀因素,包括社會大眾影響力的話,歌單會不一樣。
### 談如何避免意外
單純閒聊,我想若雨生住市區,是否能減少過勞的問題?張雨生非常喜歡淡水,聽過他
的《淡水河》就會懂,他也有講過他非常著迷於淡水。以他當時的財富,而且雙北房價
還沒瘋漲,大可以在果陀劇場周遭蛋白區,買棟房子置產,免去往返市區-淡水的舟車
勞頓、通勤之不便。可惜他喜歡淡水,所以這交通往返是免不了的。這是事後論了,或
者說不要過勞就沒事了,但他那麼拼命,我覺得免不了過勞。
### 未境之路 The Road Not Taken
來做白日夢一下,如果沒有那場車禍意外,張雨生循著原本的慣性,與無與倫比的音樂
能量,他接下來可能會發生那些事?容我恣意的條列如下。
一、除了《吻我吧娜娜》,雨生還會參與、製作更多的搖滾音樂劇。
二、雨生會參與非常多的音樂專輯幕後製作,挖掘更多像阿妹的實力新秀,挑戰李宗盛
當今的地位。
三、雨生不會讓周杰倫專美於前,他會在2000年代,也大玩嘻哈、rap、R&B等等各式
前衛的音樂。
四、他會開非常多大大小小的演唱會,毫無疑問的,包括:台北小巨蛋。
五、他會參加2000年開始的各種音樂祭,很有可能跟五月天同時參與海洋音樂祭,擔任
大舞台的來賓,畢竟自由玩音樂、跟獨立音樂人相處都是他喜愛做的事。
六、獲獎無數,除了可多次衝擊金曲獎最佳專輯、歌曲、男歌手外,全能的張雨生也不
排除可衝擊最佳作詞、作曲人獎。
七、最後這個機會較低,組一個正式的搖滾樂團,融入管弦樂與鋼琴等古典音樂元素。
可能會類似蘇打綠、交工樂隊這類樂隊編製。以樂團名義衝擊金曲獎與金音獎。
## 後記
看完特展很久了,趕緊來梳理一下心得。不然之後還要看《我期待 張雨生演唱會 致敬
25》,就會累積太多想法在心裡。順道一提,這演唱會我是覺得值得去,非業配,因為
參與者有陶晶瑩、陳子鴻、Koji桑、K哥等人,都是雨生音樂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人,看
這名單就值了!至於缺大徒弟阿妹,他們師徒情深是無庸至疑的,我是覺得「兩情若是
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噗!),不一定要來指定場次,她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
也是讓師父張雨生很有面子的事。
連我這個很一般的頭號粉絲,沒見過張雨生本人,這幾年也很少或應該說不敢聽張雨生
的歌,怕聽了會湧起太多情緒、觸發太多回憶,更別說是頭號徒弟阿妹了。我們自認已
經聽熟張雨生的歌了,歌曲旋律早已經烙印在腦海裡,不需要藉助播放、聆聽讓我們回
想起來。況且一旦開始聽雨生的歌,就會陷在裡面聽個沒完,一直搜尋延伸的曲目,會
蹉跎很多時間呢,很可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57.2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tal_kids/M.1673258350.A.0F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