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唬爆米花教室-314雙流空戰與道德的勇氣】 #福編
3月14日 是歐美的白色情人節,2021.3.14那天福編本來想寫的歷史文章其實是福編心中真正的空軍節,3.14雙流空戰紀念日。但每一提指頭(現在打鍵盤不拿筆)就嚎啕大哭不能自己。因為那天的先烈,每個都是天之驕子,家世好,面容俊,卻為正義與國家選擇上天必死之路。直到3月14日最後一小時才突然決定改成寫1988.3.14赤瓜礁海戰。雖然那是中共海軍打的,但至少不是讓人一直哭一直哭的中華民族烈士日,而是輝煌勝利日。
1940年9月13日壁山空戰,國軍空軍一如往常攔截進入四川盆地轟炸陪都重慶的日本機隊,卻首次遭遇零式機,遭到0:13(或24,因有11架重創)的大敗,13架遭擊落,11架被重創。國軍充分體認到日本裝備與我方的嚴重差異。幸而四川盆地馬上進入霧季(通常為10-4月),故日軍對我後方基地的轟炸隨之停止。
但到了1941年3月14日,四川盆地卻意外提早放晴,日軍遂再度派出機隊轟炸視野良好的次核心成都市。國軍空軍明知敵強我弱,仍視死如歸,以殘存的蘇聯援助但過時之兩大隊I-15戰機 31架分三編隊上前攔截,然而一如預料,日零式機在纏鬥中輕易耍弄國軍戰機,國軍總領隊黃新瑞大隊長很快頭部中彈殉難,二領隊副大隊長岑澤鎏接著也以身報國,數十分鐘內三領隊周靈虛中隊長步上忠烈之路、其他還有任賢、林垣、江東勝、袁芳炳、陳鵬揚等5位飛將軍陣亡。國軍當天又被擊落10架,重傷7架。國軍空軍至此幾乎可說付之一炬。直到陳納德將軍帶來那群理由不一的美國大男孩與P-38戰機後,中國的天空才稍微復晴。
雙流空戰是絕對的慘敗,但真正的意義是在壁山空戰後,陳納德將軍的援助抵達前,空軍先烈明知敵我裝備差異懸殊,但為了護衛國家與百姓,發揮道德的勇氣,毅然赴死的一戰。
所以在我心中,3.14才是真正的空軍節,因為那天證明了中國空軍與中華民族的道德勇氣。
#中華民國萬歲
(福編心中一直記得每個字的高中課文,有三篇,分別是正氣歌並序、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最後就是羅家倫的 道德的勇氣)
**********附錄 道德的勇氣
要建立新人生觀,第一必須養成道德的勇氣(moral courage)。
道德的勇氣是和通常所謂勇(bravery)有區別的。通常所謂勇不免偏重體力的勇,或是血氣的勇;而道德的勇氣,乃是人生精神力量最好的表現,「匹夫之勇」與「好勇鬥狠」的勇,那能相提並論?
什麼是道德的勇氣?要知道什麼是道德的勇氣,就要先知道什麼不是道德的勇氣。第一、衝動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衝動的行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時的,不是持久的。他不曾經過周密的考慮,審慎的計畫,所以不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的表現是暴烈(violence),暴烈是與堅毅(tenacity)成反比例的。暴烈愈甚,堅毅愈差。細察社會運動的現象,歷歷不爽。第二、虛矯也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虛矯的人,絕不能成大事。所謂「舉趾高,心不固矣。」我們所要的不是這一套,我們所要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對事非經實在考慮以後,絕不輕易接受,而一經接受,就要咬緊牙根,以全力幹到底。他所有的勇氣,都是經內心鍛鍊過的力量,以有程序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舉一例來說明罷,我有一次在美國費勒菲亞(Philadelphia)城,看一齣英國文學家君格瓦特爾(John Drinkwater)的歷史名劇,叫做林肯(Abraham Lincoln)。當林肯被共和黨推為候選大總統的時候,該黨代表團來見他,並且說明因為民主黨內部的分裂,共和黨的候選人是一定當選的。他聽到這個消息,沉默半晌,方才答應。等代表團走了以後,他又一聲不響的凝視壁上掛的一幅美國地圖。看了許久,他嚴肅地獨自跪在地圖前面祈禱。我看完以後,非常感動,回到寄住的人家來,半夜不能睡覺。心裡想假如一般中國人聽到自己能當選為大總統的消息,豈不要眉飛色舞,立刻去請客開跳舞會嗎?中國名劇牡丹亭中,寫一位教書先生陳最良科舉中了,口裡念道:「先師孔夫子,猶未見周公,老夫陳最良,得見聖天子,豈偶然哉!豈偶然哉!」於是高興得滿地打滾。但是林肯知道可以當選大總統的時候,就感覺到國家重大的責任落在他雙肩上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件可快樂的事,凝視國家的地圖,繼之以跪下來祈禱。這是何等相反的寫照!
