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發。Paper。】
⠀
新思惟國際,是以「#協助專業人士把職業生涯發展得更好」為目的,在 2013 年 9 月開辦第一次的小班工作坊,之後並有大型研討會、網路講堂、校友會、深度對談等活動。
⠀
經過 8 年,400+ 場活動,10000+ 人次的參與。新思惟國際的高品質教學與高效率學習,已被醫療界與非醫療界的校友們,肯定為繼續教育的第一品牌,在 #論文寫作、#簡報設計、#個人品牌 等領域,皆有大量校友成績!
⠀
新思惟的所有課程設計,都考量過新手程度,沒有擋修、沒有入門進階之分,時間剛好,就歡迎您前來參加學習!
⠀
各工作坊網站中,均有「課程評價」頁籤,彙整各梯次所有參加者分享的心得,也都有「傑出榮耀」頁籤,記錄所有校友成績,歡迎參考。
⠀
【近期課程】開放報名中,敬請把握機會。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
🟢 2021 / 11 / 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快速學會醫學簡報的設計要素,並手把手親自演練到會!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
🟠 2021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2021 最後一班,5 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
⠀
【額滿場次】歡迎追蹤訂閱新思惟,接收最新開課資訊。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
✉ 訂閱電子報 │ https://www.innovarad.tw/recent/
⠀
【新思惟社團】更新資訊、問題交流、尋找同伴
⠀
👥 新思惟之友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nnovarad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心得]《深度學習的技術》心得筆記-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的技術:2週掌握高效學習,立即應用-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心得]《深度學習的技術》心得筆記-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pt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的技術的推薦,PTT、COOL3C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之技術,讀後心得感想之如何思辨知識錯誤- 書籍板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的技術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book - [心得]《深度學習的技術》心得筆記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新手入門深度學習的敲門磚(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楊大輝著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ptt - zivotvesvychrukou.cz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ptt - csopraha.cz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心得深度學習吳尚鴻看板NTHU_ - 深度學習ptt - 8Tx56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pt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ptt 的評價
- 關於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ptt 的評價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就是要。發。Paper。】
⠀
新思惟國際,是以「#協助專業人士把職業生涯發展得更好」為目的,在 2013 年 9 月開辦第一次的小班工作坊,之後並有大型研討會、網路講堂、校友會、深度對談等活動。
⠀
經過 8 年,400+ 場活動,10000+ 人次的參與。新思惟國際的高品質教學與高效率學習,已被醫療界與非醫療界的校友們,肯定為繼續教育的第一品牌,在 #論文寫作、#簡報設計、#個人品牌 等領域,皆有大量校友成績!
⠀
新思惟的所有課程設計,都考量過新手程度,沒有擋修、沒有入門進階之分,時間剛好,就歡迎您前來參加學習!
⠀
各工作坊網站中,均有「課程評價」頁籤,彙整各梯次所有參加者分享的心得,也都有「傑出榮耀」頁籤,記錄所有校友成績,歡迎參考。
⠀
【近期課程】開放報名中,敬請把握機會。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
🟢 2021 / 11 / 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快速學會醫學簡報的設計要素,並手把手親自演練到會!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
🟠 2021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2021 最後一班,5 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
⠀
【額滿場次】歡迎追蹤訂閱新思惟,接收最新開課資訊。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
✉ 訂閱電子報 │ https://www.innovarad.tw/recent/
⠀
【新思惟社團】更新資訊、問題交流、尋找同伴
⠀
👥 新思惟之友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nnovarad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創新工場投資的Insilico Medicine,看AI新藥研發平臺如何賦能傳統藥企,一起進行“AI+生命科學”的顛覆式創新!
