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求生的威士忌酒廠--中文威士忌雜誌第43期
歐美疫情再起,英格蘭於11月初再度祭出長達4個星期的禁足令,蘇格蘭雖然不在列,仍必須嚴守社交隔離原則,酒廠的運作因而大受影響,所有原本需要併肩執行的工作都只能拆成分解動作,例如調酒室內先由助理將樣品準備好,而後調酒師再進入室內進行品管或調製,不僅效率低,所需時間也拉長,可想而知的是蒸餾產業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受到影響。
這種全球驚變狀態將持續多久?樂觀者看到明年下半,但普遍認為得延到2022年春,導致近十幾年來的威士忌大爆發似乎被迫稍稍停頓。即便我預言將會有少數小酒廠撐不下去,但2~3年的停頓還不致引發關廠潮。回顧威士忌的產業史,1970年代發生的大蕭條境況比今日更為慘烈,我們懷念的Brora、Port Ellen、Rosebank都在這十多年期間關門,但酒友們或許不知,好幾間蒸餾廠為了在逆境中求生存,動起兼營副業的腦筋,儘管並不成功,卻讓我們看到酒廠能屈能伸的柔軟身段:
格蘭花格的小龍蝦養殖事業
純家族經營的格蘭花格大家應該都十分熟悉,當他們察覺到威士忌產量已經過剩時,開始思考是否可利用過去廢棄的熱水來養殖小龍蝦(crayfish,就是大陸人大啖的淡水龍蝦),而後在1975年從瑞典引進了小龍蝦苗,放入一座搬入蒸餾室保溫的舊糖化槽,水源來自加熱後的冷凝水。雖然畢生經營蒸餾事業的John Grant毫無水產養殖概念,終究還是克服了小龍蝦脫殼和自相殘食種種問題,小龍蝦在溫水環境下快速生長,John信心大增,廣邀記者到廠參訪並饗以小龍蝦大餐。酒足飯飽後,John打算向記者們詳細說明酒廠的新事業,但記者們毫不領情的嘲弄,立即澆熄了Grant家族的熱情而不了了之。雖說如此,John事後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仍認為那批小龍蝦確實鮮美,只是無法賺錢,所以通通進入酒廠員工的肚子裡。
湯瑪丁與鰻魚
酒友們或許不知,1970年代的湯瑪丁是全蘇格蘭最大的蒸餾廠,年產量達1,250萬公升,也因此對於烈酒景氣十分敏感。或許受到格蘭花格的啟發(教訓?),酒廠在1980年代初將某間發酵室改建為魚塘,同樣使用廢棄熱水,但養殖的不是小龍蝦,而是滑溜的鰻魚。湯瑪丁顯然有備而來,鰻魚在他們細心呵護下養得頭好壯壯,足以出口到嗜食鰻魚的荷蘭、日本等地賺取業外收入,似乎開創了一番新事業。不過問題不在養殖,而是威士忌的全球大蕭條,產量不得不大幅縮減,連帶的影響到溫水供應,進而影響鰻魚的生長。到了1980年代中,部分蒸餾器被迫拆解,年產量下滑到約500萬公升,而鰻魚事業也只能終止了。
格蘭蓋瑞的溫室蔬果
同樣利用酒廠生產廢能,但真正發揚光大且揚威國際的唯一案例,當屬格蘭蓋瑞。酒廠利用原本已經使用的熱能再利用系統,於1977年建造了一座大型蔬果溫室,種植包括番茄、茄子、黃瓜等蔬果,以及鬱金香、天竺葵種種花卉,經營績效非常好而聲名大噪,番茄的年產量最高達到200噸,BBC還製作特別節目來報導這座「希望菜園」,也曾展示在1982年美國世界博覽會中的英國展館。可惜酒館經理轉任到波摩之後,後繼者對於蔬菜園興趣缺缺,尤其是逐漸擴大的菜園需要更多的熱源,酒廠只得拉長蒸餾時間而切取過多的酒尾,導致這段時期的產品出現奇妙的皂味。這種「為蔬果溫室製做熱能」的生產模式已經本末倒置,雖然1985年左右建造了一套菜園專用供熱系統,但人事已非,最終在1993年徹底放棄,當時的覆盆子園,今日已經是一片住宅。
