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
大家都知道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倡議大家一起學族語,從各個層面去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歷史地位的權利主張;不過我們也一直在試著跟大家解釋更深層的,從思維到語言階級的翻轉為何重要。所以,讓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吧。
#當水鬼變成魚姬
#漢族文化與環保思維的誤用
邵族向來有人魚傳說,「魚姬」這個詞出自於文化歷史研究者鄧相揚的《逐鹿水沙連:日月潭魚姬的故事》,你們都知道我要說甚麼了,「魚姬」的「姬」本就是作者自己美化、用漢族思維取代邵族水鬼概念的詞彙。
這個魚姬流傳的版本之廣,有美化人魚「你們都在這邊汙染環境我們魚姬生存不下去啦」的「環保」版本;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就是那個以原住民族文化做科學教育的承辦單位)甚至以魚姬的這個故事來做科學學習單。「姬」在漢族古代指稱美人、妾跟歌者,請問邵族的水鬼是這些概念嗎?早在鄧相揚《逐鹿》一書出版前兩年,陳莉環的《邵族口傳文學研究》,就已經指出耆老口中的水鬼兇猛而靈敏,不可招惹,會用長長的頭髮纏住族人拖入水中。
我們對於美化傳說沒有意見,但身為文史工作者、甚或身為擔負原住民族文化來推廣科學的國立清華大學,是否應該尊重邵族人傳說的真實內涵,除去「姬」的概念、不要假環保之名行誤導之實,讓台灣人看見一個至少是兩造並陳的傳說內容?
從魚姬還原到人魚,從人魚還原到taqrahaz(達克拉哈)。只有逐步祛除漢族語彙與衝突概念的干擾,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理解邵族了,理解原住民了;因為如我們所知,魚姬根本不是魚姬,也不住在龍宮,沒有水龍王跟蝦兵蟹將。人魚也不是西方的人魚,甚至不應該只是為求方便而漢譯的「達克拉哈」。
是的,原住民族語本來就是在這塊土地上的語言,如果要稱呼傳說中的主角,我們會希望至少至少,從還原事實、調整順序開始:是taqrahaz(達克拉哈),而非沒有原文沒有註釋好像這個漢譯等於一切的意義的,「達克拉哈」。
#從那瑪夏的例子
#來看命名即是權利的主張
那瑪夏區在2008年正式「正名」,從高雄縣三民鄉正名為那瑪夏鄉(今那瑪夏區),原民會去年喜孜孜地將此事列為政績,絲毫不覺那瑪夏三個字仍是漢字,不是布農族人的Namasial,因此連族人的語用習慣都漸漸改變,以前會說Namasial,現在變成那瑪夏。
如果各位去查詢維基百科,會發現它的音譯也被那瑪夏三個字影響,變成Namasia,但根本,就沒有,這個字。Na-masial本來是指「很好(的地方)」,Namasia的翻譯只能說是不倫不類。而為了多數人看得懂中文,我們竟然要拋棄原文、以及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族人的意願,讓這種誤讀誤用繼續下去嗎?
原住民族語本來就是這塊土地上的語言,不應該為了多數人看懂中文,就要求我們迎合、改變我們的名字與土地。現在都2021年了,認清這塊土地就是有那麼多語言跟族群的事實,學會平等對待我們,學習並承認我們的語言跟地名,不是以中文,而是以族語,這才是真正的,對這塊土地上的主人的尊重。台灣社會過完這個年,也要好好大掃除一下,不用我們多說,打開Google Map,你們都看得到那些「被中國」的原住民族地名。
命名即是權利,原漢要和解,新年要快樂,從彼此好好稱呼開始。
#今天
#我們來談談魚姬與那瑪夏
光復鄉?誰光復誰?原民團體發起「原鄉正名行動」:
https://reurl.cc/NXGoN6
邵族口傳文學研究:
https://reurl.cc/mqZQkl
【不一樣的鬼故事】守護日月潭的長髮怪,人魚「達克拉哈」:
https://reurl.cc/kVqW8r
逐鹿傳說邵族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百年前吸引人們的邵族杵音,今日仍在日月潭餘音繞樑】#精選書摘
若將時序拉回到一百年前,乘船到伊達邵觀看邵族人富有異國情調風情的杵音表演,是來到日月潭旅行的人們普遍安排的行程。時至今日,邵族杵音表演仍是觀光客來到日月潭觀看的風景。
我想知道,被人們所推崇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味道?在伊達邵投宿的青年旅館登記後,我前往逐鹿市集觀看杵音表演。說到「逐鹿市集」取名也頗富巧思,它來自邵族起源的傳說:
#旅繪台灣 #日月潭 #邵族 #杵音
逐鹿傳說邵族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零距離捕捉最美日月潭,「雲品溫泉酒店」👉 bit.ly/2mmpTvw
位於日月潭的「雲品溫泉酒店」,除了讓你隨時遇見日月潭如仙境般的頂級景緻,他們更將邵族古老傳說、文化,“逐鹿水沙連”應用在吉祥物——「雲品小鹿」上。
傳說原先居住在阿里山上的邵族族人,有次為了祖靈祭典到野外打獵,但遲遲都沒有收穫,就在即將返程時,發現一隻大白鹿,大夥跟著翻山越嶺、奮力追趕,只見大白鹿縱身一躍,便跳進了一個大潭裡,大家在惋惜之餘,一回神才發現山岳繚繞,有著大群肥美魚蝦的“日月潭”,才知道剛剛所見的大白鹿,是祖靈派來指引他們的!這個小故事,也成了雲品小鹿的由來。
來到雲品,讓你無論是在用餐、泡湯、漫步或是休憩,都能感受那份遠離塵囂的寧靜感! 🌻<緹那>
(部分照片取自雲品溫泉酒店)
🎉賀!跟著董事長遊台灣榮獲TripAdvisor台灣旅遊第一名!