道德的勇氣是要經過長期的鍛鍊纔會養成的。但是要養成道德的勇氣,必定要有兩個先決的條件:第一是天性的敦厚,第二是體魄的雄健。就第一個條件說,一個人有無作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說看人是否能擔當國家大事,就是我們結交朋友,也要先認定他天性是敦厚還是涼薄,才可以判斷他能不能共患難。凡對自己的親屬都刻薄寡恩的人,是絕不會對朋友篤厚忠誠的。自然這樣的人,也絕不會對於國家特別維護,特別愛戴的;所以古來許多政治家用人的標準,是寧取笨重,而不取小巧。倒是鄉間的農夫,看來雖是愚笨,卻很淳樸誠懇,到患難的時候講朋友;祗有那戴尖頂小帽,口齒伶俐,舉動漂亮的人,雖然一時討人喜歡,卻除了做「小官僚」,做「洋行小鬼」而外,別無可靠之處。就第二個條件說,則體力與膽量關係,實在密切極了。二者之間,繫數極大。體力好的人不一定膽子大;體力差的人,卻常常易於膽子小。一遇危難,倉皇失措,往往是體力虛弱,不能支持的結果。左傳形容鄭國的小駟上陣,是「張脈奮興,陰血周作,進退不可,周旋不能。」所以把戰事弄糟了;用他們駕戰車上陣的國王,也就誤在這些馬的身上。馬猶如此,人豈不然。我相信膽子是可以練得大的,但是體魄是膽子的基本。擔當大事的人可以少得了它嗎?
具備這兩個先決條件,然後才可以談到如何修養道德的勇氣。修養就是把原來的質素加以有意識的鍛鍊。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對於修養工作最好的說明。從這種修養鍛鍊之中,才可以養成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沮,黃河決於側而神不驚。」的從容態度;修養到了這個地步,道德的勇氣才可以說是完成。但是有什麼具體的辦法,來從事於這種修養呢?
(一)知識的陶鎔 真正道德的勇氣,是從知識裡面產生出來的,因為經過知識的磨鍊而產生的道德的勇氣,才是有意識的,而不是專恃直覺的。固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這還是指本性的、直覺的方面而言。在現代人事複雜的社會裡,一定要經過知識的陶鎔,才能真正辨別是非,才能樹立「知識的深信」(intellectual conviction)。知識的深信,是一切勇氣的來源,唯有經過嚴格知識的訓練的人,才能發為有系統、有計畫、有遠見的行動。他不是不知道打算盤,祗是把他算盤看透了!