以上三間酒廠不是特例,Glen Moray曾將廢棄的撒拉丁箱(發麥用)改建為魚池,用來養殖吳郭魚(tilapia),坦杜酒廠嘗試過鱒魚,而高原騎士酒廠則另闢蹊徑的種植蘑菇。這些失敗案例留下來的共同教訓是:
1. 酒廠的能源支出極高,切勿浪費,必須循環利用。
2. 蒸餾廠好好的做酒即可,不要三心兩意,否則留下的都是笑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Din Xiao-Y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丁小羽很常到宜蘭旅遊,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在宜蘭大同鄉有哪一些必去的宜蘭景點,想要完整的了解泰雅族的文化嗎?快來看看這一支宜蘭大同景點的介紹,趁著休假時間一起到宜蘭大同鄉玩吧! 「崙埤部落」有知名的「櫻花公園」、「九寮溪步道」,「泰雅文化館」。 「#泰雅文化館」是目前唯一使用原住民母語所展示的文物館...
「湯蘭花湯英伸」的推薦目錄:
湯蘭花湯英伸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聊聊小蘭花的高敏感特質:為什麼為什麼問個不停的孩子】
「#蘭花與蒲公英」一書的作者,湯瑪士・波依斯醫學博士,把高敏感兒比喻成蘭花,因為具有這個特質的孩子腦內構造對「環境」和「壓力」的反應特別明顯。就像蘭花一樣,對溫度濕度和土壤有精準的要求。如果被滿足,就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相反的,如果被疏忽,就會孱弱憂鬱,無法茁壯。
--
幼兒版高敏感檢測表裡,有一項是「#有大量的問題想問」。
蕃茄,非常,符合。
蕃茄三歲左右的某一天,跟一個熟識的朋友約出去玩。一起消磨了一下午之後,不知怎麼的,朋友跟我說:「蕃茄好像很喜歡問『為什麼』耶。」被朋友一提,我自己也好奇起來,就開始在心裡默數蕃茄問過的「為什麼」。結果,兩個小時內,蕃茄就問了五十次。
對,兩個小時,五十次。
所以今天想以一個「仍然深陷其中」的「受害者」身份來分享一點相處之道。
我其實相當驚訝。驚訝的理由是,我並沒有發現蕃茄問得那麼頻繁。我原本是對「為什麼為什麼期」嚴陣以待的,深怕自己不小心抓狂吼小孩,畢竟聽過太多家長被這個時期煩死。
我對自己的反應感到很好奇,開始觀察蕃茄問出的問題,進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蕃茄的「為什麼」讓我覺得煩躁,通常都是因為我出現「#我怎麼會曉得?」或者是「#最好是我講了你會懂。」這兩種情緒,而會出現這兩種情緒的理由,都是因為我「誤以為」蕃茄想知道的是「#知識」。
舉一些蕃茄話匣子剛打開時問過的問題:
🍅為什麼積木一直掉下來?
🍅為什麼蓋不起來?
🍅為什麼筆有不一樣的顏色?
🍅為什麼我們只有兩個眼睛?
🍅為什麼手臂這麼長?
🍅為什麼我們沒有尾巴?
🍅為什麼我們沒有毛?
🍅為什麼阿嬤的頭髮很捲?
🍅為什麼艾琳的胸部比媽媽的大?
🍅為什麼那個阿姨的聲音很像男生?
