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雄氣爆案榮化董事長等9廠商都獲無罪判決?原因之一是分層制度可以免責】
高雄高分院認為負責驗收管線的3位公務人員因為監工與驗收不實才導致氣爆發生,依過失致死罪判處有期徒刑。但榮化董事長等9廠商則因法院認定沒有過失責任,皆獲無罪判決,為什麼呢?
首先,李謀偉雖然身為董事長具有監督義務,但因為榮化公司分層負責制度,所以管線設備檢測維護管理事項應是由實際執行者(廠長)負責: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高雄 #氣爆 #無罪 #廠商 @follawfolla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氣爆國賠已有先例 陳麗娜要求法制局研議假扣押 由於年初已有一宗氣爆國賠案件判賠定讞,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日在質詢時表示,氣爆國賠案件除了第一件成案的25萬外,尚在訴訟過程中的還有9件,求償總金額高達3800萬,另外代位求償部分也還有9.23億,但既然法院已認定市府確有疏失,法制局應儘速對當時負責工...
與有過失的責任認定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事法裁判精選/陳忠五教授 #月旦實務選評 第1卷第2期(2021/8)
本期陳忠五教授精選19則最高法院裁判,其中6則裁判涉及的法律問題或見解,理論或實務上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注意。
✏摘要:
🟧董事違反公司法第209條第1項規定的競業禁止義務,致公司受有損害時,公司除依同條第5項規定,行使歸入權,將該董事的行為所得視為公司所得之外,是否另得基於其與董事間的委任契約關係,依民法第544條規定:「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有過失,或因逾越權限之行為所生之損害,對於委任人應負賠償之責」,或依債務不履行責任一般規定(如民法第227條等),請求董事賠償其因此所受的損害?
🟧為直轄市所有,交由其所屬區公所管理、作為社區活動中心使用的建物,如係無權占用他人土地,土地所有人得否以該「區公所」為被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該區公所拆除建物、返還土地,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該區公所給付相當於使用土地租金之不當得利?對此,除須討論「直轄市區公所有無當事人能力」外,另亦涉及直轄市區公所管理市有建物的法律地位問題。針對以上議題,本期所選判決中,最高法院與原審法院見解一致,並明確闡述其理由,具有參考價值。
🟧房屋無任何正當權源座落在土地上,房屋所有人構成無法律上之原因受有占有使用土地之利益,致土地所有人受有損害,土地所有人得依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規定,請求房屋所有人返還相當於土地租金之利益,並無爭議。問題是,房屋所有人若再將房屋出租並交付於承租人占有使用,此時承租人占有使用房屋同時,是否亦占有使用房屋所座落的土地?土地所有人是否亦得主張,房屋承租人構成無法律上之原因受有占有使用土地之利益,致土地所有人受有損害,另依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規定,請求房屋承租人返還相當於土地租金之利益?此乃實務上常見的問題,本期所選判決中,最高法院與原審法院見解不同,值得注意。
🟧醫療法第63條第1項、醫師法第12條之1有關「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規範,其解釋適用問題,實務案例不斷增加。對此,本期所選判決中,最高法院以抽象法律見解,指出「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規範意旨,並為該告知說明義務定性,再闡述有關告知說明義務舉證責任分配的見解。針對最高法院上開見解,陳忠五老師亦於文中提出相關疑義,供讀者進一步思考。
🟧不當得利的類型,分為「給付不當得利」與「非給付不當得利」二種類型,再依各該不同類型,分別判斷不當得利是否成立,以及在何人與何人間成立不當得利,可謂是近年來學說與實務逐漸趨於穩定的見解。關於「給付不當得利」類型,其核心概念「給付關係」的認定,攸關不當得利當事人範圍的界定。此在多數人間基於相互牽連關係而發生財產上損益變動的情形,如何判斷何人與何人間成立不當得利,更形重要。本期所選判決,涉及「指示給付關係」中,被指示人依指示人的指示,匯款於領取人後,因補償關係不存在,究應向指示人或領取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問題。最高法院於該號判決中,就給付目的、給付關係的概念,以及不當得利當事人的界定,有具體明確的闡述,值得參考。
🟧關於子女姓氏之變更,可分為「意定變更」與「裁判變更」二種事由。意定變更事由,依民法第1059條第4項規定,無論是父母書面約定變更或成年子女自行決定變更,各以「一次為限」;裁判變更事由,則有民法第1059條第5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由法院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
本期所選裁定,即涉及父母再結婚後,聲請法院裁定再度變更子女姓氏的案例──父母於子女出生後,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嗣後兩願離婚,父母以書面約定該子女變更為從母姓,其後父母再結婚,是否得再以書面約定該子女再次變更為從父姓?或在父母雙方合意的前提下,為該子女之最佳利益,聲請法院裁定變更該子女姓氏為從父姓?於此情形,違反民法第1059條第4項規定的「以一次為限」,且又未具備同條第5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因而問題如何解決,顯得特別困難。最高法院於該號裁定中,突破現行規定限制,以類推適用方法,積極從事法律之續造,值得肯定。
🗒全文完整請參閱:民事法裁判精選/陳忠五教授(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月旦實務選評》第1卷第2期。
📕本期內容: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17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與有過失的責任認定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半年多前,女兒第一次放“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我跟女兒說:“好像一首英文老歌Reality。”所以,最近看到吳宗憲也說了相同的話,就稍微關注了這新聞後續發展。
結果,最新發展相像的歌多達三首,除了副歌有幾句像“Reality”,在主歌還像了“自由が丘”與“主祢是我們的太陽”,相較起來,這兩首旋律似乎像的更多。
比較疑惑的是整個團隊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可能的爭議嗎?