(二)生活的素養 僅有知識的陶鎔還不夠,必須更有生活的素養。西洋的哲學家把簡單的生活和高超的思想(simple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聯在一起說,實在很有道理。沒有簡單的生活,高超的思想是不能充分發揮的。社會上有些壞人,並不是他們自己甘心要壞的,乃是他的生活享受的標準,一時降不下來,以致心有所蔽而行有所虧。那占有慾(possesive instinct)的作祟,更是一個重大原因。明末李自成破北京的時候,有兩個大臣相約殉國,兩個人說好了,一個正辭別回家,這位主人送客出門,客還沒有走,就問自己的佣人餵了豬沒有。那位客人聽了,就長嘆一聲,斷定他這位朋友不會殉國。他的理由是世間豈有豬都捨不得而肯自己殉國之理,後來果然如此。中國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貪官死去,閻王審問他的時候:「你太貪了,來生罰你變狗。」他求閻王道:「求閻王罰我變母狗,不要變公狗。」閻王說:「你這人真沒有出息,罰你變狗你還要變母狗,這是什麼道理?」他說:「我是讀過禮記的。禮記上說: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所以我要變母狗。」原來他把原文的「毋苟」二字讀成「母狗」,以為既可得財,又可免難。這雖是一個笑話,卻是對於「心有所蔽」而不能抑制占有慾者一個最好形容。須知一個人的行動,必須心無所蔽,然後在最後關頭,方可發揮他的偉大。這種偉大就是得之於平日生活修養之中的。
(三)意志的鍛鍊 普通的生活是感覺的生活(life of senses),是屬於聲色香味的生活,而不是意志的生活(life of will)。意志的生活,是另一種境界,祗有特立獨行的人才能過得了的。他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操行,所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所以悠悠之口,不足以動搖他的信念。他能以最大的決心,去貫徹他的主張。他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他不但「不挾長,不挾貴」,而在這個年頭,更能不挾群眾,而且也不為群眾所挾。他是堅強的,不是脆弱的。所以他的遭遇愈困難,而他的精神愈奮發,意志愈堅強,體力愈充盈,生活愈緊張。凡是脆弱的人,最後都是要失敗的。辛亥革命的時候,民立報的一位編輯徐血兒,以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做了七血編,慷慨激昂,風動一時。等到二次革命失敗,他便以為天下事不可為了,終日花天酒地,吐血而死,成為真正的「血兒」。這就是意志薄弱,缺乏修養的結果。至於曾國藩一生卻是一個堅強意志的表現。他辛辛苦苦,接連幹了十幾年,雖然最初因軍事敗衄要自殺兩次,但是他後來知道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唯有以堅強的意志去征服困難,才有辦法。所以絕不灰心,繼續幹下去。等到他做到了「韌」的功夫,他才有成就。
(四)臨危的訓練 一個偉大的領袖和他的偉大的人格,祗有到臨危的時候,才容易表現出來。世界上那一個偉大的人物,不是經過多少的危險困難,不為所屈,而後能夠產生的?俗語說:「老和尚成佛,要千修百鍊。」修鍊的時候,是很苦的。時而水火,時而刀兵,時而美女,一件一件的來逼迫他、引誘他。要他不為所屈,不為所動,而後可以成佛。這種傳說,很可以形容一個偉大人物的產生。從前全國人對於委員長蔣先生還不能有深刻的認識,等到西安事變發生,他在極度危險的環境當中,依然保持他的尊嚴和氣度,然後大家才都能真正認識他、信仰他、崇拜他。甚至連反對他的人也都受了感動,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了。因為在這樣九死一生的危險時機,他的偉大的人格和精神,都充分的表現出來。中國人常說:「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張睢陽臨刑前說:「南八,男兒死耳,不為不義屈。」這種臨危的精神,是不因為他死而毀滅的。黃黎洲先生在他的補歷代史表序上有一段文章說:「元之亡也,危素趨報恩寺,將入井中。僧大梓云:『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素是以不死。