以第一個「#為什麼積木一直掉下來?」為例,如果我內心想到的是「#因為有地心引力啊」,那我幾乎立刻就會覺得「最好是這個說明了你會懂啦」,然後就因此覺得「煩死了問這麼大的問題幹嘛找我麻煩不懂就不要亂問」。
然而事實上,當我能夠心平氣和應對的時候,我發現,蕃茄並不是想知道那些「道理」。他頻繁地使用「為什麼」是因為他的詞彙很有限,任何引起他興趣的東西都用「為什麼」來提問。而他會問問題,其實只是因為他開始想要「#思考」和「#裡解」周遭的世界。
我發現兩種態度對我自己很有幫助:
第一種,如果是蕃茄遇到的問題,他其實是要「#求助」,所以我會告訴他為什麼事情無法順利進行。
🍅為什麼積木一直掉下來?
🧟♀️因為你放太邊邊了(幫忙放)你看這樣就可以了。
🍅為什麼蓋不起來?
🧟♀️因為罐子的大小不ㄧ樣,這是另一個瓶子的蓋子。
第二種,如果是對於某些「#觀察」的提問,我會把它當成聊天的話題。
🍅為什麼筆有不一樣的顏色?
🧟♀️我覺得有不一樣的顏色畫起來比較漂亮。你覺得呢?
🍅為什麼我們只有兩個眼睛?
🧟♀️你想要第三個眼睛嗎?要他長在哪裡呢?頭上嗎?
🍅好奇怪喔,會被頭髮蓋住
🧟♀️是耶,而且這樣梳頭都會梳到眼睛好痛
🍅我不喜歡
🧟♀️我也不喜歡。不過有第三隻眼睛可以看到天花板好像不錯。
🍅我覺得不需要耶。
🧟♀️你覺得不需要嗎?好吧,那就維持兩顆眼睛吧。
最最最最尷尬的狀況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很大聲問 #可能會冒犯別人的問題。蕃茄就曾經在捷運上指著一個阿公問:「為什麼那個阿公沒有頭髮?」,另一次是指著輪椅上的人問:「為什麼那個叔叔不能走路?」
這種時候,我的處理方法可能會跟大家預期的不同。
我會笑咪咪地接著蕃茄的話說:「而且你看,那邊還有長頭髮的姊姊,跟短頭髮的叔叔,每個人的髮型都不一樣呢!」坐輪椅的那次,我則是跟蕃茄說:「叔叔的腳可能不太方便走路,所以需要輪椅幫助他。」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會完全不看對方只看著蕃茄,讓對話完全只侷限在我跟蕃茄之間。我不會跟對方點頭致意,更不會跟對方道歉。第一個理由是,這樣對方就可以假裝沒有聽到,不需要跳出來承認「你們在說我」。這樣反而比較不尷尬。
第二個,如果我出來賠不是,蕃茄一定會開口問「你為什麼要道歉?」或是「你為什麼要說我亂講話?」,那我很有可能會因為處理不來這樣複雜的狀況,反而惱羞成怒罵小孩。與其讓場面變成這樣,我寧可專注於給蕃茄的機會教育。
但是,嗯,也是有,完全凹不過來的時候。
那一次是在回台灣的飛機上。降落在桃園機場,安全帶的指示燈熄滅之後,很多人就紛紛往走道移動,準備隨時可以下飛機。有一個姿態曼妙的女性,穿著火辣帶勁的超短上衣,走到傑克身邊停下,無法再前進了。對方裸露的柳腰和肚臍就這麼剛好停在傑克的臉旁邊,我才心想不妙,蕃茄就開口了:
「媽媽,為什麼那個阿姨的衣服那麼短?都看到ㄉㄡˇㄗㄞˊ了。」聲音清楚又嘹亮,完全沒有解讀空間。
「嗯,對,因為台灣很熱,大家會想穿少一點。」我極力把自己的聲音壓低,同時感覺自己不由自主地把蕃茄抱緊往窗戶的方向轉。
「爸爸,你看ㄉㄡˇㄗㄞˊ耶!」蕃茄轉過身,越過我的肩膀,右手手指伸得長長的,很高興地跟爸爸報好料。
傑克的耳朵變成深紅色的,快速點頭,非常非常非常小聲地說:「有啦,看到了,好了啦。」
「爸爸,轉頭啊!要轉頭才看得到啊!」蕃茄以為爸爸沒聽懂,拉高分貝繼續下指令。
這是我跟傑克人生中,最漫長煎熬的五分鐘。當時沒有一口把蕃茄的頭咬下來,真是太佩服我們兩個了。
高敏感兒的家長,請把臉皮練厚一點吧。
--
同場加映四歲進階版「為什麼」,已經有回答一輩子的心理準備了⋯⋯。
為什麼很多人台灣的人會講一點英文?
