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興建的 屏東 北勢寮 保安宮,廟宇不大,工藝卻精彩無比,深具傳奇色彩。
這棟已有90年歷史的廟體,採用「對場」製作,由 #漳州派 的台灣名匠陳己堂團隊雕妝 #前堂,而 #泉州 的鄭振成團隊負責 #後堂。
漳泉二大匠師團隊良性競爭,採前後對場的方式,比技術更較題材,更共同合作雕飾廟頂的 #方形藻井,激盪出這座國寶級廟宇殿堂。
#還曾千人移廟耶 i屏東~愛屏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火焰、蓮花、忍冬及雲氣紋等組成的華麗藻井;四處環視,壁上有姿態曼妙的飛天、清秀飄逸的菩薩及一幅幅生動活潑的佛經故事。張大千與學生拿起了工具,一筆一畫地勾勒下這些精彩絕倫的藝術瑰寶。1943年,張大千將臨摹壁畫及撰寫的《敦煌石室記》帶回世人面前,令敦煌藝術再次發光發熱。 西魏、北周以前,敦煌石窟多用醇...
方形藻井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外交部發行新版第二代晶片台灣護照上,內頁原本應該要印上桃園機場圖樣的地方卻因中央印製廠的設計人員「誤採網路上的桃園機場照片」因而出現「錯把杜勒斯機當桃機」的大烏龍。其實此事件在網路爆出後,外交部公眾會副執行長歐江安先對外強硬表示「護照設計過程嚴謹,絕對是桃園機場!」,後來才由外交部領務局副局長蔡幼文召開記者會澄清的確誤植。蔡幼文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介紹台灣風土民情,原則上參採交通部觀光局圖庫照片......經與中央印製廠聯繫,才了解設計人員的底圖是使用自己拍攝的第一航廈舊照片,手繪時為使機場意象完整,參考網路上標示為桃園機場的照片,加入塔台圖案與飛機等元素,並調整底圖中建築物的線條,使其更流動、美觀,才會造成內頁看起來就像杜勒斯機場。」
從記者會中蔡幼文副局長的話語中可以發現,#代表台灣人身份的護照設計製作過程頗為鬆散遑論嚴謹,#設計過程中並未有一套設計規範可做準則與審核,才會有「原則上」參採交通部觀光局圖庫、但卻又容許中央印製廠的設計人員「找網路圖片」來當設計元素。《聯合新聞網》報導,桃園機場公司也表示,外交部從未向該公司索取照片或要求授權拍攝、使用機場照片於護照內頁。其實既然是外交部委託中央印製廠製作,那麼外交部就有把關審核的責任,這樣把壓力全推到中央印製廠的內部設計人員身上有些不公允。
但其實設計上來說,從發言也可看出主管機關其實不太明白設計這回事(也有可能中央印製廠給的說法沒有設計專業),「用錯參考圖」顯而易見,卻硬是將原因推到「手繪」上,硬凹主體是桃機、塔台是後來加進來再調整建築物線條,所以看起來才會像杜勒斯機場云云,看了不禁啞然失笑。浪人我本著查證精神(有一部分也是好奇心),我在google打進「桃園國際機場」關鍵字,第四張圖片就出現了一張被誤植為桃園機場的「杜勒斯機場照」。以構圖上來說,#我個人覺得 應該就是用這張網路找來的攝影圖片進PS修改成手繪風格後才加入飛機起飛的圖案吧。(整張圖的角度跟塔台與機場主體之間的距離感實在幾乎一模一樣)更別說桃機塔台是圓柱形、而不是杜勒斯機場的塔台的樣子了......