後修元史,不聞素有一詞贊。及明之亡,朝之任史事者眾矣,顧獨藉一萬季野以留之,不亦可慨也夫!」這段沉痛的文字,豈僅指危素而言,也同時是為錢謙益輩而發,要知不能臨危不變的人,必定是怯者、是懦夫。祗有強者才不怕危險,不但不怕危險,而且愛危險,因為在危險當中,才能完成他人格充分的發揮。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偉大的人物,如文天祥、史可法等,是可以積極表現道德的勇氣的。(****以下特別重要,福編作夢時還會夢到)十年以前,我和蔣先生閒談。我說,我們在開國的時候,何必多提倡亡國成仁的人物,和文天祥、史可法諸位呢?蔣先生沉默了一會,他說:「文天祥不可以成敗論,其百折不回,從容就義的精神,真是偉大!」我想文天祥的人格、行為,及其留下的教訓,現在很有重新認識的必要。他最初不見用於亂世,等到大局不可收拾的時候,才帶新兵兩萬入衛,元朝伯顏丞相兵薄臨安,宋朝又逼他做使臣去「講解」。他以抗爭不屈而被拘留。他的隨從義士杜滸等設計使他逃出,準備在真州起兩淮之兵,又遭心懷疑貳的驕兵悍將所扼,幾乎性命不保,逃至揚州,旋逃通州。路遇伏兵,飢餓得不能走了;杜滸等募兩個樵夫,把他裝在挑土的竹籃中抬出,航海到溫州起兵;轉到汀州、漳州,經廣東梅州而進兵規復江西。漢奸吳浚來說降他,他把吳浚殺了。江西的會昌、雩都、興國、撫州、吉安和廬陵的東固鎮都有他的戰績。他的聲勢,一度振於贛北和鄂南。兵敗了,妻子都失陷了,他又重新逃回到汀州,再在閩、粵之間起兵;又由海豐、南嶔打出來,在五坡嶺被執。自殺不死,路過廬陵家鄉絕死不食;解到燕京,元人起初待以上賓之禮說降他,以丞相的地位引誘他,他總是不屈,要求元朝殺他。若是不殺他,他逃出來,還是要起兵的。元朝也為這個理由,把他殺了。他在獄中除了作正氣歌之外,還集杜詩二百首,這是何等的鎮靜!何等的從容!他就刑時候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幾句話,不獨留下千秋萬世的光鋩,也是他一生修養成功的「道德的勇氣」充分表現。他本來生活是很豪華的,經國難舉兵以後,一變其生活的故態。他的行為,有兩件特別可注意的事。第一是他常是打敗仗而絕不灰心。當然他是文人,兵又是烏合之眾的義兵,打敗仗是意想得到的。但是常打勝仗,間有失敗而不灰心還容易;常打敗仗而還不灰心,實在更困難。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第二是他常逃。他逃了好幾次;但是他逃了不是去偷生苟活,他逃了還是去舉兵抗戰的。這種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表現什麼一種勇氣?做事祗要是對的,成敗有什麼關係?「若夫成功則天也」,也是他最後引以自慰的一句話。文天祥出來太晚了!文天祥太少了!若是當時人人都能如此,元朝豈能亡宋?所以文天祥不但是志士仁人,而且是民族對外抗戰的模範人物!
必須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才能做建國開基的事業。進一步說,若是真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一定能完成建國開基的事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
福編想到3Q陳柏惟和他的僕從們,整天談著天方夜譚的話題,吹噓暴虎馮河的勇氣,大概是就學時課本即使還有這篇課文,八成也用這是中國課文不是「台灣」課文的理由說服自己不去讀吧。一個吹噓自己能1打35,然後先動手卻馬上被老人打敗,寄望這種人搞什麼建國開基事業,還是算了吧。
#請大家一起刪Q
#澄清唬夥伴會為道德的勇氣繼續堅持
#我們沒有800壯士但50小編與板手沒那麼容易屈服或收買
#本是人生勝利組的空軍先烈連命都敢搏
#我們打打字爆爆肝又算甚麼
#空軍軍歌是最多大陸人也認同的中華民國軍歌
#空軍軍歌藝術成分非常高
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區別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余華:我如何克服小說中的「心理描寫」?】
上週分享了一篇,余華談寫作的文章的上半部,講了「怎麼坐下來寫」以及「怎麼寫對話」。
而這次要提到的,大概也是很多寫作者會遇到的問題,也就是「怎麼寫人物心理」。
一起來看看他的方法吧!