改造者系列:AI醫藥的下一站是長壽 --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創新工場投資的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
英矽智能的AI藥物研發平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今年2月和8月,半年的時間內,先後公佈了兩種臨床前候選藥物,分別用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和腎臟纖維化。
在采訪中,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AI醫藥企業的下一個重要問題將是如何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和跨物種生物學,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AI製藥領域於2014年左右興起,在2018—2020年間全面爆發。AI能夠快速識別大量樣本中的客觀規律,加速尋找和測試潛在靶點的過程。「有了AI,我們50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得上一個典型的製藥公司5000人所做的事情」,英矽智能創始人Alex Zhavoronkov在「未來呼嘯而來」一書中如是分享。2
1 「改造者」 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2「未來呼嘯而來」,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和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著。
■本期受訪嘉賓:Alex Zhavoronkov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加速研發進程,為癌症、纖維化、抗感染、免疫和抗衰老等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提供創新的藥物和療法方案。
Alex Zhavoronkov是英矽智能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他擁有皇后大學學士學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技術碩士學位,以及莫斯科國立大學物理和數學博士學位。
■對談實錄
Q1 英矽智能原來在美國創立,後來為什麼選擇遷至中國?
Alex:中國構建了一套完善的體系和土壤,吸引創業企業、大型企業紛紛入駐。中國大陸多樣化的投資者,包括傳統藥企、科技巨頭、PE/VC等各類投資者,能將最優質的AI人才、CRO、藥企融合在一起。投資者能為初創企業提供資質牌照、幫助招聘、企業管理和宣傳等等。英矽還與許多學校開展了合作研究,擁有豐富的內部研發管線。中國完整的生態夥伴體系使得像我們這樣的企業能夠迅速擴大研發規模,甚至與大藥廠競爭。
Q2 英矽智能和輝瑞、安斯泰來、楊森製藥等諸多藥企都有合作,在和大型藥企合作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或者經驗?
Alex:創新型的AI生物技術公司按照創立時間可以分為三大類:2014年之前成立、2014年—2015年左右成立、最近5年成立。2014年之前成立的企業通常不運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或者不具備向藥企提供解決方案所需的行業知識。2014—2015年間成立的企業則創立的正是時候,生成式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出現,AI製藥開始興起。同時,許多藥企缺乏AI的專業知識和AI團隊,如果想要獲取AI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就必須與初創企業合作。作為交換,那時候的藥企也通常願意向初創企業提供資料和各類資源。英矽智能很幸運,創立時間(2014)正處於大藥企對外部合作最為開放和寬鬆的時期。而最近幾年成立的企業就沒那麼幸運了,很多藥企已經開始自建AI團隊、自研AI應用,只有具備非常特定細分領域AI技術的初創企業才有可能成功撬動藥企,與之建立合作。
然而據我的觀察,儘管許多大藥企都建有自己的AI部門和數據科學家團隊,但他們並沒有足夠強的AI能力——他們往往缺乏具備足夠AI知識的團隊。以生物醫藥方面的論文發表為例,在2014—2019年間,英矽智能發佈了上百篇AI相關的論文,然而發表AI論文數量最多的藥企阿斯利康則只有65篇,位列其次的諾華有54篇。
藥企往往也不知道從何處開始應用AI,而這正是AI初創公司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但是,在AI初創公司開始接觸藥企和銷售方案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大型藥企錯綜複雜的組織架構和部門分工,針對不同部門銷售定制化的模塊,而非從一開始就銷售整體性、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藥企內部通常很難有一個部門能夠處理所有的模塊,部門之間的協同往往沒有那麼強。因此,AI初創公司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也要靈活地劃分模塊,對症下藥,英矽智能通常一次只銷售一個模塊。
