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隆中元祭典中,最特別的是一群來自異國的「法國好兄弟」】
他們是1883-1885年清法戰爭之際,法國軍隊攻打基隆、澎湖,在此陣亡就地埋葬的法軍將士。每年中元普渡,台灣人會聯合祭祀這群法國「好兄弟」,但你知道,祭祀時會擺放什麼「特別的供品」嗎?
---
► 支持關鍵,同時體驗優質無廣告服務:https://bit.ly/3fKivGr
#中元普渡 #雞籠中元祭 #清法戰爭 #好兄弟 檔案局:典藏國家記憶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0的網紅留聲樂團Resonanc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歌曲的告白-【初】 「在相隔多良大溪與金崙9.6公里的排灣族部落裡,我總是覺得阿姨的歌聲很特別......」---------- 編曲者 Sakinu 🐼 觀看全文 ▶︎ https://bit.ly/39WS5go #對歌曲的告白-【凌】 「這次的作品,每一個樂段,都極具畫面感,它不僅僅是一...
台灣 祭典儀式 在 Daily Focus 日日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網友們應該聽我提過很多次有關日本 #小豆島 的「送蟲儀式(#虫送り)」。
小豆島山區的農民,每年會在夏至後的第11天晚上舉行送蟲儀式,此儀式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很重要的農村祭典。每到送蟲日的傍晚,村民們拿著火把,沿著田埂敲鑼打鼓,繞行梯田一圈,一方面希望以火煙走對農作物有害的害蟲,一方面祈禱豐收。
這樣的儀式,象徵意義大於實質,當小朋友帶著開心的心情,與家人、村民共同交流,不知不覺中就能將農村某個有價值的傳統、某個信息,透過 #快樂的祭典儀式,一年年一代代傳下去。而2011年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第八日的蟬」,劇情曾對此儀式有所著墨。
比起送蟲,大家現在應該更想 #送走病毒,今年小豆島的送蟲儀式原定於7月1日舉行,因為疫情關係暫停辦理,我覺得有點可惜,畢竟這樣的活動在意義上,跟台灣鹽水蜂炮或 #送瘟神 相關活動有點類似。我們有幸(?)參與了中世紀黑死病後不曾再流行過的全球性大瘟疫,除了科學與醫學上的抗疫,人們其實在心靈上也很需要透過宗教或民俗上的儀式來對抗疫情。
但這樣的活動一旦舉行,就是群聚,這一帶已經人煙稀少,實在不必透過活動把民眾集合起來。
所以我們現在的送瘟神儀式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噴酒精、#保距離】,只是病毒一再變異,這樣的日子真不知何時到頭。
照片來自《#日本越境跳島小旅行!走訪瀨戶內、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香川縣觀光協會
台灣 祭典儀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晨間美好
#蘭嶼拼板舟
拼板舟(達悟語為tatala),運用傳統工法,使用木釘、接榫及樹脂等技術性拼裝而成的船隻,對蘭嶼的達悟族人而言,是他們在海上賴以為生、生活祭典儀式中相當重要的工具。丁字褲、拼板舟、半穴居,是我印象中代表蘭嶼達悟族的文化圖像。
往常看到停靠在東清灣灘頭上的拼板舟,都是前後錯落有致、整齊擺放如在停車場所見,這次的作品則展現了從不同角度望去的風景,拼板舟上的那抹艷紅,在那如畫的海灣景色之前,依舊搶眼不已。
海洋民族以海為生,親身見證過海的富足與多變,從他們代代相傳的文化中,可以看出對大海與自然的敬畏,但長年生活在鋼鐵叢林中,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下,我們常會忘了她的存在...
讓我們從看見海洋的美開始,快來找找你眼中最能表現出台灣海洋之美的作品吧~
歡迎參加人氣獎票選活動:https://www.surveycake.com/s/zkVe2
#壁如行腳憶起來
#藻礁永存
#828公投
台灣 祭典儀式 在 留聲樂團Resonanc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歌曲的告白-【初】
「在相隔多良大溪與金崙9.6公里的排灣族部落裡,我總是覺得阿姨的歌聲很特別......」---------- 編曲者 Sakinu 🐼 觀看全文 ▶︎ https://bit.ly/39WS5go
#對歌曲的告白-【凌】
「這次的作品,每一個樂段,都極具畫面感,它不僅僅是一首歌,更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嚐的故事...」---------- 樂樂 🐰 觀看全文 ▶︎ https://bit.ly/2EXh5sN
#對歌曲的告白-【觸】
「極富故事創意的歌,用一首歌的時間,讓我們一起聽見如十首歌的溫暖感動!一開始,還記得是在遙遠的汐止...」---------- 東恩 🐶 觀看全文 ▶︎ https://bit.ly/2Xy4JgS
#對歌曲的告白-【望】
第一次練這首歌之前,恩恩和我們分享這首歌的故事...