-
如何克服心理描寫 / 余華
我敘述裡的第三個障礙物,是心理描寫,對我來說這是最大的障礙。當我寫了一些短篇小說,又寫了一些中篇小說,開始寫長篇小說的時候,也就是我小說越寫越長,所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複雜的時候,我發現心理描寫是橫在前面的一道鴻溝,很難跨越過去。為什麼?當一個人物的內心是平靜的話,這樣的內心是可以描寫的,可是沒有必要去描寫的,沒有價值。當一個人物的內心兵荒馬亂的時候,是很值得去描寫,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去描寫,用再多的語言,也無法把那種百感交集表達出來。當一個人物狂喜或者極度悲傷、極度驚恐之時,或者遇到什麼重大事件的時候,他的心理是什麼狀態,必須要表現出來,這是不能迴避的。當然很多作家在迴避,所以為什麼有些作家的作品,讓我們覺得敘述沒有問題,語言也很美,可是總在繞來繞去,一到應該衝過去的地方就繞開,很多作家遇到障礙物就繞開,這樣的作家大概占了90%以上,只有極少數的作家迎著障礙物上,還有的作家給自己製造障礙物,跨過了障礙以後往往會出現了不起的篇章。當時心理描寫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障礙,我不知道該怎麼寫,每次寫到那個地方的時候就停下筆,不知道怎麼辦,那時候還年輕,如果不解決心理描寫這個難題,人物也好,故事也好,都達不到我想要的那種敘述的強度。
這時候我讀到了威廉·福克納的一個短篇小說叫《沃許》,威廉·福克納是繼川端康成和卡夫卡之後,我的第三個老師。《沃許》寫一個窮白人如何把一個富白人殺了,一個殺人者殺了人以後,他的內心應該是很激烈的,好在這是短篇小說,長篇小說你沒法去研究,看了前面忘了後面,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短篇小說還是可以去研究,去分析的。我驚訝地讀到福克納用了近一頁紙來描寫剛剛殺完人的殺人者的心理,我當時就明白了,威廉·福克納的方式很簡單,當心理描寫應該出現的時候,他所做的是讓人物的心臟停止跳動,讓人物的眼睛睜開,全部是視覺,殺人者麻木地看著躺在地上的屍體,還有血在陽光下的泥土裡流淌,他剛剛生完孩子的女兒對他感到厭惡,以及外面的馬又是怎麼樣,他用非常麻木的方式,通過殺人者的眼睛呈現出來。當時我感到威廉·福克納把殺人者的內心狀態,表現得極其到位。但是我還不敢確定心理描寫是不是應該就是這樣,我再去讀記憶裡的一部心理描寫的巨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重新讀了一遍,有些部分讀了幾遍。拉斯科爾尼科夫把老太太殺死以後內心的驚恐,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概寫了好幾頁,我忘了多少頁,沒有一句是心理描寫,全是人物的各種動作來表達他的驚恐,剛剛躺下,立刻跳起來,感覺自己的袖管上可能有血跡,一看沒有,再躺下,接著又跳起來,又感覺到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他殺人以後害怕被人發現的恐懼,一個一個的細節羅列出來,沒有一句稱得上是心理描寫。還有司湯達的《紅與黑》,當時我覺得這也是一部心理描寫的巨著,于連和德-瑞納夫人,還有他們之間的那種情感,重讀以後發現沒有那種所謂的心理描寫。然後我知道了,心理描寫是知識份子虛構出來的,來嚇唬我們這些寫小說的,害得我走了很長一段彎路。
這是我在80年代寫作時遇到最大的障礙,也是最後的障礙。這個障礙跨過去以後,寫作對我來說就變得不是那麼困難,我感覺到任何障礙都不可能再阻擋我了,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是如何去尋找敘述上更加準確、更加傳神的表達方式,把想要表達的充分表現出來。
當然敘述中的障礙物還有很多,在我過去的寫作中不斷出現過,在我將來的寫作中還會出現,以後要是有時間的話可以寫一本書,那是比較具體的例子,今天就不再多說。
最後我再說一下,就是障礙物對一個小說家敘述的重要性,偉大的作家永遠不會繞開障礙物,甚至給自己製造障礙物,我們過去有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偉大作家經常是有障礙要上,沒有障礙創造障礙也要上……司湯達把一場勾引寫得跟一場戰爭一樣激烈,這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別的作家不會這樣去處理,但是偉大的作家都是這樣處理。所以我們讀到過的偉大的文學篇章,都是作家跨過了很大的障礙以後出來的。托爾斯泰對安娜·卡列尼娜最後自殺時候的描寫,可以說是文學史上激動人心的篇章,托爾斯泰即使簡單地寫下安娜·卡列尼娜的自殺情景也可以,因為敘述已經來到了結尾,前面的幾百頁已經無與倫比,最後弱一些也可以接受,但是托爾斯泰不會那麼做,如果他那麼做了,也不會寫出前面幾百頁的精彩,所以他在結尾的時候把安娜·卡列尼娜人生最後時刻的點點滴滴都描寫出來了,絕不迴避任何一個細節,而且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段落都是極其精確有力。