儘管銷售是模塊化的,AI初創公司需要具備端到端、全鏈路的解決方案。英矽根據不同的研發週期,設計了三大AI平臺——新藥靶點發現平臺、分子生成和設計平臺、臨床試驗預測平臺。據我們瞭解,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家同行,同時擁有生成生物學和生成化學兩大AI平臺,能把靶點發現和小分子化合物生成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公司很少。此外,英矽智能的AI系統可以用軟件形式呈現,藥企可以自行操作,用自己的數據運算測試。這些都為我們創造了差異化的優勢。
最後,對於藥企而言,如果想要應用綜合的AI解決方案,需要有整體性的戰略為引領。咨詢公司可以充當整合各部門組織、統籌整體戰略的角色,AI企業可以選擇與之合作。
Q3 在您看來,未來AI醫藥領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Alex:在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和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現在市場上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企業,他們在不斷精進演算法模型和數據。未來的競技不會是關乎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新方式。
AI初創公司需要積累足夠的行業專識,理解藥企的需求,學習藥企的經驗,並向藥企證明自己提供的模塊能夠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下應用,並且模塊之間能夠很好地兼容,能融入業務流程,且符合監管要求。比如機器學習加速了藥物識別,但還有很多步驟和流程並不能被加速或跨越:實驗論文不能被跨越,你依然需要向藥物監管部門提供大量實驗數據和模型來證明研究的有效性;實驗中的生物過程不能被加速,你依然需要等待生物體自然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活動,你也不可能直接從大鼠實驗跨越到人類實驗。而這些都涉及到更細分的新技術問題。
所以,對於AI醫藥企業而言,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將是如何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如何理解跨物種生物學?正因如此,我判斷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即如何運用AI來監督和追蹤生命體在漫長時間裡無數細微的實時變化,來創建數字孿生(digital twin),進行跨物種比較、跨疾病模型比較。我相信AI是説明我們更好地認識生命體的最佳工具。
■要點回顧
1、中國的資本環境天然地聚集了垂直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幫助AI初創公司,即「改造者」,迅速汲取經驗、擴大規模,加速行業創新與賦能。
2、在與垂直行業企業合作時,「改造者」既要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也要有靈活、敏捷的銷售和服務模式。端到端、全鏈路的方案有助於「改造者」更靈活地根據傳統企業的需求組合方案,能夠擴大服務範圍和客群,提升「改造者」的競爭優勢。
3、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與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限制因素並不是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方式來實現行業定制化。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談到,羅娜把堂姊玻莉留在家裡,一家四口出門家庭旅行;
旅途回程中,羅娜一路提心吊膽,始終擔心玻莉將自己吊死在後院裡。
隨著關鍵時刻逼近,答案即將揭曉,恐懼與歉疚在羅娜心中翻騰,
驅使她在心中展開和上帝的協商,一場討價還價,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的投機禱告」。
羅娜心想:該拿什麼來換呢?
小孩嗎?她的老公布壬登?
還是,她自己?但她隨即又領悟,對了,
「也許在這樣一種情況,由不得你選擇。由不得你設條件。碰見時就會知道了。你必須答應兌現承諾,在無知於是什麼的情況下。」
結果羅娜好容易捱到到了家,撞見的居然是來諾和玻莉的邂逅──
對,玻莉沒自殺;
而且來諾意外來訪(對,就是那個正和羅娜精神出軌的秘密情人來諾),
遇見了獨守家中的玻莉。他們正彼此調笑,
看來如此愉快,情事正在醞釀,幸福彷彿唾手可得。
羅娜突然恍然大悟:
對啊,那就是,那就是上帝自她懷中取去的代價啊!