🐼:「這是一首紀念族人的歌,在以前,平常時候是不能隨便唱的,只有在特殊日子才會唱的,也藏著過去許多人的故事,是一首很美又很有故事的歌」
🐶🐰🐵🦊:「喔~~」(當時只是認真的聽聽🙈)...」---------- 貝卡 🐵 觀看全文 ▶︎ https://bit.ly/3kh58yf
#對歌曲的告白-【歸】
「曾是一首完全沒有伴奏樂器的古調,如何把鼓與Beatbox放進去又不失這首歌曲的精彩?」是這次最具挑戰,也是最令人開心、好玩的地方!這次的歌曲對我來說...」---------- 和和 🦊 觀看全文 ▶︎ https://bit.ly/33qEexP
-------------------------------------------------------------------------------------------
「Miyome是台灣原住民鄒族mayasvi祭典儀式歌舞祭其中之一。其歌名含義有兩種說法:亡魂曲,悼念部落族人亡魂,安慰喪家及祈求天神安慰死者的靈魂;其二意指一名美麗且善良的女子,而族人作曲紀念她。在這個祭典中唱這首,認為有可以除穢作用,祈求平安及健康之用意。在編曲創作上,靈感來自國外許多阿卡貝拉在音樂劇風格上的創作模式,增加音樂與電影畫面感的相互輔搭,將我們想傳達的故事變成一段段旋律,在聽到每一個音時,眼前故事便紛紛上映。」---------- 編曲者 Sakinu
This melody is one of the songs at the Mayasvi ceremony(Triumph Festival) of the Tsou tribe. There are two versions of the song title: the song of the dead, the mourning of the dead, the comfort of the bereaved family and the praying for the gods to comfort the souls of the dead, and the other meaning of the song refers to commemorate a beautiful and kind woman. Singing this song at this festival is considered to have the effect of removing filth and praying for peace and good health. In the field of arrangement, the inspiration comes from the musical creation mode of lots of a cappella groups abroad, turning the stories we earn to express into the melodies, strengthening visual perception of the music.
#miyome #古調 #留聲樂團 #阿卡貝拉 #acappella #好似電影配樂般 #像極了電影
-------------------------------------------------------------------------------------------
🎵音樂製作 Music
曲/詞 Compose|台灣原住民鄒族古調 The traditional ritual song of The Tsou (one tribe of the Taiwanese indigenous people)
編曲 Arrangement|邱恩 Sakinu Tjakisuvun
人聲打擊編曲 Vocal Percussion Arrangement|張羽和 Eddy Chang
音樂製作人 Producer|邱恩 Sakinu Tjakisuvun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邱恩 Sakinu Tjakisuvun
錄音師 Recording|李清揚 Ching-Yang Lee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Bill Hare
前製編輯 Pre-recording editor|李清揚 Ching-Yang Lee
女高音 Soprano|施欣妤 Shin-yu Shi
女中音 Alto|黃語芊 Becca Huang
男高音 Tenor|邱恩 Sakinu Tjakisuvun
男低音 Bass|吳東恩 Christopher Wu(特別感謝「自然人」Bass 友情協力)
人聲打擊 Vocal Percussion|張羽和 Eddy Chang
錄音室提供 Recording Studio|感動音樂藝術空間 Touching Studio
🎵影像製作 Music Video
導演 Director|林姿君 Light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何帛儒 Boru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 |林易群 Yi-Chun Lin 、黃信淵 Xin-Yuan Huang
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張語涵 Yu-Han Chang
-------------------------------------------------------------------------------------------
FOLLOW US
喜歡我們,歡迎訂閱我們,開啟小鈴鐺🔔
Facebook ▶︎ https://bit.ly/33uPObe
Instagram ▶︎ https://bit.ly/3ijOFaN
台灣 祭典儀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 祭典儀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傳統工藝項目,以「生命禮俗」、「歲時節慶」、「廟會祭典」、「寺廟裝飾」、「信仰習俗」等五大面向分類,進行完整詳盡的圖文介紹,呈現彌足珍貴的民俗工藝絕活與文化資產。
◎130種台灣傳統民俗工藝項目,完整詳盡介紹
輯錄台灣民俗工藝有關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木造、版印、竹藝、花藝、飲食料理等介紹,堪稱台灣民俗工藝圖鑑大全。
◎豐富多元的台灣民俗工藝大觀,涵蓋五大面向
[生命禮俗工藝]——生育與成年禮俗、結婚與做壽禮俗、喪葬禮俗、墓葬禮俗;[歲時節慶工藝]——春令節慶、夏令節慶(端午)、秋令節慶、冬令節慶;[廟會祭典工藝]——神祇鑾駕、迎神排場、迎神陣頭、建醮法會、祭典祀宴;[寺廟裝飾工藝]——屋頂裝飾、牆面裝飾、屋架裝飾、外檐裝修與台基裝飾;[信仰習俗工藝]——祭祀器具、祭祀紙錢、民宅辟邪、護身辟邪、聚落辟邪
◎精湛展現工藝技法的細部流程,迅速理解工法
採圖解方式解說各民俗工藝,遇重要的傳統技藝與職人,即以step by step的流程安排一目了然的步驟過程,留存傳統技藝與職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紀錄。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簡介:李秀娥(1962~)
◆出生於雲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信仰研究者。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台灣傳統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博揚文化)、《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遠足文化)、《圖解台灣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圖解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晨星出版)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