20世紀也有不少這樣的作家,比如前不久去世的馬奎斯,你在他在敘述裡讀不到任何迴避的跡象。《百年孤獨》顯示了他對時間處理的卓越能力,你感覺有時候一生就是一天,一百年用20多萬字就解決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馬奎斯去世時,有記者問我,他與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有什麼區別,我告訴那位記者,托爾斯泰從容不迫的敘述,看似寧靜實質氣勢磅礴且深入人心,這是別人不能跟他比的。我聽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曲》以後,一直在尋找,文學作品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作品,那麼的寧靜,那麼的無邊無際,同時又那麼的深入人心。後來我重讀《安娜·卡列尼娜》,感覺這是文學裡的《馬太受難曲》,雖然題材不一樣,音樂和小說也不一樣,但是敘述的力量,那種用寧靜又廣闊無邊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力量是一樣的,所以我說這是托爾斯泰的唯一。巴爾扎克有一些荒誕的小說,也有現實主義的小說,你看他對人物的刻劃絲絲入扣,感覺他對筆下人物的刻劃像雕刻一樣,是一刀一刀刻出來的,極其精確,而且栩栩如生。我對那個記者說,從這個意義來說,所有偉大作家都是唯一的,馬奎斯對時間的處理是唯一的,我還沒有讀到哪部作品對時間的處理能夠和《百年孤獨》比肩,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唯一,才能成為一代又一代讀者不斷去閱讀的經典作家。
當然唯一的作家很多,僅僅俄羅斯文學就可以列出不少名字,托爾斯泰、陀思陀耶夫斯基、果戈理、契訶夫,就是蘇聯時期還有帕斯捷爾納克、布林加科夫,肖洛霍夫,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我讀了兩遍,四卷本的書讀了兩遍,這是什麼樣的吸引力。當年這本書在美國出版時因為太厚,蘭登書屋先出了第一和第二卷的合集,叫《頓河在靜靜流》,出版後很成功,又出版了第三和第四卷的合集,叫《頓河還在靜靜流》。雖然這部小說裡有不少缺陷,儘管如此,仍然無法抵銷這部作品的偉大,那些都是小毛病,可以忽略的小毛病。這部小說結束時故事還沒有結束,我覺得他在沒有結束的地方結尾了很了不起,我讀完後難過了很多天,一直在想以後怎麼樣了?真是頓河還在靜靜流。
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區別 在 轉運達人依玲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依玲語錄566
人生至少要有伴
人從小到大,如有益友相伴,結伴而行,人生將事半功倍。
念書時,可互相勉勵,工作時,可互相商量,失意時,可互相安慰,老年時,可互相陪伴。
現代人越來越長壽,很多人怕老後孤獨,其實只要身邊有個伴,不論男女,都能從容積極地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人都會老,老了會不會單身?健康出問題?錢會不會花光?沒有人能準確預測自己老後會過怎樣的生活。
現在「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已經愈來愈淡薄,不論獨居生活出於自願或非自願,「一個人過老後生活」的各種準備。
單身者要能享受「獨處」的樂趣,學習面對孤獨。
其實,只要能防患於未然,提早規劃,後果都不會太嚴重,
男性老後若有女性伴侶,多數較有幸福感。
也就是說,「有伴」比「有錢」更重要,而且這個伴,男性往往是異性友人,女性則是同性友人。
除了感情,心情的調適也是一大課題, 男士們請記得聽對方說話,真心關懷對方。預先準備,就能從容面對單身的老後。
男性暮年5忠告
1. 衣食住的自立,是基本關鍵。
2. 確實執行資產和收入管理。
3. 管理自己的身體,不要沉迷於酒、賭博和藥物中。
4. 不誇耀過去榮耀,好好聽別人說話。
5. 別對女性好友抱有任何企圖。
女性暮年5忠告
1. 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無利害關係的朋友。
2. 不要依賴投資,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式。
3. 預立遺囑,並且找到可以確實代為執行的人。
4. 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5. 沒有拘泥於世俗人情的必要。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主動掉下來,而是用心把握經營的結果。
現在因為沒有同伴,生活不知如何打發,足不出戶、唉聲嘆氣的長輩比比皆是,「『老年自閉症』或『老年憂鬱症』比『老年痴呆症』更教人憂心。」
找伴是退休族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絕不容輕忽。
在我國,「抱團養老」也慢慢的成為了一種趨勢。大家可以擇鄰而居,與親密夥伴,志同道合之人,生活在一起。
幸福老人要有9個伴!