為什麼一下飛機以後大家就開始講中文?
為什麼戴口罩就比較不會傳染肺炎?
為什麼你有生理期?
為什麼剛剛那個阿姨看起來很生氣?
為什麼剛剛那樣講話不禮貌?
為什麼導盲犬不會說人話還可以告訴人有危險?
為什麼我一個禮拜上三天學,媽媽只需要上一天?
大家有被問過什麼怪問題呢?
湯蘭花湯英伸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些互動經驗讓我一步一步遠離了打罵:減少了「教」孩子的內心衝動,我得到一個平靜有彈性的自己,育兒的樂趣也大幅增加】
撰文・安 繪圖・傑克
五月了,這是一個特別的月份。在這個月份,我很想談談身為家長內心的大小劇場,回顧一下蕃茄從出生到現在的一些過程。
前一篇文章提到,因為自己過去的經歷,我是強烈反對打小孩的,但是對於責罵和處罰孩子,我並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想法。「責罵」我的直覺反應是效率不高又傷身,但是也許無法避免;而其他常見的「冷處理」、「罰站」等等的規範方式,我不介意試試看,畢竟孩子需要受到規範。
但是最終,我發現自己捨棄了所有的處罰。
我想談談自己,在蕃茄 #零到三歲的那一段時間,是如何逐漸認同使用「#正向教養」來引導孩子。想談談過程中那一個一個「#奠定基礎」的事件,讓好奇卻不知從何著手的家長們,有一些前例可以參考。
今天這篇,是有關吃飯的議題。
開始跟蕃茄當家人以來,遇到的第一個撞牆期,是「#教蕃茄怎麼使用湯匙」。蕃茄大概一歲三個月的時候開始對湯匙非常有興趣,會自己握著,在碗盤裡面挖來挖去。
一開始我們還覺得有趣,反正另外也有一些可以自己手抓的食物,不怕蕃茄餓到,就隨便他吃。但是一週兩週過去,他的湯匙始終拿「#反的」,也就是說凸的那一面朝上,怎麼撈食物都會掉下來。(白眼)
這種拿法永遠都不可能學會啊!家長的內心實在是很崩潰。每天每天看他反拿湯匙在那邊撈不到,每撈一次我們就覺得煩躁一次,終於,忍不住要幫蕃茄把湯匙「#翻過來」。
只是翻過來而已,只要他懂得翻過來就是正確的方向,這樣再怎麼不會總會撈到一點東西吧,湯匙應該真的不難才對啊!
