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想 ] 身為觀光客的我們究竟想看到什麼:觀光客凝視的交互關係 / 黃温庭
.
福熊黃溫庭針對周大頭觀點的延伸反思非常有意思啊~在當代的觀光行為裡,搜集「符號」已經成為一種供需系統,我們透過非觀光時期的符號框架建構(旅遊節目、時尚雜誌、觀光廣告),來去培養我們的視覺慾望。所以,是否我們最後也只是看到我們想看到的?
.
而這些符號進入到象徵交換的商品關係之後,便是無止盡的地方異化?
.
#觀光客凝視 #客家花布 #圖騰
.
______以下福熊原文______
.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我跟春日廚房Kasuga's Kitchen的經營管理階層也討論過這個話題,因為長官也給過相同的建議。(可見得爬到長官的位置,頭腦都長得類似)
.
在原住民地區的餐廳就一定要在牆上掛傳統服飾、獸皮、獸牙,盤子上擺葉子,弄成風味餐的樣貌,才算是呈現「#原味」嗎?開在客家鄉鎮的麵包店就要天花板掛滿花布,麵包裡塞福菜、菜脯,才算是有「#客家感」嗎?
.
長官給予這樣的建議,背後是基於傳統文化保存的理由,還是要再現「#刻板印象」給觀光客看?
.
英國學者John Urry指出觀光經驗的建構來自符號的消費與收集,觀光客的凝視是符號化的凝視,視覺經驗是觀光旅遊的重要面向,更強調「#凝視主體」和「#凝視對象」之間社會權力關係的操作與展演。
.
原住民傳統服飾、獸皮、獸牙、葉子、花布、福菜、菜脯......等等源出於傳統,但現在都已經成為「符號」。觀光客要「凝視」到他們預期的東西,集滿「符號」才能得到滿足時,業者就只好給予。
.
但這就是觀光客想要的「#真實」嗎?
.
客家人吃福菜、菜脯吃到膩吃到怕了,麵包裏頭還塞同樣的東西,當地人會想買嗎?原住民家中有傳統服飾,屋外就有滿山的葉子,就不能跳脫原有模式,嘗一嘗何謂「都市人」的食物嗎?
.
#當地風情變成千篇一律的時候,是好事嗎?能不能百花齊放,能不能豐富多元?當原住民文化與客家文化保持著包容性、開放性,以核心精神浸染外來的,久而久之就收納進來變成傳統文化了。當只聚焦在特定符號時,傳統文化只會越縮越小,越來越狹隘。
.
而且話說回來,台灣福佬人所開的店,所消費的場所,多以東洋、西洋為時尚,他們(也是「我們」,因為「我」也是)為自身傳統文化做了多少努力?又有什麼資格去指著要求別人?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