對“抄襲”的認定,許多人都想的是“故意”,而創作者也是以“故意”的概念在主張,應該他們根本沒聽過這三首歌,那何來“故意抄襲”呢?
但這侵權的行為,並不是只有“故意”、“抄襲”才成立,仍有因“過失”而侵權的責任。
智財權上對“過失”的觀點是“應注意而未注意”,意思是後進者,必須主動的去瞭解自己的創作是否有侵害他人權利的疑慮,所以,即使非“故意”,但事實是相似,那仍屬“過失”。
著作權沒找到這事,但有判例針對廣告商與業主主張事先不知所合作的創作者侵權乙案,判決是廣告商與業主有“過失”,而有連帶責任。不知道這概念延伸,對主唱盧廣仲是否有關聯,因為他亦是疑似侵權下的受益者。
這一點就要問著作權法相關的專家了。
所以,整個與創作、創新有關的法律,為了保障已有的創作者,對後進者的態度是比較嚴格的,你要有“創新”,那你要先了解已有的創作有哪些!就算沒有“故意”,也是有“過失”的責任。
當然這事是“不告不理”,所以最後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即使告了,業界人士似乎大多覺得告不成。最後,就也只是個“奇聞軼事”罷了。
但的確金曲獎頒給了這樣的一首歌是“年度最佳歌曲”,我也覺得是會有些爭議。
創作歌手黃明志的妙喻不錯:「就好像,我不反對整形,也不討厭整形,甚至覺得有些整形的女生很漂亮。但如果她去參加環球小姐,還拿到了冠軍。那就免不了會有人出來說話了…我覺得這可能是憲哥想表達的吧。」
對這事的想法寫了多些,“創新”要發展,不能只是有“創意”,對法律、既有資訊都必須要有高度的了解,雖然如此會提高了“創新”的門檻,但這世界不就是如此運作的嗎?
與有過失的責任認定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氣爆國賠已有先例
陳麗娜要求法制局研議假扣押
由於年初已有一宗氣爆國賠案件判賠定讞,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日在質詢時表示,氣爆國賠案件除了第一件成案的25萬外,尚在訴訟過程中的還有9件,求償總金額高達3800萬,另外代位求償部分也還有9.23億,但既然法院已認定市府確有疏失,法制局應儘速對當時負責工程設計、驗收的現任市府秘書長趙建喬請求假扣押,以防其脫產後由全民買單。
法制局長陳月瑞備詢時回應,依法如須內部求償必須公務員有重大過失,屆時會尊重法院判決審慎處理。
陳麗娜指出高雄氣爆受災戶林陳錦鈴向高雄市政府提告國賠求償屋損與精神慰撫金共65萬元,一審判市府應賠25萬餘元,市府不服提上訴,但高雄高分院審理後,仍認市府有疏失應負國賠責任而駁回上訴,已於今年初判市府應賠25萬定讞。
陳麗娜認為,在第一個賠償案例定讞、確認氣爆原兇就是高雄市政府之後,一、二審進行中的9個案件必然也是市府敗訴,高市府因自己行政疏失可能要賠3800萬,如果加上之前市府以代位求償方式共給了民眾約9.23億元的賠償金,金額高達9.5億,依法市府可向闖禍的公務員求償。
依目前國賠法規定,公務員之違法行為有故意或過失時,或國家對於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之情形,就損害原因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機關對之有求償權,因此陳麗娜認為當時水工處負責這項工程設計、主驗收的,也就是現在貴為市府秘書長的趙建喬,恐怕拖不了身,因此要求法制局盡快對趙請求假扣押,免得他脫產、以後市府求償無門,否則就等於拿市民納稅錢去幫他一個人賠,十分不合理。
與有過失的責任認定 在 台灣創新法律協會- #關於民法第217條過失相抵的闡釋⭕️ 最高 ... 的推薦與評價
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 ... 且此項基於過失相抵之責任減輕或免除,#非僅視為抗 ... 100萬1,547元之損失等情,為原審認定之事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