代價就是她和來諾之間的小祕密,隱密而終未實現的純真之戀。
所以從此以後,伴隨著她對先生布壬登的微小不滿,
她將徹底沉落入婚姻生活的墓穴,深埋其中;
她的美貌將再無用處,不會再有韻事,不會再有追求,不會再有戀曲或任何戀曲之暗示。
而她如此年輕;
在未來,在她的美貌與青春逐日凋萎的漫長時日裡,不會再有任何事發生。
那將是她的冀盼,她的失落,
她的幸福與不幸福,她向上帝討價還價的最終結算。
然後她聽見她的女兒(四歲的伊莉莎白)的聲音,隔著窗戶,隔著庭院──
彷彿隔著他們長日漫漫的後半輩子傳過來。艾莉絲‧孟若這樣寫:
伊莉莎白又叫了:「媽咪。來。」然後其他人也叫──布壬登和玻莉和來諾,一個接一個,叫她,取笑她。
媽咪。
媽咪。
來這裡。
這發生在很久以前。在北溫哥華,他們住在柱樑式房子裡。那時她才二十四歲,對討價還價還是新手。
對,週日下午,天光晴好;
她如此年輕,風華正茂,
然而她的一生居然已經結束。伊格言如此分析:
這收尾極端恐怖:許多年後──「這發生在很久以前」,
作者孟若將時空突然擲向一遙遠而無可逆反之未來,若無其事地暗示時間已過了很久;
「那時她才二十四歲」──
也許,她現在已六十四歲,或七十四歲,或八十四歲,
數十年光陰飛逝,沉重至幾乎若無其事;
「這發生在很久以前」,就那麼一句話一個句點嘎然而止,
無解釋,無延伸,這是真正的舉重若輕。
許多年後,當不再年輕的羅娜回想起這一切,
當我們終於領悟我們當年對討價還價還是新手;一切已然太遲。
這是〈柱和樑〉,孟若老太太的時空技術。
這突如其來的時空切換讓我們瞬間對一輩子裡和上帝的討價還價進行了結算。
事實上,也唯有把時空尺度拉大,
才能真正對一個人的生命進行結算,不是嗎?
放棄一輩子所有的風流韻事,你感覺如何?
你覺得可惜嗎?但有穩當可靠的家庭生活不好嗎?
那算是幸福還是不幸呢?
那其實既幸福又不幸福,對吧?
然後伊格言說,他額外想到的是,
孟若老太太會不會對自己的生命進行結算呢?他這樣寫: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出生於1931年,幾乎一輩子生活在加拿大南安大略小鎮。
六十年來她維持著規律的寫作生活,日復一日。
她或許不是具有狂野爆發力或想像力的那型,她過得與她筆下那些小人物們的凡常哀喜並無二致。
但她知道生命的祕密就在其中,喜悅與悲傷,快樂與無奈,滿足與遺憾;那是常態。
在生命的長流中,或許即便是諾貝爾獎皆如此輕盈,輕得不值一提,
幾乎沒頭沒腦像個隨機事件。
或許孟若老太太在年輕時也曾試圖和上帝討價還價過──
我想至少在當時,上帝不曾允諾她什麼,或即使有也拒絕透露。
她不會知道。
那時,她對討價還價也還是個新手。
我們每個人都是。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黛西顯然依舊依戀著蓋茲比,然而同時卻又態度曖昧──她舉棋不定,不知是否該就此放棄不怎麼完美的婚姻(以及相當完美的物質生活,以及「慣於」此類生活的惰性)。而蓋茲比呢?伊格言說,他比黛西單純得多;毀滅他的並不只是他對黛西的純愛,還有對純愛的貪婪。那貪欲如此純真無邪,璀璨耀眼,如同鮮花、香檳泡沫或豪宅中川流不止的人群般指向永恆的虛空。問題在於,對純愛的貪婪是有罪的嗎?對幻象的迷戀真是有罪的嗎?
