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人分享《本地蛋》,就有點無奈,其實不用2025年啦,2005年政府已經令本地雞農收皮,防疫最重要嘛。諸多阻攔,提高檢疫衛生要求,提高本地畜牧成本,導致生意艱難。條件差,很少人願意繼承生意,青黃不接,產業無以為繼。牧畜技能是要薪火相傳,不是讀個大學學位就可以養雞的,一失傳,難以復興。如今,香港只剩下28個雞場,為了防疫嘛。
政府一直落力扼殺本地產業,農業也好,工藝也好,歌影視也好,都要抹殺。因為這些都是本地的文化土壤,和對外的文化輸出。
不過,防疫最緊要嘛,禽流感太恐怖啦,香港政府好重視你人命,當你如珠如寶,為了你的命,才扼殺養雞業的。如今武漢病毒亦然,香港政府一定是父母官,緊張你條命,才積極防疫啦。犧牲本地產業,犧牲一下你說要搞的「黃色經濟圈」,在所難免啦。
(港府很緊張人命,所以年年減醫療撥款。)
來源:蘋果日報、《本地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總有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理由可以很簡單。 「全香港只餘下28個雞場,我們屬於較大規模的農場,如果連我們都交還雞牌,以後要吃到本地新鮮雞就更難。」農圃雞場主人Gary說。 說來悲壯,皆因過去二十年,是活雞市場的抗戰史。 1997年本港首次爆發H5N1禽流感,出現人類感染個案,政府為抗疫情下達「殺雞...
本地雞農 在 Kitty Yuen Siu Yee 阮小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整漬雞蛋黃飯。
傳聞條街冇晒味醂賣,而整漬雞蛋黃係要用醬油加味醂,於是我試吓用鹽麴去整漬雞蛋黃(因為屋企有🤣)
-我用本地雞農場 農舍雞嘅雞蛋,貪佢雖然蛋仔細細,但蛋黃夠凸夠靚夠濃!
-只用蛋黃,倒入鹽麴(我用生姜味同柚子味mix),浸佢一大半
-蓋上盒蓋,放入雪櫃雪3小時或以上,但又唔好過24小時。
-食時放喺熱辣辣白飯上,加啲蔥花,滴2滴麻油(任你落乜都試吓啦)
-搞掂,食得!
#小儀煮飯仔
本地雞農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城市焦點】聽音樂長大的雞
到底,一隻聽莫扎特音樂長大的雞,會不會好吃點呢?年輕雞農方志雄嘗試利用音樂飼養法去養雞,更發展出一套循環的模式,他說︰「不會好吃點,但雞會比較健康」。
【延伸閱讀】
《【本地雞農.本地雞】雞販蒲世文︰我賣了一輩子的雞》https://goo.gl/IvjRfz
《【本地雞農.本地雞】嘉道理農場︰為本地雞留下活歷史》https://goo.gl/Bqqe3J
#明周文化 #雞年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2516期 #本地雞農 #本地雞 #動物研究 #營養研究 #音樂修養 #聽音樂的雞 #雞販 #養雞 #嘉道理農場 #振興音樂農場 #嘉美雞 #粵皇雞 #香港家禽嘉美雞發展有限公司 #鏡記雞鴨 #香港養雞業 #養雞業
----------------------------------------------
【關於我們】
瀏覽明周網站:http://bkb.mpweekly.com/
Like 明周文化 FB:https://www.facebook.com/mpwculture
Follow 明周 IG:https://www.instagram.com/mingpaoweekly
本地雞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為何總有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理由可以很簡單。
「全香港只餘下28個雞場,我們屬於較大規模的農場,如果連我們都交還雞牌,以後要吃到本地新鮮雞就更難。」農圃雞場主人Gary說。
說來悲壯,皆因過去二十年,是活雞市場的抗戰史。
1997年本港首次爆發H5N1禽流感,出現人類感染個案,政府為抗疫情下達「殺雞令」。05、06年香港成為全球唯一禁止散養活家禽的地方,政府推出家禽農場自願退還牌照計劃;2008年再下一道猛藥,推出家禽農場/行業結業特惠補助金,吸引雞農及雞販交還牌照,接着實行雞檔日日清雞政策。
本地活雞業正式敲下喪鐘。
二十年間,本地雞場由個191個,到今天只剩下28個。在這樣一個活雞荒亂年代,大多數人都選擇離場,用盡最後一口氣都要堅持到底的人已很少。
Gary與Yvette這對夫妻檔是難得有心人。
「我02年回香港,03年沙士後接手農場。」Gary憶述。
移民澳洲生活多年,兩夫妻都從事與I.T.相關的工作,回流只因Yvette父親想關掉當時有四十年歷史的雞場。「我未出生,農場已經在經營。高峰期曾飼養十多二十萬隻活雞。2001年母親逝世,加上政府管制又愈來愈多,父親想關掉農場。我覺得可惜,不想香港沒有新鮮雞可以吃,回來接手。」Yvette說。Gary補充道:「當時以為營運農場很簡單。」
