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膝伸展對老人的重要性?
嗯⋯不對,是對膝蓋的重要性。
-
先說一小小個部分好了:
就說往前走(往前跑?只要有往前的慣性就算)
膝關節角度普遍在伸到快要最直的範圍,
股四頭肌的收縮力特別重要,
想像一下地上結冰或是有水很滑,
就算不是走很快,因為地面摩擦力不夠,
止不住就會滑倒,而改變走路的方式和速度,
往前的慣性減到很低,等於是踩下去的瞬間要把往前動能減到最少就不太會滑倒。
-
股四頭肌在不滑的地面就是在止住你的慣性。
-
任何人在這個範圍角度(肌肉收縮長度)(肌肉收縮長度不是只有受肌小節位置決定喔),只要失去收縮力,就會軟腳(軟到哪裡先跳過)。
因此老人家很多都走很慢,跟這個肌肉、這個控制範圍有一定的關係。
-
我不是說練膝伸展治百病,
單純討論膝關節一小部分的功能,
戴口罩雖然不一定不會中covid-19,
但戴著可以順便減少其他病毒入輕的風險,
(極度不精確、不謹慎的描述,但應該懂我想表達的比喻吧)。
#這個動作會傷膝蓋?
#出門危險
#千萬不要出門?
#超人叔叔
#RTS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810的網紅Jay W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都是深蹲動作, 但當負重工具置放的前後位置不同, 或負重的增減改變, 也會讓你在操作時, 改變整體動作流程的身體重心, 進一步影響你髖關節與膝關節彎曲的角度。 影片中會再詳細說到: 🔹 頸前深蹲 VS 高腳杯深蹲 🔹 高背槓深蹲 VS 低背槓深蹲 🔹 你適合高背槓還是低背槓深蹲? 🔹為什麼每個人...
膝關節角度 在 超人叔叔 Bruce Tyson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新出發】
每個世代都會有些"打掉重練現象",
之前普遍被廣泛利用為指引方針等的片語,
例如:
{膝蓋節不能超過腳尖}、
{一餐只能吸收30g蛋白質}、
{運動完30分內沒補充等於白練}、
{練斜方肌是沒必要且高風險的}、
{功能性圓背是可以通融的}、
{破壞肌肉+修復=肌肥大}、
{臥推=練胸究極奧義}、
{肩推可以激活全部的三角肌所以為強肩最佳訓練}、
{少量多餐增加代謝}、
{餓肚子會掉肌肉所以要一直吃吐司}、
{坐姿膝伸展(leg extension)最不功能性而且傷膝蓋}、
{軀幹旋轉很傷脊椎}、
{要做到很酸很喘流很多汗才有練到}、
{練仰臥起坐可以消肚子}、
{體能要好必須一直跑...3000、5000、10000公尺}...太多了
這些懷舊的片語和觀念,
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被大家認定為"錯誤觀念",
甚至某種程度的唾棄,
但是這些觀念,
曾在上個世代被視為良言妙語...
.
.
.
有沒有想過,
如果我們把這個時代的良言妙語拿來查證,
甚至引用文獻來佐證,
是不是和上個世代的良言妙語一樣,
都曾經被"證實過",
而現今會不會又被推翻?
其實,被推翻的並不是那些研究,
而是那些研究許多並不是依照相同的標準,
或許也不夠全面、不夠practical,
所以到底現代我們相信的"理論",
會不會再被推翻?
在某一個"深蹲"的文獻中,
在設定好的膝關節角度下,
基本上結論認定{深蹲中股四頭肌的激活程度最高},
也就使大家認定深蹲會是針對股四頭肌的訓練動作。
但是文獻只是針對"不同的膝關節角度",
並非"理想的深蹲動作模式",
甚至也沒有考量到各種不同身材比例的人的肢段、重心等,
文獻並沒有錯,
只是設定的條件不同罷了,
要真正看懂文獻,
其實不是只看結果而已。
.
.
.
