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心智模型衡量局勢
人類的思考需要運用各種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又譯為思考模型)。這些模型描繪著現實,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看出各種模式、預測事物的發展、瞭解自己遇到什麼狀況。要是沒有這些心智模型,現實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怒滔洶湧的資訊洪流,又或是各種原始感官體驗與情感的叢林。正是心智模型為我們帶來秩序,讓我們能夠無視不必要的事物而抓住重點—就像在雞尾酒會上,只聽到自己的對話,而不管四周其他人的吱吱喳喳。我們會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套現實的模擬,用來預測情況的發展。
雖然我們可能並不自覺,但心智模型時時刻刻都在運作。但也有時候,我們會清楚意識到,自己正運用怎樣的觀點在衡量局勢,而且也能夠刻意堅持觀點或改變觀點。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像是換工作、生小孩、買房子、關掉工廠、蓋一棟摩天大樓),就最常有這樣的感受,你會發現自己的決定除了出於客觀邏輯,還會有一些更根本的理由,像是看待當下情境的視角、認定世界運作的方式。而這種潛藏的認知因素,就是由各種心智模型組成的。
我們必須去詮釋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就會影響我們的行動。這些都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情,但也總是覺得理所當然而渾然未覺。
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也就是我們所選擇應用的心智模型,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也決定我們如何行動。思考框架讓我們能夠歸納類推,得出抽象的概念,再應用到其他的情境當中。這樣一來,我們即使面對新的情境,也有辦法應對,而不需要每次都從頭開始學習。無論何時,思考框架都會默默運作。但我們可以刻意停一下、問問自己:現在我們運用了怎樣的框架?這真的是最適合目前情景的框架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能去選擇其他更好的框架,或是創造全新的框架。
.
▍我們所謂的「框架」
框架(framing)這個詞,在社會科學領域已經談了很多。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就曾清楚解釋過,對各種結果採用了不同的說法,會影響別人所做的選擇;他們把這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並認為這是人類推理的一項缺失。
而在這本書,我們雖然也用了「框架」一詞,但含義卻有所不同:我們指的不是對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而是要刻意掌握自己的心智模型,在下決定之前,先發掘出各種選項。面對特定情境,選錯思考框架肯定就會讓決策有所疏漏;雖然如此,建立思考框架仍然是人類為自己賦權賦能的重要能力,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重塑世界。無論是個人或是整體人類,要是少了這種能力,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可能有人會認為,另啟思考框架就好像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也就是:某個特定領域的主要概念及實務有了根本上的改變。1962 年,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就提出主張,認為是一次又一次的典範轉移,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然而,典範轉移和改變思考框架並不完全相同。每次典範轉移,都是在另啟思考框架,像是哥白尼的地動說推翻了托勒密的天動說模型。但是,每次另啟思考框架,卻不一定稱得上是典範轉移;另啟思考框架是一件相對頻繁得多的事。有些時候,改變思考框架會改變整個社會對世界的觀點;但遠遠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會為個人的生活,帶來一些小小但深遠的改變。
不論是哪一種,如果另啟更適宜的思考框架,就能讓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創造更好的局面。
說要建立或改變思考框架,可能讓人覺得很複雜、很困難。這確實需要一點技巧,但人們其實很懂這一套。雖然我們平常不見得意識到這點,但人類幾萬年來一直在建立及改變思考框架。
思考框架並不只是個人的個別觀點,而是我們的基本認知模型。不過,若以「觀點」來打比方,確實有助於瞭解什麼是思考框架。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在1420年左右,確立了幾何透視畫法,而在這之前的繪畫是把世界畫成平面,各個物體的位置則是以重要性來決定。是在布魯內列斯基之後,畫家才學到了透視法,學會如何表現深度、如何畫出我們眼睛實際所見的景象。比較這項改變前後的畫作有何不同,有助於理解改變思考框架有何效力。
每個人都會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做出大大小小的各種預測和決定。而這就像是一直進行著某種心理上的時空旅行。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更善於此道,但不論是誰,也都有一些可以再改進的地方。事實上,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改進。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我用我的理解舉了原生家庭與關係的例子,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思考框架對我們的影響。學習「思考框架」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在於覺知:我們如果持續使用不適合的框架,導致痛苦的結果,那是什麼原因阻礙我們使用更合適的思考框架呢?