現實卻困難重重。像政府對雞場的嚴苛管制,幾乎令農場營運不下去。
「雞不可走地飼養,一見即罰款;雞場必須包得嚴實,以防外來雀鳥把病毒傳染給雞隻;舊式雞舍雞籠都是木造,政府要求要改為鉛水鐵;還有改善排污及興建化糞池。我們的雞場規模不算少,有18個雞舍八萬隻活雞,可以想像投資下去需要很多錢,卻不一定能賺回來。」Yvette說。
此外Gary一個新手,連飼養雞隻都不懂,更談何營運。「真的由鏟屎餵食開始學起。說真的,雞屎味道真的很難頂,我都是硬着頭皮做。員工都比我有經驗,我不學,很難服眾。」Gary憶道。他的堅忍令不少人感到佩服,包括從小與雞為伍的太太。「我從小在雞場長大,與雞同吃同睡,當然不覺得養雞有甚麼困難。但他一個新手,卻能堅持下去,確實很難得。因為有他與及農場工作十多年的員工,農場才能運作下去。」Yvette說。
前路艱難,最初數年一直虧損,要捱過去就要想辦法。前後花了十年研究出健康雞種──農圃雞及農舍雞。一條龍生產,自家雞婆生蛋再孵化,以天然飼料餵飼長大,沒下激素催谷,養足100至110日才售賣。雞隻皮爽少肥油,目標是攻入健康市場。然而飼養期愈長代表成本愈高,利潤極少。「一斤雞才賺三四元,但飼養期長,斤両卻不及大陸或其他雞重,每隻可賺的不多。」Gary說。
碰巧遇上廚師Joe及Charles,有意用他們飼養的雞隻做菜,四人一拍即合,在元朗開外賣店,實行真正農場到餐桌,為活雞尋新血路。「我與Charles經營私房菜到會四年,一直的理念都是要運用新鮮優質食材。偶然認識了Gary夫婦,知道他們在本地飼養雞隻,試過他們的雞,發現很難得很有雞味。與他們交談下,發現有開餐廳的念頭,不如一起開店賣雞菜式吧。」Joe說。
第一道想到的是慢煮農場雞,「把農舍雞的雞殼熬湯,再把雞放入雞湯中低溫80℃慢煮兩小時。」Joe解釋。皮爽肉有咬口,還嘗到濃烈雞味,試過的人都感嘆,想不到今時今日還能重拾吃雞有雞味的滋味。
店裏還有很多雞菜式,沙律、雞湯、意粉,更用自家生產的自然蛋做甜品。「雞蛋都是自然生產,有時一日一隻,有時數天才一隻,營養足夠,蛋味特別濃。每次採完蛋都會新鮮製作甜品。」Yvette解釋。
因為認真用心,前陣子更首獲米芝蓮推介,為四人打下強心針。「可以營運都想繼續營運,因為我們真的想香港人能吃到新鮮雞。」四人如此祝願道。
Fork Eat
地址:元朗鳳攸北街11-15號益發大廈10號舖
電話:2336 9698/9326 8954(Whatsapp)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12nn-9pm,逢星期一休息
農舍雞售賣點
農舍香港
地址:跑馬地黃泥涌市政服務大樓地下P4號舖
FB:farmchickenbrand
========================================
飲食男女App大革新!立即開App寫食評,下一個食神可能就係你!✍
?iOS App 下載:http://goo.gl/ZNVWFd
?Android App 下載:http://goo.gl/MrW6YE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Dk8lXiCB2s/hqdefault.jpg)
本地雞農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另外,這個政府真的自找麻煩,竟然公開諮詢用公帑收購農地,做一個農業園的計劃。我覺得這是完全行不通的事。農業園和科學園都是一樣,都是有很多管制,管人如何去做。
用公帑買地,然後分四年租給人,然後控制人種甚麼和怎樣種,要人地寫好計劃,才決定土地給誰人。又要集中人在一個地方種,我覺得這完全是注定失敗,就像科學園。如果真的要支持農業,其實只是很簡單,不在這些計劃。
第一,如我所講的,農業最重要的是有人耕種,不輸入大陸農民,怎會有競爭力。現在市區請人也那麼難,怎會有人手做農業。第二,要做一種標準的標籤,表示在本港出產,可以減少碳足跡,減少食物的運輸,也令人對香港出產的食物有信心。或者做有機耕作,或者提倡科研,要大學研究種植法。另外,我主張種植大麻,這是最合理。而不是政府想方法去怎麼做。
這又牽涉到雞的問題,雞農覺很憤怒,甚至想在中環尖沙咀市區放雞,讓飛虎隊捉雞。其實中國人喜歡吃新鮮雞是有理由的。第一,冰鮮雞是不會知道雞有多新鮮有多可靠。中國人吃新鮮魚,因為吃蒸魚,吃法是不同的。而雞是因為吃白斬雞,所以需要新鮮雞。沒有新鮮雞是做不好白斬雞。那味道是有分別,可以吃得出來。我真的不明白為何做了這麼多年,為何不可以把內地和本地雞分流。香港雞沒有問題,但每一次都是給大陸雞拖累而停售。又為何不可以在上水批發,最多是擠迫一點,但為何不可以這樣行。這些官僚主義真「抵打」。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hNoDD7EW-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