故事中緊接著發生了一場現實定義中的「罪行」。湯姆、蓋茲比、黛西、尼克一同開車進城去,準備前往另一場聚會──對吧,我們說了,當然要想辦法把所有人都湊在一起才有戲;那也是好萊塢通俗電影的敘事技術之一:快速升高角色間的衝突以導向結局。炙人的暑熱隱喻著所有人內心的焦躁,預示著災難即將來臨。一場致命車禍發生了,同車的蓋茲比和黛西不小心撞死了人,而執掌方向盤的正是黛西。
對,「死亡」和「罪行」緊接在這繁華宴席之後。這當然也是為了召喚最強烈的對比:一切事物皆瀕臨毀敗,而城市的無數幻影正試圖將其自身之輪廓隱沒入漫無邊際的蒼茫暮色之中。怯懦的駕駛黛西隱瞞了此事,因為有人十分樂意幫她隱瞞;那就是痴痴愛著她的蓋茲比。他乾脆謊稱自己就是駕駛,替黛西頂罪。在這罪行和死亡的場景之後,費茲傑羅如此描寫敘事者尼克與大亨蓋茲比的最後道別:
我們握握手,我慢步離去。走到樹籬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轉過身去。
「他們是一群混蛋!」我隔著草坪對他喊道:「他們那群人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你!」
我一直很慶幸當時說了那句話。那是我對他說過的唯一一句讚美,畢竟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贊成過他。剛開始他只是禮貌地點點頭,接著他臉上綻放出那種容光煥發的會心微笑。他那件華美的粉色西裝在白色臺階的相襯下顯得特別鮮豔。我想起了我第一次來到他這棟豪宅時的情景,那是三個月前──當時他的草坪和車道上擠滿了猜測著他是靠什麼罪行賺得大錢的面孔,而他就站在臺階上,隱藏著他那無罪的夢想,揮手向他們道別。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人為何總愛上不該愛的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的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文學
───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費茲傑羅《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茲比)顯然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了。故事背景設定於美國1920年代,經濟大繁榮的爵士時代──這是個美國夢的年代(伊格言說,那是個夢的量化寬鬆、希望的通貨膨脹的年代)──然而,這也正是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前夕。時間就是如此詭譎:經濟到達極盛巔峰,其實已快要盛極而衰了。而這同時呼應了故事主角蓋茲比的處境。
《大亨小傳》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敘事者尼克由中西部故鄉移居至紐約,打算從事金融期貨投機生意。安頓妥當後,他前往故事女主角──表妹黛西家中拜訪。這也是他在相隔多年之後再次見到表妹黛西的老公湯姆‧布坎南。作者費茲傑羅的寫作手法堪稱迅速俐落;從幾位主角的開場亮相就已經暗示了他們的基本性格。以湯姆‧布坎南為例──這是個反派角色,果然一現身就很討人厭。小說如此形容:
現在他三十幾歲,身材健碩,頭髮呈現金黃的稻草色,舉止高傲,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他炯炯有神的雙眼散發著傲慢的光芒,永遠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那套騎裝雖然講究得像給女孩子穿的,卻掩蓋不住他魁梧壯實的身軀。
這是一個孔武有力的身軀,一個蠻橫的身軀。
亮相之後,僅僅相隔八頁,湯姆‧布坎南便當眾發表了一番歧視有色人種的謬論;再相隔四頁,就在宴席之間,我們就偷偷知道湯姆「已經」背叛了黛西──他在外面養了個小三。
一般讀者看到這裡,不會討厭湯姆‧布坎南才怪。沒錯,這就是小說作者的技術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深度學習的技術:2週掌握高效學習,立即應用-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學習 法#閱讀#成功法☆集4THINK說書部落格創辦人 學習技術 之大成☆ 學習 的深淺,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和人生高度 學習 不夠深,是平庸之人始終平庸的原因。 ... <看更多>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心得]《深度學習的技術》心得筆記-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deep-learning-skills/ 是什麼讓一個人的成長速度比另一個人更快呢? 《深度學習的技術》的作者楊大輝的答案是:學習的深淺… ... <看更多>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在 [心得]《深度學習的技術》心得筆記-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deep-learning-skills/
是什麼讓一個人的成長速度比另一個人更快呢?
