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感受,與傾聽感受是兩回事。
前幾天和我的諮商師討論到一個挺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般都能談論感受(除非是極度抗拒逃避的),但是當我們需要傾聽感受時,困難就顯現了。原因在於我們太習慣用「認知」去理解「感受」,而不是用「心」在同理。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說今天早上你的一句話讓我很傷心,我感覺到自己不被受重視。這時的你,會如何回答我呢?十之八九會「解釋」你的那一句話沒有這個意思,是基於什麼狀態或背景所講出來的。「解釋」的背後,在說明的是我的感覺不是正確的,我誤解了你。這就是一個很常鬼打牆的例子。
當我們用「認知」在理解「感受」時,很容易淪為「對與錯的爭執」,因為只要我們的認知不同,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感受,而認為對方的感受不是正確的,對方「誤解」了我。而真正在談論感受時,是很主觀的。一個人的感受,一定是出自於他的立場、背景、主觀意識及環境條件,那是一種真實的感覺,但並不客觀。因此,若是對方跟我說他感到很傷心時,不論使他傷心的原由是否來自於「真實」的我,但那一刻若是能傾聽對方談論他的感受,而不坐進去「造成他難過的主角」的受害者寶座裡,就能夠跳脫因為認知所產生的差距而起的爭執了。
詭辯的是,當對方談論感受時,若內容有涵蓋我,而我會因為被誤解而想要加以解釋,而這個解釋又間接抹滅了對方的感受,於是對方愈是渴望我理解而談論感受,我愈是感到自己也被誤解而解釋,而愈解釋就愈抹滅對方的感受。最終雙方的溝通,只會更加的困難。這其中摻雜了用認知在理解感受的迷霧,以及無法尊重對方有自己感受的權利。簡單說就是,一用認知在理解感受(我不是這樣的,你怎麼會有那種感受呢?),二是無法尊重對方有感受的權利(既然我沒有這個意思,你就不該有那種感受)。
這樣的情況據我的觀察,在我們的文化中無時無刻地存在著。因為我們從小並沒有被教導去談論感受,如何去辨別自己的情緒、定義它、理解它、同理它並且接納它。也因此我們對他人也是如此,一個渴望在感受層面交流的人,在我們聽來會是滿滿的責怪與誤解,甚至會評判他哪來這麼多感受(你就是太敏感啦)等等。也因此除了學會談論感受,對於傾聽感受這件事,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靈魂之旅課G班週三晚上
#剩最後幾位名額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週故事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靈魂之旅課g班週三晚上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生命中只有你,是一種病態的共生。
我的觀察是一個對於伴侶或在關係間沒有喘息空隙的人,心中的依附是很沾黏且融合的。他可能希望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能掌控對方,一切都以他為中心點,滿足他的需求及渴望。在他的世界中,他的為難需要被體諒,但是他看不見別人的為難;他的需求需要被滿足,但是他對別人提出的需求視而不見;他想要聽音樂時你最好不要講話,但他想講話時不要你看手機。這在說明一件事,這是一個需要切斷與母親相連的臍帶,真正長大成人的人。
這樣的人也許很依附,也或許很疏離。物極必反的道理,也就是過度補償。如果一個人從小在極度黏著母親的照護下長大,也許母親失婚或因為某種原因把孩子看成自己唯一的依靠,那麼這位母親無形中傳遞的是,我的生命裡只有你,如果你不要我,我無法活下去。這樣的病態共生會在孩子本能驅動要發展獨立性離開母親時,遭受到阻礙,通常會觸發心中的愧疚感。因為母親不能和孩子分開,視孩子為自己的一部分,而孩子心裡會是混沌的、未分化的、主客體不分的。也因此,既使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也只是年歲的增加,實際上仍是一個嬰兒。
無法和母親分離的狀況,就會在心理成為一個投射,也許會找到一個如母親般的伴侶,繼續延續共生關係。這也就是媽寶的男人找一個如同媽媽強勢般的老婆,然後上演一部婆媳大戰的戲碼,但這其實是這位夾心餅乾男人的靈魂課題。那個尚未與母親切斷臍帶的「成長」,藉由與母親相似的老婆和母親本尊的戰爭來開啓序幕。