【重新思考,打掉重練】
對,打掉重練,
有可能在一開始,
我們的方向就已經錯了。
如果文獻裡設定的條件本來就不足,
那我們又如何得到結論?
(不一定是科學家不懂,有可能條件太多太複雜,
根本不可能實驗,只好在當下暫時設定某些基準點)
找一些不會錯的基準點,
從那邊開始,自己思考,
自己釐清要素,自己實驗。
不要被妙語良言帶著走,
試著問為什麼,
試著驗算,
不要急著下結論。
很多邏輯,
到目前無法被接受的原因,
許多時候是因為"說的人不是世界有名的專家",
但背後的原因其實在於大多數的人,
存在著[被動思考]的劣根性。
你不思考,
當然只能看一些電視來誤導你。
#早好多年講過的話現在開始出現在大家的周遭
#我以前講都沒有人幾個人要信
#現在應該也一樣
#有的人總是慢半拍
#有名又怎樣
#賺很多又怎樣
#賺在多腦袋有洞也對這個世界沒有幫助
#愛迪生真的是發明家嗎
膝關節角度 在 小蚊子愛飛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體雙腿更釋壓(點文👇)
http://catherine016.pixnet.net/blog/post/350305390
經常長時間坐著打電腦辧公
滑手機固定不當姿勢
導致肩頸腰背腿 一條龍式的痠痛
幸好我找到一個「好靠山」釋放累積的壓力😃
正港台灣製造 🆓GreySa 格蕾莎
✅超過10年歷史之〔抬腿枕創始者〕
抬腿枕具專利曲線弧度設計
脖子、肩、腰均受力無架空
大腿、膝關節角度、小腿肚、後腳踝凹處
符合人體工學幾乎完全服貼
每天來個GreySa格蕾莎放鬆時間
舒緩好多 雙腿也不那麼腫脹了👌
膝關節角度 在 Jay W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都是深蹲動作,
但當負重工具置放的前後位置不同,
或負重的增減改變,
也會讓你在操作時,
改變整體動作流程的身體重心,
進一步影響你髖關節與膝關節彎曲的角度。
影片中會再詳細說到:
🔹 頸前深蹲 VS 高腳杯深蹲
🔹 高背槓深蹲 VS 低背槓深蹲
🔹 你適合高背槓還是低背槓深蹲?
🔹為什麼每個人的深蹲都會不一樣?
-
影片中提到的書籍《肌力訓練聖經》 & 《功能性訓練聖經》:
https://becomebetterjay.com/Basic-Barbell-Training
https://becomebetterjay.com/Functional-Training
新竹竹北教練課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uPnk5Udp7iTvqvrs7
臺北教練課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eepenES47JFDHuTp8
我的IG & FB🏋🏻♂️: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jaywang/
FB:https://www.facebook.com/pjaywang/
🥛樂維根:純素大豆高蛋白
https://www.thevegan.com.tw/ (折扣碼:JAY)
💊優力格益生菌 / 植萃活力膠囊:
https://web.hocom.tw/web/Home/index?key=521006882986 (折扣碼:JAY45)
🥙Ladywan 低卡蒟蒻:
https://reurl.cc/mL107M (折扣碼:JAY45)
🍲 RicoRico即時健美餐:
https://www.ricoricolife.com/ (折扣碼:jaywang)
推薦的彈力帶、按摩工具、啞鈴⚙️:
https://linkby.tw/supplement
✉️ 合作請聯繫:support@becomebetterjay.com
膝關節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nstagram : @Veronica Rehab
Facebook : @Veronica Rehab
因為膝蓋退化換關節的人數逐年升高
人類壽命拉長許多,身體的零件更需要好好對待
很多研究都顯示
大腿肌力跟膝關節退化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還無從得知是誰先影響誰
但可以知道的是
若因為膝關節退化而不去使用腿部肌肉
大腿肌力萎縮退化
絕對更會使膝關節退化加劇
簡單的三招增加大腿肌力
幫助膝蓋退化初期或是膝蓋退化危險群
注意!! 膝蓋退化中期或膝蓋退化後期
已經影響關節角度並且走路有劇烈疼痛感
實施復健運動請格外小心!!!