《深度學習的技術》的作者楊大輝的答案是:學習的深淺。楊大輝是作家也是個說書人,
本身經營4THINK網站,深度解讀許多書籍。
https://4think.net/
本書的結構性相當強。利用五層次的方法論,幫助讀者,建構出有深度的學習系統。
【第1層:記】
首先是最淺的學習層次:記。也就是將知識記下來的能力。作者介紹了五種效應,只要能
利用這些效應來設計學習,就能取得不錯的記憶效果。
〔一、提取效應〕
一般談到記憶,常用的方法就是反覆重讀。但研究指出重讀其實對加深記憶幫助有限。更
為有效的方式,是透過回憶或稱「提取」的方式來記憶。以背課文為例,比較好的方式應
該是讀一遍就默寫,「強迫」自己回憶讀過的內容。
這乍看很反直覺,而且會很痛苦。但這樣費力的模式反而更可以把內容真正刻入腦中。這
種現象稱為測試效應或是提取練習效應。所以,考試其實就是最好的記憶學習方式之一。
〔二、間隔效應〕
還記得過去學校怎麼安排課程的嗎?可能一個早上就有數學、英文、物理和化學對吧。為
什麼不集中起來,比方說整個早上都上數學呢?這背後其實是有理論支持的,也就是所謂
間隔效應。
這同樣很反直覺,因為大量集中學習可以一次學很多,而且完整性比較高不是嗎?但許多
研究都顯示分散學習其實效果比比集中學習效果更好。而這模式與下面要提到的交錯效應
有關。
〔三、交錯效應〕
相比集中學習,分散學習等於是讓學習內容交錯。在當下,可能會讓人很混亂,因為不同
的內容會打架。但長期來說,這樣的學習效果其實更好。可能的原因,同是這樣學習更燒
腦。而就學習來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是至理名言。
〔四、生產效應〕
所謂生產效應就是用自己的方式,重述知識點。比方說,做填充題或是問答題就是很好的
記憶訓練方式。而像我現在這樣,重新用自己的話,寫下書中內容,也是一種生產效應體
現。
〔五、變動效應〕
最後一種效應是變動效應。和在同樣環境學習的學生相比,不時轉換地點的學生會記憶得
更好。觀念也是類似的。與變換環境相比,同樣環境是較舒適不費力的,而學習恰恰就是
需要用點力,才能學好。
以上幾種效應,只要能妥善運用,就記得更牢。但不管怎麼樣,人終究不是電腦,任何記
憶都逃不過遺忘曲線。
好在,作者提到,多數重要、有用的知識,會不斷重複得遇到。因此,我們不該花太多時
間在記憶知識上,而這就接到學習的下一個層次:懂。
多數重要、有用的知識,會不斷重複得遇到。 -楊大輝
【第2層:懂】
大家應該都遇過這種狀況,教科書裡寫的每個字都看得懂,但合在一起就一團糊塗。在這
種狀況下,就算把整本書背起來也無法獲得高分,因為其實你並不理解內容。接下來,作
者講述了能將理解力最大化的五個條件。
〔一、相鄰可能〕
作者指出,閱讀是存在所謂馬太效應的,也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閱讀量越大的人,
閱讀速度就越快,理解就越好。原因是因為,許多知識點其實是環環相扣的,理解一個知
識點可以幫助你再攻克下一個。
當你在同一領域,累積前驗知識越多,理解也就會相對容易。因此,作者認為速讀法其實
對理解並無太大用處。因為過快了瀏覽會犧牲理解度,而這些犧牲又會影響對後面知識點
的理解。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句話:「閱讀可以加速,但理解不能。」
〔二、發散模式〕
神經學家將思維模式分成兩種: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專注模式指的是專注的思維狀態,
大腦會激活某區域的神經元,幫助深入學習。而發散模式則會激活較廣範圍的神經元,刺
激出創意思維。
發散模式往往能跳出框架,避免單一角度的思考,進而增進理解力。還記得阿基米德在浴
缸中,突然搞懂搞懂浮力的小故事嗎。這很有可能就是發散模式所發揮的魔力。
自己在寫作心得時,也常常在筆電前陷入卡關。反而在發呆的時候,能想出更好的描述手
法。所以當你遇到問題,理解不能時,可以試著放鬆自己,散散步、沖沖澡。或許,就能
與解方不期而遇喔。
〔三、自然頻率〕
自然頻率指的是人類大腦所擅長處理的範圍。聽過「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只是統
計數字」嗎?因為我們的大腦無法處理過大數目的資訊,而對更大數字反而無感。
此外,比起統計數據和嚴謹的文字,故事更容易影響人類的大腦。因為故事是更符合人類
自然頻率的敘述方式。
因此,只要將知識描述成符合人類自然頻率的方式,就能更增進理解度。作者指出學習的
時候可以練習對自己說故事,試著將資訊轉成生動的畫面來增加理解。
〔四、透徹程度〕
第四個條件是要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可以透過費曼技巧來實現。費曼認為:「如果無
法把知識解釋的簡單、清楚、易懂那就是還沒完全理解知識」。因此測試自己理解的簡單
方式,就是想像自己將知識解說給不明白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費曼技巧。
〔五、工作記憶〕
請回答以下數學問題:84X48X748X4=?