查證過程裡,其實也看到一些蠻有趣的資料。1962年落成的華盛頓杜勒斯機場由芬裔美籍建築設計師沙里寧(Eero Saarinen)設計,以鋼索構築天花屋頂,再將面板鋪於其上,建築側面中央自然垂下的曲線優美,看起來宛如飛揚的翅翼。1978年落成的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由建築師 #章翔、結構專家 #林同棪 合作,坦白說建築側面看起來十分相像,當時也引起抄襲一說,據說更是建築科系學生必拿來討論的一個好案例。建築學者 #畢光健 認為,當時一航廈屋頂面積比杜勒斯更大,建築團隊卻使用更經濟的方式完成,在鋼梁之間放入方形藻井模板,再澆灌混凝土到模板中,形成懸掛於空中的巨型天花板。(引述——畢光健:〈理解尊重與創新──論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增建案〉《建築師》(2014 年 10 月),頁 85-86。)
2013年落成的第一航廈增建案由日本建築師 #團紀彥 主導,相信這幾年去過第一航廈的朋友一定會被那穿透性很高、撒下天光的通道印象深刻。延伸過去雙翼飛揚感,融入東方飛簷建築的特色,另外增建出一大面魚鱗片狀屋頂,天氣好的時候在室內自然形成的光影非常美麗,除了機場字體指標設計還需要改進之外,建築本身可說是非常典雅大方,我自己還蠻喜歡。
回到 #護照設計 本身,呼籲國家政府單位,這種為人民設計的國家證明文件應該要以更嚴謹的態度規劃,最好是能找外部專業設計團隊來進行整體設計(可以來問設計發浪,幫你推薦好的設計師)。以類似的狀況來說,目前身份證再設計的活動就規劃的相對完善。由前陣子以高鐵票再設計引起社會廣大輿論討論的 Taiwan ReDesign主導進行,找來 聶永真 Aaron Nieh、#馮宇 等專業設計師加入規劃,這次他們更實際找來內政部官員加入團隊,希望從民間募集意見後,經過專業設計團隊指導再向政府提案,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掉像現在這種在護照設計上出一個非常不應該的低階錯誤,也有機會讓未來的身份證在機能上符合當代需求外也會很美。有興趣的朋友可點進粉絲頁或官網洽詢。
用行動實際參與,你也能改變台灣社會設計的未來。
#要聽柯P的話好嗎
#設計專業需要花錢投資
#到底錯的圖是外交部交給中央印製廠設計人員還是他自己上網找的呢?
#不管哪一個外交部身為主管機關都該負起全責不該推諉
#不要再挖坑給內部設計人員跳了
#護照再設計
#身份證再設計
方形藻井 在 潘孟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枋寮保安宮修復竣工,來看漳泉國寶匠師的對場美學
2006年,我和全庄鄉親作伙拉大索、護古蹟,千人移廟保留這座枋寮人不可或缺的記憶,創立乾隆年間的保安宮也成為縣定古蹟,經過多年文資整備,去年開始由專家細心修復。
廟宇看似不大,每處角落卻皆是國寶匠師作品,如搭廟角的天使、大象,石壁的保存等,歡迎走進一探究竟…
舊廟是日治時期昭和二年(1927年)所建,請來漳泉大師「對場」製作,前殿大木匠師是漳州派陳己堂,鑿花師是黃龜理;後殿大木匠師是泉州派鄭振成,鑿花師是楊秀興,廟頂方形藻井則由雙方團隊合作雕飾,兩派美學互相競爭,造就這座國寶級廟宇殿堂。
保安宮更有全台唯一的百年「放白鶴」習俗,也已列為縣定無形文化資產,每年保生大帝的飛昇日盛大舉辦!
#保國安民
方形藻井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火焰、蓮花、忍冬及雲氣紋等組成的華麗藻井;四處環視,壁上有姿態曼妙的飛天、清秀飄逸的菩薩及一幅幅生動活潑的佛經故事。張大千與學生拿起了工具,一筆一畫地勾勒下這些精彩絕倫的藝術瑰寶。1943年,張大千將臨摹壁畫及撰寫的《敦煌石室記》帶回世人面前,令敦煌藝術再次發光發熱。
西魏、北周以前,敦煌石窟多用醇厚的紅色系畫壁面及窟頂藻井。至初唐時期,始逐漸改用青、綠、白色搭配,形成明快澹雅的效果。本幅摹自敦煌研究院編329號窟。方形藻井中央畫大蓮花,周圍改用漢式線描,畫雲中環迴翱翔的飛天,給人仰視天體運轉之感。井內四角畫對稱花瓣,井外環以卷草、聯珠紋等,精美再現初唐的時代特點。
所謂「藻井」,即屋頂內部用木材套疊出的井字形結構與彩繪花紋,故稱「交木為井,繪以藻紋」。敦煌石窟沒有木造結構,僅以彩繪圖案裝飾窟頂。時至盛唐,井心方形縮小,並多改用粉紅、淡朱為底色。外框增加到四或五層,內框多畫青、綠色卷草,外框多畫牡丹、寶相花紋。此幅表現盛唐藻井結構的線描非常清晰,又注有配色,可見作畫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