但也有可能因為那種與母親的共生太沾黏,而使得這位男士想要與人保持距離,而成為疏離型的依附類型,那麼他遇到焦慮型伴侶的機率就很高。一個焦慮型要靠近,會觸動他熟悉的窒息感,本能地會想逃。於是就上演了一部「愈想靠近卻愈推愈遠」的人生戲劇,男的淪為渣,女的就是吸渣體質。
而這位女性有可能也有自己的靈魂課題,比如焦慮型需要與人靠近的她,小時候老是被嚴格的父親教訓,因此她拚了命地想要獲得父親的認可與肯定。而成長後遇到上述的那位疏離型伴侶,就會開啓靈魂之旅。他愈想逃離她,她愈覺得自己不被認可,就愈想靠近;而她愈靠近,則愈是讓他產生熟悉的窒息感,則愈想逃。就這樣,這一部人生大戲為的是要讓彼此看見自己。看見,才能有所改變。
因此,當有一個人把你當成生命全部的中心時,別高興得太早。那不見得是「只愛你一個人」的表現,很有可能是還沒長大的巨嬰。
#想了解自己的靈魂之旅
#歡迎報名靈魂之旅課G班
#週三晚上八點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週故事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靈魂之旅課g班週三晚上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很常表現出一面的自己,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隱藏另一面的自己。被隱藏的那一面,是不被父母、學校、社會、文化所接納的(aka:負面特質),於是從小內化在心中成為信念,必須要摒除、切割、壓抑或否定那些陰影。
這就是人之所以為痛苦、不自由的原因之一。
當真實的自己的某部分被壓抑到陰影處,不斷強化另一面的光明時,人的內在就會開始撕裂。光明面的自己會儘量呈現或發展出父母或社會能接受的部分,而壓抑隱藏會被否定的部分,這個幻象會持續作用,直到無法真誠表達自己時,以另一種方式回到原點。
舉個例子說明,如果一個人從小在父母長年爭吵的環境下成長,為了維持父母的婚姻而扮演討好父母的角色(aka:拯救者),替媽媽管束控制爸爸,替爸爸安撫陪伴媽媽,於是父母的婚姻就落在當事者身上。
然而在家庭動力中,當孩子無法成為小孩,必須長大成為父母婚姻連繫的重要關鍵人時,這樣的肩頭壓力會使這個孩子沒有餘力(心力及空間)去思索、感受及表達自己內在的需求。很多被揠苗助長的孩童(aka:早熟),都有著「無法表達真實內在需求」的困難。
長大後這樣子的人會無意識地扮演拯救者,在生活當中總會遇到需要被幫忙、被拯助、被協助的人事物都身邊。而當事人內心其實渴望「被拯救」,因為那個當年沒有當過被疼愛、被關注的小孩的需求,一直在地窖的陰影處發作。然而有時候「期望被他人拯救」的希望落空過多時,就會在扮演拯救者的過程中滿足自己被拯救的渴望。
如果你整體觀察會覺得父母也不是不關心這個孩子,也不是都不照顧他、愛護他、或教育他。但不明顯的是,這個孩子「沒有」得到情緒上的被滿足。換句話說,情感上的被忽視是他的童年創傷,而造就討好者的因應樣貌得以生存。於是長大後與人的關係中,就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卻一昩滿足他人的需求。若是時間久了,當事者忍不住開始抱怨時就成了「受害者」,那個從小成為父母爭吵犧牲底下的受害原形就冒出頭來了。
另一種極端情況是,心中的拉扯會開始使當事者不平衡,為什麼我總是照顧你的需求,而我真正需要你時,你卻不能滿足我。於是,當年無法開口的,現在全部要回來。因此有可能從一個討好者,變成一個索求者(aka:加害者),迫使他人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弔詭的是,縱使他人的滿足也無法無盡無邊,於是黑洞便形成。
以占星學來看,這讓我想到對宮的牡羊及天秤的原型- 戰士人格與討好人格,以及對宮的一七宮所象徵的原型- 自我及他人。這兩端的交疊及互融實在有趣,一個戰士之所以而戰,可以是為了自身需求,也可以是為了國家人民;而一個能周遊各國遊說邦交的外交官,可能能為世界減少一次戰亂或紛爭,但同時也能造成因信念或誤解而起的戰役。
為自己的同時,是否也同樣為他人著想?考量他人利益時,是否也含蓋思考過自己?我是透過服務他人來療癒自己,還是因為我療癒了自己也服務了他人呢?
看見,就是療癒的開始。
#更多內容在靈魂之旅課
#G班週三晚上8點
#報名登記中
illustrator: lost7
靈魂之旅課g班週三晚上 在 心靈僻靜花園- Being not becoming. 存在,而不是成為。 我們 ... 的推薦與評價
... 之旅課有同學提問該如何填補內在的創傷黑洞,我想我所分享的與大自然「臨在」,也就是同樣活在當下這個概念了。 #靈魂之旅G班登記中#週三晚上8 ... ... <看更多>