像這種練頭腦的書,偶爾看看,可以預防失智,強迫思考,也是蠻好的事情。這種自我挑戰,是我自己平常就會做的事,也跟您分享。
祝願您,能建立適宜自己的思考框架!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Ant H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著權威幫忙扁人,相對容易。 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相對困難。 以上內容純粹瞎掰,相信的人我只能說你要成神了。 韓順全 / 螞蟻 / Fun Action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nShunChuan IG : https://www.instagram.c...
「科學哲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Ant H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Ant H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Re: [問題] 讀科學哲學對了解科學有幫助嗎? - 看板W-Philosophy 的評價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CH07-1. 科學哲學課前引言:科學的本質/ 苑舉正 的評價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科學哲學淺說──科學家是大悶蛋還是冒險家? 的評價
- 關於科學哲學 在 科學人- #科學哲學系列💭 【#科學和#偽科學的區別是什麼呢 ... 的評價
科學哲學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都想親眼看到美得叫人目眩的 #極光,但其實一直有北極圈居民報稱,極光不只看得到,還會傳出怪聲,科學界主流曾以為是心理作用,直到 5 年前才有研究肯定極光真的會 #發聲。劍橋大學歷史與科學哲學博士生 Fiona Amery 整理歷史,解釋極光發聲的成因,而科學家何解一再錯過這些證據。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nWZFkt
延伸專題:
【埃及考古新發現成旅遊業新曙光】
https://bit.ly/3e1fst4
【長者遊樂場何以成為城市新景象?】
http://bit.ly/2rfxamN
【禁飛下,旅居挪威的遊客 —— 三趾鷗】
https://bit.ly/3a8gT3D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科學哲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小確幸成癮症 ]
常常在想快樂到底是什麼?下班後去大吃一餐補償自己的滿足感,是快樂嗎?那樣的快樂和幫助一個人所獲得的喜悅,是一樣的嗎?
二十歲前半,我的快樂很多來自日常的享受,例如吃美食、上咖啡廳或單純的出遊,但後來隨著成長,我漸漸發現了另一種「快樂」,那和宵夜大吃鹽酥雞的爽不一樣,而是一種更深邃也更饒富興味的愉悅狀態。
以前我一直說不清這到底是一種什麼轉變,直到最近在《醫療不思議》中讀到了一篇文章才終於恍然大悟。這本書的作者汪漢澄是一位神經科醫師,他結合科學與人文史哲的觀點,來探討醫療史上的各種趣事,其中一篇〈科學的快樂論〉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
他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快樂有兩種,一種是「hed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快感」,而另一種是「eudaim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幸福」。
「快感」和直接的感官享樂有關,例如吃美食、追劇、打電動等等,以及現代人所謂的各種「小確幸」。這些「快感」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心靈調劑,能讓我們忘卻人生的痛苦與不完美,不發瘋也不自殺地活下去。
作者說,這種快感和大腦深處的「腹側蒼白球」及其相關神經連結有關,也和人腦的賞罰機制有關。賞罰機制鼓勵我們趨近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物,避開那些讓人感到危險不悅的,這種神經反應在許多哺乳類動物身上也能見到,是生物重要的生存機制。但是,如果這個機制失去了平衡(一昧追求愉悅的獎賞,卻無視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就會產生各種成癮症,例如菸癮、嗜甜、酒癮等等。
而作者又說,除了「腹側蒼白球」之外,人腦前方皮質還有其他幾個能激發「快樂」的熱點,那就是「前額葉皮質」和「眶額皮質」,這些地方掌握了學習、計劃與思考等高等智能,不斷訓練刺激這些部位,會讓人獲得「玩味」的能力,還可以自己加強對這種快樂的感受度。
那這與亞里士多德的快樂觀點有什麼關係呢?