建議找專業物理治療師
搭配適合運動處方協助減輕疼痛!!
參考資料
Mechanisms Undlerlying Quadriceps Weakness in Knee Osteoarthritis
Knee osteoarthritis induces atrophy and neuromuscular junction remodeling in the quadriceps and tibialis anterior muscles of rats
膝關節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Rd0eQ6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Qp9ENq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4gadv3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NarlEQ
膝蓋退化就會一直痛下去嗎?
膝蓋退化是怎麼開始的?
有膝蓋退化的人年齡約在60-80歲之間,膝蓋退化是指膝蓋之間的軟骨產生了一連串””不可逆“”的病變現象,持續性的軟骨病變是長時間的退化,在軟骨病變初期不會有任何疼痛,所以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有膝蓋退化的時候軟骨已經磨掉了大半!軟骨是膝蓋關節的一部分,他是膝蓋很重要的緩衝氣囊,同時他也給予膝蓋關節潤滑,讓我們可以自由的彎曲膝蓋,膝蓋一旦進入退化的進程,就不會再回復,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也可以降低退化造成的僵硬以及疼痛,甚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是運動!
膝蓋退化會有什麼症狀?
走太多路或跑步的時候膝蓋會疼痛,但休息之後就會好
僵硬感,通常發生在九坐或是剛睡醒的時候
膝蓋下緣水腫
嚴重時,膝蓋彎取角度受限,上下車或爬樓梯有困難
在活動膝蓋的時候會有喀拉喀拉聲
何時是開刀最好的時機?
當發現有膝關節退化的時候,開刀絕對是最後的選擇,早期治療有藥物治療.避免高強度激烈運動.戴護膝.減重.波尿酸注射.物理治療等等,以上這些保守治療都沒有辦法減緩膝蓋疼痛,並且膝蓋彎曲角度越來越差的時候,就是選擇開刀的好時機了!
開完刀後,就一勞永逸嗎?
錯!一顆人工關節是有它的壽命的!完全端看手術後保養的情況決定人工膝蓋的壽命,開完人工關節後80%的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仍然會有持續性的疼痛以及僵硬感
要如何保養它?
要膝蓋停止磨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降低膝蓋的內部壓力,原本的軟骨其實就是天然分散壓力的緩衝墊,換完人工關節後除了靠護膝這類的外力,最強大能夠保護膝關節的就是大腿的肌肉!很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在膝蓋的退化過程中,大腿肌肉也會跟著一起慢慢萎縮,更別提開完刀之後,大腿萎縮的速度只有更快而已,所以要真正保護膝關節,要在手術之前就要開始介入大腿肌力訓練,如果來不及,也要儘快在手術後加入大腿肌力的復健!
還有機會再繼續爬山或打球嗎?
絕對有!!
但是光是簡單的大腿肌力訓練絕對不夠回到球場上,各類的球類或運動運用不只是力氣,還有控制跟協調,如果只是單純在床上練抬腿訓練,或只是單純貼牆壁半蹲,那麼是完全無法回到原本的運動的!因為這類的肌力訓練強度只夠拿來走路使用!!在手術後初期,直抬腿訓練和半蹲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若以經手術後3個月,一直做一樣強度的訓練,膝蓋的狀況當然不足以恢復到可以運動的狀態,膝蓋術後保養最需要””漸進式訓練””,由簡單到複雜的肌力訓練,包含耐力.爆發力.控制力.協調力等等都必須考量進去,才能真正應付運動或生活中所需要的強度!!
物理治療訓練/強化
手術後初期(2週內)
直抬腿訓練
扶牆半蹲
手術後中期(2週~2個月內)
深蹲訓練
單腳弓箭步訓練
平衡訓練
手術後後期(2個月~6個月內)
單腳蹲訓練
協調訓練
膝蓋控制訓練
參考文獻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STSURGURGICAL ORTHOPEDIC 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