雖然是簡單乘法,但如果你沒學過心算應該無法輕鬆處理這樣的問題。因為計算這問題的
加工資訊量,已經超過你的工作記憶容量。這裡可以透過資訊壓縮或是資訊卸載的方式來
幫助理解。
比方說,心算就是一種資訊壓縮的手法,可以將對一般人來說超量的資訊,轉成大腦可接
受的工作記憶量。而對一般人來說,上述的問題只要在紙上寫下算式,同樣可以輕鬆解決
,這就是所謂的資訊卸載。將知識暫存在紙上,就有更多餘裕去處理問題。
掌握以上方法,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就能得到加強。但對於要理解一個系統的運作模式,恐
怕還有所不足。這時候就要進入下一層:網。
【第3層:網】
如何將零散的知識點組合成系統呢?你需要一張網,一張連結知識、組織邏輯的知識之網
。
認知科學家將知識分成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外顯知識指的是「透過符號系統表達的知識
」,像一般課堂知識多半是外顯知識。而內顯知識則是難以用符號表達的知識。比方說騎
腳踏車、打籃球。
編織外顯知識之網必須透過排列知識。比方說,心智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藉由排列,
將思維可視化。這裡放上此書的心智圖排列(https://bit.ly/31PYqHO)供參考。此外,書
中還提到了概念圖和作者自創的三力圖,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到書中挖寶。
那要如何學習內隱知識呢?可以透過刻意練習。下面是簡易的刻意練習步驟:
1. 找個好教練
2. 挑戰適當難度
3. 專注和警覺
4. 設定總體目標和具體小目標
5. 即時的反饋
透過排列知識和刻意練習可以將外顯與內隱的知識之網編織起來。但知識之網還是有品質
之分。我們需要更進一層,提升網的質量,達到拓的領域。
【第4層:拓】
前面三層是關於知識點的理解整合,但對知識品質沒有深度檢視,也缺乏知識廣度的涉獵
,更無法利用知識舉一反三。要達到這些,我們需要拓的能力。作者提出三個面向拓展知
識領域,分別是正確性、多樣性和創造性。
〔一、正確性〕
在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取得知識的門檻大大降低,但獲取正確知識的成本反而相對提高
。在大量內容農場崛起,媒體素質堪慮的年代,如何過濾垃圾資訊,淘出知識金礦成了重
要課題。這樣的過濾機制,作者稱之為第二層思考。
所謂第二層思考,就是屏除對知識的第一層直覺反應,對知識加工處理,產生更深刻的理
解,保障知識正確性。可以透過下面5個方式思考:
1. 自我反省:透過承認自己的理解錯誤,反省思考來獲得成長。
2. 激進的事實:真實世界是最好的導師,學會屏除主觀信念,接受事實洗禮。
3. 演出聰明人:思考比自己更聰明的人會怎麼思考,用怎樣的思路來面對問題。
4. 提防不可證偽的知識:注意那些無法證明真偽的知識。
5. 想像一下事物的對立面:思考事物的對立面是否有可取之處。
〔二、多樣性〕
多樣性就是要跨領域學習,也就是成為所謂通才。在這個混沌不明的多元年代,通才要比
專才更為吃香。這裡讓我想到蒼藍鴿,在醫學領域外,再發展youtube、podcast和寫文章
的能力,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但要在多個領域都兼顧其實相當困難,比較務實的做法是先在一個領域成為專才,再策略
性的拓展知識疆域。這裡作者提出使用80/20法則來分配學習。也就是先將時間的8
0%花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剩下的20%就拿來探索其他感興趣的領域。