人,都需要有一個伴,這樣才不孤獨。老年,至少需要9個伴,這樣才能幸福。
1老伴
兩人互相珍惜,互相照顧,日子會更加溫暖,心也會更加安定。
2錢伴
需要一點老本的,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生活。
3友伴
多和朋友們彼此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幫助、遠離孤獨,生活過得充實有安全感,豐富多彩。
4旅伴
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是屬於老年人的。
5動伴
動伴,就是運動。運動對老年人來說很重要,它能保護我們的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好好享受更多美好的事物,好好享受老年。
6趣伴
老年人要培養自己興趣愛好。如看書、跳舞、下棋、攝影、唱歌、釣魚、養鳥等,既強身健體、陶冶情操、怡情養性,還能豐富老年生活,讓老人過得更快樂。
7笑伴
相信愛笑的人,都不會老得太快;愛笑的人,內心更容易獲得幸福;因為愛笑的人樂觀、開朗。
8美伴
很多老人穿衣打扮比較隨性,大部分是不太注重了的。這樣真的很可惜。
老年人還是要多講究穿衣打扮、儀容之美,這樣可以增加生活情趣和愉悅感、自信感、滿足感。
9德伴
老了,仍然要選擇善良,做一位道德情操高尚的老人,成為晚輩的榜樣,成為他人尊敬的長者。
好伴侶要具備以下條件
1.「積極傾聽」是讓另一半感到被接納、被尊重的首要行為。「真正的傾聽是撇開預設立場,用充分的同理心去回應你的伴侶 ,包含他們的感受、思想、壓力與情感需求。」
2. 讓對方 感覺 「被信任 」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Rosenthal-Effect 預期效應」,當你對一個人保持積極的期望與信任,無形中就能增加對方的信心,促使他有更好的表現。在浪漫關係中信任感尤其重要。
3. 讓對方 感覺「被優先考量 」
做出任何決定之前,想想你的伴侶對這件事會有什麼感受。
感情中「無心之過」帶來的傷害,有時不亞於「故意為之」。
慣性遲到、晚歸時忘記先打通電話報備、疏忽兩人之間的協議或約定 …… 這些矛頭都指向同一件事: 讓對方感到不被顧慮與重視 。
而一位真正的好伴侶能夠在細節上多用心思,即使是小事也能讓另一半感覺自己被優先考量。
4. 讓對方 感覺「自己有價值」
對一位伴侶而言,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對另一半來說有多重要,是最令人雀躍的事 。
人們在感情中,連自己都經常忽略的情感需求之一,就是受到賞識與肯定。要讓伴侶感覺自己被欣賞、有價值,最直接的途徑就是言詞讚美。
5. 讓對方 感覺 「被渴望」
愛情與其他人際關係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們對親密接觸有更深層的慾望。
為人要忠厚仁慈、樂善好施、助人為樂,自己快樂,還可以讓人更有成就感,更幸福開心。
人生很可貴,與其努力去擁有許多的普通朋友,不如幾個眞正關心陪伴的伴侶與知己。
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區別 在 Ch.2-5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傅皓政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版權聲明頁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 版授權釋出0:10 充分條件 與 必要條件 # 條件 句#前件#後件#若P則Q #論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