沒想到,就是這麼難。難的地方在於,「#蕃茄不讓人教」。
「蘭花與蒲公英」這本書上說,(對,我收到書了)孩子的氣質從一出生就顯現了,我止不住地點頭。
蕃茄從將近一歲開始就是個不讓人教的孩子(而且一直到今天還是這樣)。我嘗試拿著湯匙跟他說:「蕃茄,你看是這樣拿。」他連頭都不抬,根本不看我。我改成把他的湯匙直接抽走,想要讓他注意聽我示範,他直接開始大聲尖叫拍桌,把他的湯匙搶回來。我換成很有禮貌地碰碰他的湯匙,跟他說:「蕃茄,湯匙借我一下,我跟你說⋯⋯」下場是直接被推開。
新手爸媽應該都有卡關就上網狂搜文的經驗。我跟傑克看了很多文章,看了一堆分享如何「訓練」小孩,用遊戲跟小孩互動的教學方式,但是當一個孩子根本不看你,也不讓你示範,一點用也沒有。
「#不要管我!」蕃茄的訊息非常清楚。
我跟傑克只好每天看他用這種永遠不會成功的方法,每撈一次我們就隔空互翻白眼一次,有時還得捏住自己的手腕防止自己「雞婆」。能夠做的,就是假裝完全不在意,同時觀察蕃茄失敗的狀況,幫他把餐具換成比較合適的種類,還有在碗盤快要翻倒的前一刻,出手把餐具救下來XD(文末會分享)
奇蹟發生的那一天晚上,我剛上完班,正在等電車回家。家裡的一大一小顯然正在用餐。傑克很煩躁地line我說:「到底要怎麼教他用湯匙啊⋯⋯。」我才剛打完「沒辦法」的時候,突然螢幕跳出兩個字:「會了!!!!」兩分鐘後,傑克傳來一小段影片,畫面上是坐在椅子上的蕃茄,#穩穩當當地握著湯匙,#一口一口準確地把味增湯飯送進嘴裡。
居然有這種事!!!!
這件事成為一個「#奠定基礎」的事件。我們從這次的經驗當中理解,「#雖然看起來毫無邏輯,#但孩子不是在瞎搞」。行為上的荒謬來自於孩子的毫無經驗,但並不代表他們是笨蛋,也不代表一定要照家長的方法做,他們才會達到目的。
「喀。」這是我跟傑克的焦慮獲得解放的聲音。
那之後,我們能夠以輕鬆的心情看待非常多「不照步來」的行徑:例如拿叉子撈湯;花大把的時間把橘子皮撕成小塊;把書倒過來讀再張開嘴巴啃;把所有的筆從筆袋裡拿出來再一根一根塞回去;把水從大杯子倒進小杯子;把手伸進積木堆裡嘩啦嘩啦地翻攪⋯⋯。沒想到只是心態的轉換,就讓原本很緊繃的互動變得充滿彈性,也能夠跟蕃茄一起大笑他搞出的亂子了。
「#插手」製造衝突和壓力,「#放手」享受自由和樂趣。這是我跟傑克一起體會到的育兒第一課。
————————————————————————————
【#餐具挑選心得回顧】
#碗盤——選擇「牆面」比較高的類型,挖的時候比較不會撒出來。選擇底部沒有墊高,重量比較重,碗底比較寬的類型,比較不容易翻倒。
#湯匙——選擇粗的把柄湯匙,比較適合抓握。前端如果是平直線不是圓弧的設計,撈的時候東西比較不會掉出來
#重要提醒:小孩跟貓一樣,特地買的東西不見得會買單,所以只要是孩子願意使用願意嘗試的餐具,就是最合適的餐具!
湯蘭花湯英伸 在 Din Xiao-Y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丁小羽很常到宜蘭旅遊,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在宜蘭大同鄉有哪一些必去的宜蘭景點,想要完整的了解泰雅族的文化嗎?快來看看這一支宜蘭大同景點的介紹,趁著休假時間一起到宜蘭大同鄉玩吧!
「崙埤部落」有知名的「櫻花公園」、「九寮溪步道」,「泰雅文化館」。
「#泰雅文化館」是目前唯一使用原住民母語所展示的文物館,是屬於泰雅族的民族博物館►►https://pse.is/3nygkv
這邊有完整的地理及歷史介紹,而且結合藝術與人文,可以欣賞泰雅族編織的手工作品,假日還有現場DIY教學可以體驗。
特別的是有提供免費的原住民族服的更衣體驗,還可以體驗泰雅族在地的婚禮文化,是一個很有特色的 #宜蘭大同景點!