〔三、創造性〕
正確性與多元性確保地學習的品質,但真正能帶來改變的,是創造性。這裡作者提出了兩
項增加創造性的方針。
1. 第一原理思維: 第一原理思維指的是「回歸事物的本質,再重新推導」。作者舉鋼鐵人
原形馬斯克為例。當初他就是藉由第一原理分析出了電池所需的基本材料,進而推演出,
組裝超便宜電池的可能。最後將這樣電池應用在特斯拉身上。
2. 緩慢的靈感: 不同於靈光乍現,緩慢的靈感指的是創意會在流逝的時間中逐漸成型。作
者以達爾文為例。在產生演化論這樣的驚天動見前,達爾文其實經歷了大量的思考過程。
也就是說,創意不是忽然產生的,而是需要厚實的累積。
而這三個面向是相輔相成的,正確性是多樣性學習的基礎,而多樣性可以增加切入觀點,
進而提升正確性,甚至併發出創造性。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發現,深度的學習來自深度的思考。而這裡有一個最強而有力的工具,
可以將上述的三個面向像撒尿牛丸般,融成一體。作者稱之為:思想孵化器。或者是較通
俗的名字:寫作。
如作者所言,寫作一次,就等於有深度的思考來完成一次有深度地學習。老實說,當時閱
讀時,並沒意會到寫作的功效。但在今年開始寫文章後,才深深體會到作者所言不假。
寫作一次,就等於有深度的思考來完成一次有深度地學習。 -楊大輝
【第5層:活】
不論再厲害的學習方法,如果無法落實到自己身上,終是徒然。最後一個層次:活,便是
要將這些理論應用在生活上。
1. 順藤摸瓜,只讀好書 在資訊不虞匱乏的現在,稀缺的是時間,而不是資訊。因此讀好
書,吸收有質量的資訊便格外重要。作者建議可以透過喜好閱讀的人的推薦,順藤摸瓜得
找到優質書籍。另外,自己也推薦閱讀較信得過的媒體像是報導者、端傳媒。
2. 檢視閱讀,大致理解 檢視閱讀的方法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當中有提及,有興趣的
人不妨參考一下。
3. 果斷棄讀,沉沒成本 簡單的說,書是拿來讀的,但不是拿來讀完的。如果發現自己不
需要這本書,可以果斷的棄讀。不要陷入沉沒成本陷阱。
4. 沉浸慢讀,思緒自由 慢讀指的是用舒服的速度,品嘗作者的文字,沉浸到內容中。速
讀只能是快速檢視的工具,唯有慢讀才能真正讓思考自由。
5. 加工知識,三階筆記 第一階是「紀錄」,記下知識點、想法、洞見。第二階是「排列
」,像上面提過的心智圖。第三階則是「加工」,也就是透過寫作,深化學習思考。
6. 多重切入,深度貫通 作者建議可以找幾本同樣主題的書,用不同的作者視角理解。這
裡,我覺得可以利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主題閱讀的方法來實踐。
7. 個人項目,發洩知識 作者建議,可以執行一個主動的個人項目,來實踐學習。不管是
拍短片、寫程式都好。對我來說,姆斯的閱讀空間就是一種個人項目的實踐。
【總結】
此書以學習五層次為鋼骨,步步建構學習架構。從基礎記憶,到搞懂知識,進而編織系統
之網,拓展能力疆域,最後實踐在生活中。是一本結構堅實,理論清晰的著作。
雖說內容不算平易近人,但也不特別難讀。作者旁徵博引,並用許多自身經歷來解說。對
於我的學習提供了許多操作的實用依據。相當推薦對學習有興趣的人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29.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3887909.A.B0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