作者說,亞里士多德的「eudaimonia」跟短暫的、感官相關的「hedonia」很不一樣:「eudaimonia 是一個人經過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滿足感與自我評價。比方說,有沒有好好發揮過自己的才智與潛能?有沒有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讀到這裡我恍然大悟,其實「快樂」也是一種需要學習與練習的東西。
Hedonia 的快樂是立即的、容易追求的,甚至似乎是比較「自私」的,但是它就像從手裡落下的沙子,握著當下感到舒適愉悅,過後卻什麼都沒抓住,只能永無止盡地渴求;Eudaimonia 的幸福則需要一個人長久的思考和實踐,透過深度認識自我,行使自身道德觀,並在世界中發揮所長,達到「成為自己」的目的,快樂的泉源不在他方,而在自己的內心。
就像「吃」或許是一種 hedonia,那當一個人吃出了興趣,漸漸朝著食評家、料理家或健康飲食的推廣者之路前進,那或許就會在其中體會到 eudaimonia 的樂趣。
Eudaimonia 雖然粗翻為「幸福」,但它的真義更接近「透過忠於和實現自我,來達成一種生命圓滿的狀態」,有人說這就是「Human flourishing」。這種幸福感是向下紮根的,它和一個人的理想、道德感、智識才能直接相關,互相灌溉,達成一種至善的完整茁壯。
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很多的小確幸,但我觀察到很多人或許是對人生感到徬徨失望,又或是不知該如何追求 Eudaimonia 式的幸福,於是過份放大了小確幸的價值,甚至完全耽溺在小確幸裡面。
小確幸會不會也可能是一種癮?甚至和其他癮互相結合加乘的一種癮?
這麼說並不是在否定小確幸本身,也不是說人一定要完全清心寡慾,畢竟感官的享樂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娛樂與調劑,有時候也會為人帶來各種靈感的啟發,但我認為 hedonia 和 eudaimonia 在我們人生中的比例分配很重要,若是失衡,便可能永遠追逐真正的快樂而不可得。
年輕一點的我總覺得自己在生活中跌撞,快樂是一種不可預測的偶然,小確幸是我唯一能掌握的愉悅,快樂也常常取決於外在的環境和別人的作為。
但後來隨著經驗與智識的成長,體會到 eudaimonia 後,發現那無疑是一種更為「主動積極」追求快樂的狀態,雖然它可能相對較有挑戰性,需要更長的時間累積,有時候也需要意志力的支撐,但它帶來的幸福感卻是非常實在且長久的。而且我發現長期處在 eudaimonia 中,會讓人整體的狀態更為穩定正向,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法喜充滿吧(?)
總之,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想要成為的人也不一樣,因此追求 eudaimonia 更像一條私人的修行之路,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學著減少為他人目光而活才能讓人感到更自由,也更能接近個人的幸福吧。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快樂 #神經科學 #哲學 #生活 #醫療不思議 #aristotle #eudaimonia #hedonia #abbychao #少女A 麥田出版
科學哲學 在 Ant H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跟著權威幫忙扁人,相對容易。
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相對困難。
以上內容純粹瞎掰,相信的人我只能說你要成神了。
韓順全 / 螞蟻 / Fun Action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nShunChua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hanshunchuan2
FunAction 商店 : http://shopee.tw/funaction
FunActio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unAction
FunAction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TaiwanFunAction
#顛覆理論 #愛莉莎莎 #蒼藍鴿
科學哲學 在 Ant H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韓順全 / 螞蟻 / Fun Action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nShunChua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hanshunchuan2
記得開cc字幕觀賞喔!
本集之顛覆理論,由以下這三本書啟發而成(還有其他但不贅述)
1.自私的基因 / 2.不理性的力量 / 3.黑天鵝效應
並由我自己吸收消化後,獨立思考後,分享給大家
希望你能從中受到啟發
FunAction 商店 : http://shopee.tw/funaction
FunActio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unAction
FunAction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TaiwanFunAction
#顛覆理論 #學校沒教的事
科學哲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自我殖民的困境:從被出賣到凌虐,台灣被殖民與自我殖民的困境」介紹
訪問作者: 黃光國
內容簡介:
長期受日本殖民與知識份子將西方文化崇尚化,
被殖民的台灣人,
是否錯亂了民族情結與自我認同?
你無法想像:
‧為何有5千個台灣知識菁英要跑去日本扶植的滿州國,其中竟有1千個是醫生?
‧為何抗戰勝利後,大後方竟比汪精衛政府統治的地區還落後,成為國民黨在大陸全面潰敗的主因之一?
‧為何蔡英文執政後在琉球樹立的「台灣之碑」,是刻意扭曲歷史,是屈辱台灣的表現?