遊台灣: bit.ly/2jzcAXd
遊中國: bit.ly/2mSRRzt
遊世界: bit.ly/2sz2GK0
吃好吃: bit.ly/2LMVPYb
專人為您服務:02-2721-7300
逐鹿傳說邵族 在 [轉錄] 邵族的白鹿傳說- 看板TW-histo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邵族的白鹿傳說。
邵族人的白鹿傳說,可說是家喻戶曉,1956年李方桂、陳奇祿、唐美君等人在日月潭卜吉
社調查邵族語言,收錄了一篇邵族的逐鹿傳說;同年劉枝萬出版的《南投縣沿革志開發篇
稿》也記下了一則石印化番逐鹿的傳說;日本學者森丑之助根據邵族人從阿里山追逐白鹿
到日月潭的這則口述傳說,做出居於該地的「水社化番和阿里山番是同族的結論」,將邵
族視為阿里山北鄒族的一支,也因這則傳說的緣故,邵族在政府的官方認定中,一直被視
為阿里山鄒族的分支,1951年所舉辦「山胞身分」調查時,邵族被劃為鄒族(早期稱為曹
族)的分支,因此戶口名簿上註明著該族群為「曹族平地山胞」,意思是鄒族人在平地的
原住民。
1995年,語言學家李壬癸教授根據邵族耆老石阿松夫婦的口述,記錄了近三百句的口
傳族史,文中詳盡地說明遷移的細節,總述來說,邵族的傳說母體,不離「阿里山」、「
嘉義大埔」、「白鹿」等必要元素,其口述族史內容為:
我們古時候在現在叫做嘉義的地方居住,那時候,中國明朝的軍隊來包圍、攻擊我們
,我們邵族與明朝軍隊打仗,但邵族不是他們的對手,於是打了敗仗,後來,逃到現在稱
作阿里山的地方避難,邵族人在那裡蓋了房子、闢林墾殖,每個人都很勤奮的耕作。慢慢
地,邵族人口增加,接近年節時刻,年輕人都去找野獸,準備過年,當年輕人全體動員打
獵,這時獵犬追逐著一隻山鹿,牠們毫不放鬆的追逐著,經過了東埔、益則坑,直奔於白
山,山鹿一見美麗的湖水,縱身躍入便消失於潭水中。
狗兒回到了白山,帶著獵人追捕山羌,一名獵人帶著山羌的肉與內臟來到湖邊清洗。
忽然,湖邊許多魚圍繞著想要吃山羌的內臟,年輕人一見機不可失,大肆捕撈起魚來了,
一行人帶著山羌肉與肥美的鮮魚回到白山,酒足飯飽之後,獵人們在湖邊生火過夜。忽然
,一個年長的獵人夢見一位白衣女子對他說:「這裡有山、有湖水,有野獸可捉,有魚蝦
可以捕撈,湖邊的平地可以耕田,來到這裡蓋房子建立家園,人口會慢慢增加。」
天亮,長者醒過來,他告訴年輕人昨晚的夢,於是大家商量遷村計畫;這時,獵人們
手提著弓箭,延路做著記號回到阿里山。頭目聽到獵人們的遭遇與提議非常歡喜,當隔年
作物收成後,大夥兒就接續上路遷徙,過程中,有的人留在阿里山,有的人到了東埔平地
就留在東埔居住,其餘的族人則繼續趕了三天路程,才從東埔走到有湖的白山。
到了白山,男男女女勤奮的建立家園,耕織、狩獵,很快地,十年過去,人口逐漸膨
脹,在居地不足,加上鄰近布農族與泰雅族常侵擾的情形下,於是頭目商議搬遷到日月潭
中央的Lalu島中居住;搬遷不久後,Lalu島上的人口擴張,族人只好又面臨搬遷的命運,
有的擴散到中明,有的擴散到魚池,有的擴散到司馬鞍,有的擴散到頭社、崙龍、向山仔
、統櫃、五城…等地,這些聚落都是由日月潭所擴散的。
參考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https://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 …
https://www.facebook.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211.1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421679360.A.7E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