「松羅部落」 的「#松羅國家步道」,讓你走進滿滿芬多精的世界►►https://pse.is/3pe2y2
「英士部落」(芃芃部落)裡,還保留傳統的烤火屋,還有籐籃手工藝,最有名的就是「#芃芃野溪溫泉」►►https://pse.is/3nc65n
「樂水部落」透過部落營造,推動體驗式的泰雅生態觀光,現在可是非常的夯呢。
「寒溪部落」的「#古魯林道」是以前大元山林場的運材林道,現在已經是一條自然生態的健行秘境。►►https://pse.is/3n8lyw
「#寒溪吊橋」宜蘭最長的一座吊橋,也稱情人吊橋,菱形的祖靈之眼,十分特別►►https://pse.is/3p5mpe
丁小羽邀請大家一起來 #宜蘭大同鄉~走進部落裡~森呼吸!
★特別感謝「原住民族委員會」、「宜蘭縣政府」、「宜蘭縣原住民事務所」合作邀約一同拍攝★
※泰雅生活館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朝陽60號
電話:03-9802143
營業時間:08:00~17:00(每週一休館)
門票:全票$40元,優待票及團體票$20元
影片章節:
00:00 影片開始
00:26 崙埤部落
01:03 松羅部落
01:25 英士部落
01:53 樂水部落
02:19 寒溪部落
※延伸閱讀-更多的「#宜蘭景點」、「#宜蘭美食」在這邊:
●#田媽媽泰雅風味餐廳,泰雅族特色料理都在這►►https://tinyurl.com/y35r4khs
●#Herbelle龍潭湖畔悠活園區,全台最大的貨櫃屋景點就在這►►https://tinyurl.com/y4h8swno
●宜蘭版的小日月潭,一起漫遊在 #龍潭湖風景區►►https://tinyurl.com/y2s7aebw
●#幸福時光 happy time,巴士遊戲室、室外大庭院,給你滿滿的幸福時光►►https://tinyurl.com/y4u5k99r
●便宜又好吃的 #宜蘭包子店-#龍潭包子店►►https://tinyurl.com/yxja48n8
●#金車礁溪蘭花園,免費的 #宜蘭室內景點,來當一天的蘭花仙子►►https://tinyurl.com/y786esu3
●免費看鯊魚、魟魚的室內景點-#金車生物科技水產養殖研發中心►►https://tinyurl.com/y7x9qls2
●一起去 #清水地熱公園煮溫泉蛋、煮玉米、泡腳►►https://tinyurl.com/w4b8m7a
●來去煮溫泉蛋,宜蘭太平山的 #鳩之澤溫泉,是你一定要來的宜蘭景點►►https://tinyurl.com/rg9ndgm
●宜蘭太平山的鳩之澤溫泉是你到 #宜蘭泡湯 的好地點!必去一次的宜蘭景點►►https://tinyurl.com/wacddb3
●在 #東澳烏岩角 體驗獨木舟、走訪海蝕洞、神秘沙灘►►https://tinyurl.com/y72x9w95
也一起來關注我的更多其他平台吧!
※丁小羽的FB粉絲團:
https://pse.is/3l2x2x
※丁小羽的IG很好看:
https://pse.is/3lhmc6
※丁小羽的部落格:
https://pse.is/3kpdq2
※丁小羽的Youtube:
https://pse.is/3kvjb5
※丁小羽的Twitter:
https://pse.is/3k54un
湯蘭花湯英伸 在 種籽社會企業- 阿里山獵人餘音 原住民教育篇之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鄒族,記憶中很散亂的刻板印象:最早是女明星湯蘭花,更早應該是小學課本的吳鳳。 ... 年輕俊秀的湯英伸,曾是嘉義師專領頭表現的學生﹐只因活潑頑皮觸怒嘉義師專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