日本之覬覦台灣,為期甚早。日本軍國主義擴張路線擘劃藍圖,便已經將「北割滿洲之地,南收台灣、呂宋諸島」列為國家目標。日本帝國主義佔據台灣之後,先人奮起反抗,賽德克巴萊不是電影,是歷史。
然而,被殖民的知識菁英,為了追求「現代性」,不惜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而盲目推崇殖民主所提倡的價值觀,逐漸形成所謂「自我殖民」的現象。
更清楚地說,從一九○五年清廷廢止科舉以來,所謂「大學」的一切建制,都是外來的。在中國知識份子對西方文化欠缺相應理解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將西方大學的建制加以神聖化,盲目崇拜,而產生「自我殖民」的心態。
尤其二次大戰之後,來自「大後方」的「勝利者」,雖然大權在握,但他們歧視「淪陷區」的大學,將他們貶抑為「敵偽」大學,卻不敢貶抑其殖民母國的大學,因為後者隱含有較高的「現代性」或「進步性」。
本書從國民政府特工楊鵬與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復觀,探討為何國民政府在短短四年失掉大陸,敗走台灣。如何從「文化中國」的史觀,看出儒家文化中的國家興衰之理。
作者簡介:黃光國
臺北市人,1945年11月6日出生。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致力於結合東、西方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社會科學。
著有中英文學術論文近百篇,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優良研究獎十餘次,曾任臺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臺大講座、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總統府國策顧問、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科學哲學 在 CH07-1. 科學哲學課前引言:科學的本質/ 苑舉正 的推薦與評價
CH07-1. 科學哲學課前引言:科學的本質/ 苑舉正. 21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臺灣通識網General Education TW-開放式課程GET. 76.5K. ... <看更多>
科學哲學 在 科學哲學淺說──科學家是大悶蛋還是冒險家? 的推薦與評價
科學哲學 經常被指與實際的科學工作無關,但如果你是有偶像包袱的科學家,那麼可能你要關注一下這篇文章。 一、科學家是個大悶蛋. 於十七世紀,歐洲從重新 ... ... <看更多>
科學哲學 在 Re: [問題] 讀科學哲學對了解科學有幫助嗎? - 看板W-Philosoph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DarkHolbach (晨光榮耀(Morning Glory))》之銘言:
: 如題,我想要多了解一點科學,像是科學家如何界定一個東西是否是科學,可是我不知道
: 讀科學哲學有沒有幫助。因為聽說有些科學家對科學哲學是有點不屑的,像是費曼好像就
: 說過:「科學哲學對科學的幫助跟鳥類學對鳥類的幫助差不多。」我不知道版上的版友們
: 有甚麼建議可以參考,謝謝。
最簡單的結論的是,科學哲學事實上對於瞭解科學的確沒有太大助益,
科學哲學是研究有關於科學知識的形成或是其背後成立的條件等等的研究
但這並不會增進你對科學的瞭解,至少針對於當代科學任何理論的理解
簡單來說,某些偏向建構論者所研究的著作,你會發現多數都是17、18世紀
的科學著作,但是這些著作基本上專科的學生根本不會接觸,甚至可以說
他們也很可能看不懂!所以如果你的意思是瞭解當代科學理論的話,
科學哲學的作用,還比不上一本大學一年級生的普物教科書。
但是,如果你關心什麼科學,什麼不是科學的話,基本上科學哲學的幫助也極其有限
科學哲學也許可能給你一些思考線索,去避開一般人常犯的錯,
但是你無法光從科學哲學所給出的線索或是劃界判準(如可否證性)就可以分辨
科學與偽科學的區別,最終還是要回歸實驗來確立理論的有效性。
科學家們對於科學哲學不屑一顧是有原因的,除了科學哲學的許多議題對他們來說
多數都是可笑的假議題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科學哲學的任何研究或發展
對於科學來說幾乎沒有絲毫的助益,同時談論的人也很少是夠格的!
國內很多科學哲學研究,基本上就我的觀點來說
僅是處理科學史的問題,去瞭解科學作為一門專業知識是如何演變,
或是處理一些一般科學家不會去處理的議題,譬如另類療法、占星術、中醫等等
少數想真的用科學哲學研究當代科學理論的,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
當代科學理論或是對於該學科的理解,僅於一般專科大學生的程度而已
那麼科學哲學的價值在哪邊呢?我曾經問過一些老師相關的問題,多數的答案是
:也許能夠有一天,能夠藉由這研究來去除科學研究的盲點或是預先排除不值得
深入研究的理論,甚至可以引導科學的發展。但必須說,這些都只是個人理想而已
目前沒有任何實例出現過倒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124.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433686208.A.62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